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后颈长肌、颈伸肌变化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

来源 :中华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估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后颈长肌、颈伸肌的容积变化,以及其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受单节段ACDF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57例,随访时间为(23.0±4.8)个月(范围16~34个月)。所有纳入对象均于术前1周内和术后3、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进行MR检查,在轴位MRI T2WI测量C2~C7各椎间盘水平的颈长肌截面积(axial section of longus colli cross section area,AxCSA)、长短径线比值(ratio of long and short diameter line,RLS),并依据层厚计算颈长肌容积。同时测量相同层面包括多裂肌、颈半棘肌、头半棘肌、头夹肌、颈夹肌在内的颈伸肌截面积(cervical extensor cross-sectional area,CESA),并将CESA与相应椎体截面积(vertebra body area,VBA)的比值作为颈伸肌容积进行分析,即CESA/VBA。术后3、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估轴性疼痛程度,改良日本矫形协会评分(modified 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 score,mJOA)及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估颈椎功能状态。分析手术前后及随访期间颈长肌、颈伸肌的形态学变化,并与VAS、mJOA及NDI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手术节段AxCSA在术后第3、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较术前(140.84±19.51)mm2均有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113,P

其他文献
本文对国内外房颤患者特异性生活质量评估工具进行回顾,总结常用的房颤特异性生活质量评估工具的信效度、评分方式、应用现状及优缺点,为医务人员获取房颤患者特异性生活质量评估工具提供参考。
本文在对扫描焦虑的概述、发生情况、评估工具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从人口学、疾病因素和医患关系等方面介绍扫描焦虑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心理支持、视频录像干预、虚拟现实技术和放松疗法等干预手段对扫描焦虑的影响,旨在为开展肿瘤患者扫描焦虑管理问题提供参考与借鉴。
期刊
期刊
期刊
脊柱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骨转移部位。近年来,微波消融技术已逐渐应用于脊柱转移瘤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在微波消融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应用方面仍存在一些争议,包括适应证的选择、消融的功率、消融时间以及温度的控制等。为规范治疗、提高疗效、降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骨与软组织肿瘤学组和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组织骨与软组织肿瘤及介入领域的方法学专家制订本临床治疗指南。本指南采用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订及评价(GradingofRecommendationsAssessmen
期刊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常见的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手术内固定是首选的治疗方法,目的是利用内固定物分担髋关节传导的负荷。当前开展的研究大多围绕股骨近端的外侧壁、内侧壁、尖顶距及棘轮机制等学说,基于这些学说设计的单一头颈螺钉或双头颈螺钉的髓外、髓内设计均无法完全避免股骨头穿透的发生。根据股骨近端骨小梁的分布及骨折前后的生物力学变化特点提出的杠杆平衡重建理论可阐明内固定术后头颈螺钉所受应力的动态变化趋势,在该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影响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稳定的支撑-牵张效应,阐明了骨折术后内固定螺钉穿透股骨头的发生原因
期刊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放散状体外冲击波对儿童前臂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在超声引导下接受放散状体外冲击波治疗的前臂骨折延迟愈合患儿18例,男14例,女4例;年龄(9.44±3.75)岁(范围3~15岁);均为闭合性前臂骨折,其中尺骨13例、桡骨5例;初次治疗方式:髓内钉固定8例,克氏针固定4例,钢板固定2例,外固定架固定2例,保守治疗2例;骨折不愈合分型:肥大型14例,萎缩型4例;病程为4.0(3.0,6.0)个月。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均拍摄患侧前臂正侧位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初次手术失败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受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的317例脊柱结核患者,男206例、女111例;年龄(53.5±16.7)岁(范围11~86岁)。随访1年以上,期间出现①~③中任意一条定义为手术失败:①同一结核病灶接受手术≥2次;②与结核病灶相关的非计划再入院次数≥1次;③结核耐药或迁延不愈,出现冷脓肿或窦道;或合并其他细菌感染,或发生内固定松动。未发生失败病例定义为治愈。收集两组患者症状、用药史、辅助检查、手术方案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手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下经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transforaminalpercutaneousendoscopiclumbardiscectomy,t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天玑TM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tPELD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14例连续病例的病历资料(机器人组),男7例,女7例;年龄为(46.6±14.8)岁(范围16~72岁)。机器人组在术中获取实时三维影像并在机器人系统内规划穿刺路径,再由机械臂引导术者进行精准穿刺和工作通道建立完成手术。选取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