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教学技巧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eba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学生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并熟练运用,是非常重要且必须达到的教学目标。而学生掌握这个知识点的一个衡量标准,就是能否熟练通过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因此,本文主要从如何提高学生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技巧,提升学生逻辑分析能力,增强学生方法技巧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要让学生迅速找到应用题中的等量关系
  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第一道程序,就是准确找出应用题中所表达的等量关系,这也是所有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而完成这道程序,首先应重点帮助学习了解和掌握应用题的类型,以及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比如,关于路程的问题中总长、行进速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关于工程的问题中的总量、工作效率及时间的关系等等。其次,应引导学生创新思维,通过不同的角度观察题目,找出题目中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例如,小明到离家30千米的外婆家玩,先乘客车到汽车站,客车的速度是30千米/小时,然后3千米/小时的速度步行到外婆家,全程共花费1个小时,求坐客车所花时间。
  根据题目可以找出包含等量关系的句子,一是“全程共花费1个小时”,即乘客车和步行累计花费两个小时。二是路程的总和,根据题意看以得知是由乘客车和步行的路程两者相加,其和等于30千米。如果我们设乘车时间为x小时,那么:
  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出,在这一题目中,我们可以通过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将方程列出。
  即:30x+3(1-x)=30
  从而顺利地解答出这一题目。其他的应用题目也是如此,首先要做的就是仔细观察题目,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通过等量关系来列出方程。
  二、要让学生习惯利用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目前,在初中七年级数学中所遇到的应用题,一般还是比较简单,大多数题目中只有或者只存在一个等量关系,这样的题目学生一般能够轻松应对。但也有一些题目,题中包括了两个等量关系,对于这一类型的题目,可以采用以下的规律来列方程:如果所设的未知数包含在第一个相等关系里面,那么可以采用第二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如果所设的未知数包含在第二个等量关系里面,则用第一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例如:小明出生的时候,小明的哥哥已经15岁了,现在小明的哥哥的年龄是小明年龄的2倍,请问现在小明的年龄是多少。
  我们观察题目,可以发现里面存在两个等量关系:
  (1)年龄之差:小明哥哥的年龄-小明的年龄=15
  (2)小明哥哥的年龄=小明现在的年龄×2
  这样我们就可以采取两个方法列出方程:
  第一种方法:采用第一个等量关系,即设小明现在的年龄是x岁,那么小明的哥哥的现在的年龄就是x+15岁,然后通过第二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第二种方法:采用第二个等量关系,即设小明现在的年龄是x岁,那么小明哥哥现在的年龄就是2x岁,然后根据第一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三、改进学生设未知数的方法和熟练程度
  对于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来说,既要让学生通过读题看出其中的等量关系,也要让学生掌握设未知数的方法和技巧。因为不是所有的题目都只能是问什么就设什么为未知数,如果设未知数的角度选取的好的话,将对解题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对于刚刚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学生来说,这往往难度很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这一方面的教学,让学生尽快掌握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技巧和方法。
  (一)直接设元法。对于那些题目中所包含的等量关系能明确表达出未知量的题目,可以直接把题目所问的设为未知数,这样列出方程并求解后,就能直接得出题目的答案。比如,小华手中的甘蔗长80cm,他每分钟啃掉10cm,问小华要用多长时间啃完这根甘蔗?对这一问题,就可以采用这一方法来设未知数。
  (二)间接设元法。如果直接设未知数难以列出方程或者这一阶段的学生难以解这一类方程时,可以教会他们采用间接设元的办法来进行解题。这种方法首先是要找出与题目所提问题的相关的间接未知数,然后列出方程将这个未知数解出来,然后再根据这个未知数与题目所提问题的关系将答案作出来。特别是以下这一类型的题目,在篮球赛中甲队和乙队比分均为两位数,甲队比分十位上的数字等于乙队个位上的数字,个位上的数字等于乙队十位上的数字,已知甲队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之和为7,并且甲队比乙队多27分,求甲队分数。这一题目直接设甲队分数为未知数是做不出来的,必须先设个位或十位的数字为未知数进行求解才能做出来。当然,对于采用这两种办法都可以求解的题目,应当让学生采用简单的办法进行求解。
  使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是教育学生用数学知识和数学理念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也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对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的要求。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把握关键,切实让学生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和技巧。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期刊
采用液相法(多醇法、溶剂热法、水热法)制备稀土离子掺杂的纳米结构材料,研究了合成条件、p H值、掺杂稀土离子的种类及浓度等对样品物相、形貌、发光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结
本文以沸石为基材,将聚合物与之复合构成复合材料,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依据复合材料具有金属离子吸附功能,考察了其对于铜、锌、铅离子的吸附,并对复合材料载药体系
我家屋后有一个小小的菜园,一直种着茄子、丝瓜、辣椒。有一次我去摘丝瓜,意外地在墙根旁发现了一棵小小的葡萄藤,是刚长出来的,叶子小小的,和枫叶差不多,新长出的叶子 Afte
期刊
纳米粒子填充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性能与纳米粒子在基体中的含量、分散性、纳米粒子表面性质及其与聚合物基体的相互作用等密切相关。复合材料要获得综合性能的提高就必须解决纳
今 年2月7日 ,《江淮晨报》独家报道 :2月4日下午 ,安徽省阜阳市发生一起令人震惊的惨剧 :阜阳籍上海同济大学2000级社会科学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亓培玉被几名
树状分子是一类纳米级的单分散性新型聚合物,独特的结构使其具有特殊的性质。近年来,树状分子的功能化研究已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科学工作者的重视,树状大分子在生物化学、催化剂、纳米材料等领域的应用得到了较深入的研究、探索和开发。而稀土元素具有的特殊的4f电子结构,使其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磁性能、超导性、光电转移性、光磁记忆及阻燃性等性能。因此,研究树状分子/稀土纳米复合材料是非常有意义的。同时随着计算
次磷酸盐(如NaH_2PO_2)和甲醛(H2CC)分别是化学镀镍和化学镀铜最典型、也是生产工艺中应用得最多的还原剂之一。本论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簇模型方法研究了这两种经典的化学镀还原剂在金属Ni和Cu上的吸附以及催化氧化特性。从理论上对化学镀过程进行研究。计算结果表明:1.次磷酸根([H_2PO_2]~-)和甲醛吸附在两种金属表面的最稳定构型分别是:次磷酸根是通过它的两个O原子吸附在金属N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