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寓教于乐

来源 :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41466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是一种极富创造性的劳动,而创造性的灵感来源于那些生动活泼、对世界充满强烈新奇感和求知欲的学生们。只有真正深入到他们中间去,把教师如何教和让学生如何学结合起来,寓教于乐,才能有效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寓教于乐;赏识;乐学
  育人的历程是艰辛的,也是快乐的。要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课堂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地方。在给学生带来欢乐的同时,也给教师自己带来欣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使学生的个性飞扬。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调节学生的情绪,使之处于“乐学”的状态呢?那就需要教师不断更新观念,挖掘钻研教材,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教法及教学艺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乐学”。
  1 契机
  寓教于乐的实现依赖于教学理念层面的革新和教学方法的完善。教师有新的教育理念和具备一定的素质是实现寓教于乐的前提,实施适用的方法是寓教于乐得以实现的保障。总之,课堂是师生放飞希望的地方,更是师生共同品味喜悦的地方。
  2 理论解读
  寓教于乐的基本涵义就是“乐学”,就是使学生怀着快乐的情绪学习。
  3 具体策略
  3.1 教师应有的理念和思想素质
  3.1.1 教师应先快乐起来:研究表明,情绪能相互感染。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自身情绪对于课堂快乐气氛的营造至关重要,教师良好的情绪才能形成良性的师生互动。这就是专家提出的“以情育情”。总之,在学生心田播种快乐的种子,那么将来你收获的一大是学生幸福的人生。
  3.1.2 赏识教育:赏识是一种爱,当教师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并且真诚地赞扬孩子时,将会给他们增添无穷的力量,教师的赏识激发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即使是平庸的孩子,在赏识的雨露下也会变得鲜活起来。
  3.2 有效的教学方法:实现寓教于乐的具体措施应具有针对性,不同的阶段适应不同的方法。
  3.2.1 低段适宜的教学方法
  (1)画:儿童画画,是通过美术活动来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敞开儿童的心灵,提高儿童的素质,使儿童在绘画中舒展自己内在的想象和情感,通过绘画把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表达出来,从而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和修养。语文内容的丰富性为儿童画画提供了很好的园地,从拼音到识字,从古诗到课文,均可以用画画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2)玩: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教师应该为孩子们努力营造好玩的氛围,课堂上,经常创设有趣的游戏情趣,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们进行练习,寓教于乐,以趣促思,让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习。例如:在学习《影子》这课时,“上”、“下”、“前”、“后”、“左”、“右”这几个方位词时,就可以让孩子们边做边说出方位。玩的形式多种多样,只要教师乐于研究和发现,会使孩子们越来越爱学习语文。
  3.2.2 中段适宜的教学方法
  (1)动手做:一位教育家这样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操作、实践,寻找规律方法。让学生手脑并用,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因此,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例如:学习三年级上册《一次成功的实验》,就可以鼓励学生照着书上的实验去做,在实际操作中领会替别人着想的精神。
  (2)表演体会情境:表演体会情境是通过角色的扮演来进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寓言、故事等都是让学生表演的好材料。
  3.2.3 高段适宜的教学方法
  (1)教师幽默的语言:幽默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如学生上课走神,这时教师可以自我解嘲似的笑着说:“对不起,今天我的课没讲精彩。”同学们正疑惑,教师补充道:“因为有的同学听不下去了。”大家释然一笑,这样在不伤那位同学自尊的情况下,巧妙地提醒其继续专心听讲。幽默既能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又能获得学生的亲近感,继而增加对语文的兴趣。
  (2)鼓励学生质疑:质疑是求知的开始,让问题点燃学生的求知欲。小学生对世界充满好奇和疑问,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好这一点,让他们多思多问,养成大胆质疑的习惯。最典型的方法是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后,至少提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一个有价值的问题的提出胜过一千个答案的给予。
  综上所述,教学是一种极富创造性的劳动,而创造性的灵感来源于那些生动活泼、对世界充满强烈新奇感和求知欲的学生们。只有真正深入到他们中间去,把教师如何教和让学生如何学结合起来,寓教于乐,才能有效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每一颗心都是一个未知的世界,“寓教于乐”这种愉快的教学法可以呵护他们幼小的心灵,可以多给学生一些尊重、赏识、多一些宽容、忍耐;可以让学生感悟好、体验好、交流好、表达好;可以让学生心灵的体验自由自在地流淌,使学生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人格和个性有植根的土壤。
其他文献
我们知道,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教育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如果说教育硬环境体现的是校园文化直观的外在的形象,那么,教育软环境则表现为校园文化主观的内在气质,构成了学校文化主体。要文“化”学校,建设和谐校园,必须着力于软环境建设。几年来,我和同事们在这所新学校里,一直在致力于这方面工作。就此,谈谈我们的认识和做法。  1 我们的认识  教育软环境,是活动于无形状态的非物质的精神环境。它能全面
期刊
从教多年,我时时铭记“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信条,把让学生掌握知识作为教学的目的,努力把自己所掌握的一切知识完整地奉献给学生。但是,在我的努力背后,总感觉学生不买帐,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也不尽人意。为了找寻其中的原因,前不久,我在学生之问进行了一次关于学生学习需求的小调查,有一个学生写了这样一句话:“老师,如果你走进我们,情况就会大不一样了”。这句话使我产生了深深的思索,想想自己以前与学生的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是当前教育界高度关注的问题。面对新课改,信息技术课要重视教学策略,要合理安排课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还要进行个性化考核,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拓展创造性思维,全面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目的,提升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标理念;教学策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课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信息技
期刊
【摘要】创新教育是高职教育发展的灵魂和不竭动力,本文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三方面论述了如何在高职化工专业教学实践中融入创新教育。目的在于培养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化工一线技术工人队伍,满足企业的需求。  【关键词】创新;高职教育;化工专业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诸
期刊
【摘要】中国古代雕塑发展到唐代已进入鼎盛时期。在继承魏晋南北朝传统和融汇西域艺术风格的基础上,唐代雕塑艺术注入了新的时代因素,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点:本土化与中国化,世俗化与大众化。最终形成了光耀千古的大唐雕塑文化。  【关键词】雕塑艺术;本土化;中国化;世俗化;大众化  雕塑是三维空间造型的艺术,与绘画艺术相比较,它更富有立体感、真实感,更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艺术魅力,人们把它喻为“立体的诗,动态
期刊
【摘要】《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测评标准体系》对开展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何发挥共青团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不断创新和发展共青团工作格局、培养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共青团组织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笔者结合渤海船舶职业学院共青团工作现状以及各种有利条件,对学院共青团工作展开思考。  【关键词】学院共青团工作;一体两翼;两个计划、三个工
期刊
【摘要】造成我国农村教育发展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条最根本原因是人才严重匮乏。2011年1月14日,国家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教育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简称《教育人才规划》)中对新时期教育人才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如何贯彻落实《教育人才规划》为契机,突破农村教育发展人才匮乏瓶颈,实现农村教育跨越发展成为当前农村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在系统总结多
期刊
习题讲评课是教学中常见基本课型之一,是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理清思路、牢固掌握知识、提高运用知识能力的重要教学过程。学生做完习题、试卷后,教师都会及时进行习题讲评,但在习题讲评课中常常存在①眉毛胡子一把抓,不管学生做对做错,逐题讲解;②偏重于给学生提供正确答案,而不重视对解题思路、方法、步骤和技巧的讲解;③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等现象。这样导致习题评析,起不到揭露矛盾、正视不足、完善教学、提高成绩
期刊
笔者曾听了一节三年级的综合实践课——“周长是多少?”(国标版三年级上册)。执教的叶老师根据教材的安排实施了“围一围”、“摆一摆”、“拼一拼”共三个环节的教学,在刚准备实施第四、五个环节的时候,下课的铃声响了,叶老师只能遗憾地要求学生收好学具,下了课。课后,笔者参与与该校的数学老师就这一节课展开了交流。  贡老师:叶老师的课没有完成教材中安排的内容,还有“量一量”、“估一估”两个环节没有落实。  叶
期刊
【摘要】注重高职学生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在生物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注入能力培养的理念,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及科研创新能力,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高职教育;生物教学;能力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是高职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学校教育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尤其高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