意识流的影像思维——解读《墙上的斑点》

来源 :中学语文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chao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墙上的斑点》是伍尔芙写于1919年的一篇意识流小说。小说描写"我"回忆某个冬日坐在炉火边望见墙上的斑点引发的一系列联想活动。由"我"猜测这个斑点为何物作为意识流的出发点,以外部介入、"我"被告知这个斑点是蜗牛为意识流的终结。伍尔芙的小说形式关乎她在一个巨变的时代探索小说如何贴近"真实"的思考。看似天马行空的意识流其实有它内在的影像逻辑,这是一篇对传统小说写作模式构成挑战的实验性作品,也是伍尔夫小说理
其他文献
在扼要介绍和分析中国森林资源的状况、演变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为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研究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在林业可持续发展
明代北京大慈恩寺、大能仁寺和大隆善寺是藏僧最为集中的三大寺院,此三寺的藏僧与宫廷关系最为亲近和密切,在驻京藏僧中最引人瞩目。大慈恩寺主要为格鲁派僧人驻锡之处,宣德
时差定位系统对电子辐射源有发现距离远、适应信号种类多、隐蔽性强、定位精度高等优点,因此在现代战争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时差定位系统由于其工作原理的特殊性,在试验
<正>◆聚焦◆近年来,议论文写作教学的"思辨性"日益得到重视,议论文的"逻辑性"与"辩证性"正逐渐成为热词,这确实是非常可喜的现象。但是,议论文写作教学事实上还处于非常初级
契河夫和他的短篇小说———兼谈《变色龙》和《装在套子里的人》季星星契诃夫走向俄国文坛的时候,俄国那些蜚声全球的小说家们,诸如普希金、果戈理、屠格涅夫、列夫·托尔斯泰
钟表是一种常见的指示时间的工具,擒纵机构是钟表机芯内的重要部件,决定着钟表的走时精度和准确性,从14世纪开始擒纵机构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和演进,逐渐出现了多种擒纵机构的形式
近年来,在中国官方各大媒体上越来越频繁的出现一个概念:中国复兴。这种复兴首先应该是文化的复兴。中国文化需要传播才能得到更好的认同。随着中国经济、军事等综合国力的增强
目的:观察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162例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82例服用加味半夏泻心汤(制半夏、黄芩、黄连、干姜、党参、柴胡、枳壳、白芍、炙甘
<正>《孔乙己》以其鲜明的讽刺性和批判性,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精品。对这篇小说分析、评价的文章数不胜数,有人认为文章展示了一位具有多重性格的落魄文人形象;有人认为
<正>小说《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以下简称《流浪人》),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德国作家海因里希·伯尔的名作。2004年,该小说入选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它是高中阶段最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