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能源转型推进“碳中和”的北欧经验借鉴与中国方案初探

来源 :可再生能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chen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中和”是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推进能源转型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路径。文章结合北欧国家的能源转型政策文本以及北欧各国的实践案例,介绍了北欧国家推进“碳中和”的基本经验,并结合我国“十四五”规划的战略愿景,初步探讨了实现“碳中和”的中国方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影响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其他文献
为分析不同脱皮方法对猕猴桃果汁香气成分的影响,采用电子鼻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各处理组香气成分主要差异,并采用主成分(PCA)分析主要香气特征。结果表明:变温处理的电子鼻特征明显区别于其他脱皮方式样品。GC-MS从4种猕猴桃果汁样品中共检测出6类96种芳香化合物,手工处理组57种、热烫处理组48种、变温处理组68种、碱法处理组60种。其中手工处理组具有较高酯类香气值,碱法处理组具有较高的醛香气值,热烫处理组具有较高的醇类和醛类香气值,变温处理是4种方法中保留猕猴桃香气成分最完整的。同时基于主
生物质通过热解可以获得热解气、生物油以及生物炭,实现其资源化、清洁高效利用。文章阐述了生物质热解过程中的反应机理,探讨了不同热解条件(如温度、升温速率和热解气氛)以及不同预处理方式(如烘焙、干燥、酸洗和水热)对生物质热解特性的影响。基于催化剂特性差异将用于生物质热解的催化剂分为固体酸和碱基催化剂并进行概述。在总结前人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梳理了有热载体和无热载体的生物质热解反应器的发展进程,针对生物质热解的研究因素较为单一的现状,提出通过围绕“微观结构-宏观调控”开展多尺度、定向调控、高效制备热解产物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