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论坛(2017)圆满成功

来源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YY7896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11月3日至5日,第十四届北京论坛在钓鱼台国宾馆隆重召开。来自世界各地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及领导嘉宾相聚一堂,在“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的总主题下,以“变化中的价值与秩序”为主题,共同探讨面对深度调整的全球秩序与国际格局,如何构建起能够应对全新挑战的全球治理体系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幕式由北京大学副校长田刚主持。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家瑞致辞,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视频致辞。俄罗斯联邦总统人权事务前全权代表弗拉基米尔·彼得罗维奇·卢金、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埃及前总理埃萨姆·谢拉夫、北京市副市长王宁、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发表致辞。
其他文献
诉讼档案记录了人们在具体的社会经济活动和司法实践中对习惯(俗)的定义、争论和利用。历史人类学的研究,将这些记录所展现的、不同人的观念和行为放回到具体的历史情境和长期历史过程中,揭示出不论是作为行为存在的个人习惯,还是被文字、语言确认的社会习俗,都是历史过程的产物,它们在实践中不断被选择、解释、修改,这个过程充满了权力和资源的竞争。诉讼档案研究中的“习惯(俗)”,也就因此成为沟通法律史料与历史人类学研究的核心概念。
世界幸千学大会创始于1900年,五年一届,由国际哲行学(圳体联合会(简称FISP)负责组织。世界哲学大会具有深远的冈际影响力,有来自世界各罔、各地Ⅸ的数以千计的哲学家与会,传播哲学巾的新思想,交流新研究成果,探讨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体现新申亍学动向,被称为在哲学中反映时代精神之镜,会议文献也成为研究一个时期哲学趋向的再要资料。
郭象的社会政治理论是建立在其有关世界之本质和人之本性的观点基础之上的。其独化说既回答了有关世界之本质的问题,也回答了有关人之本性的问题。基于其有关人之本性的独特理解(圣人与常人完全不同,而且常人之本性也各自不同,且性各有极),郭象对庄子的逍遥论进行了创造性的改造,认为只有圣人才能始终享有无待逍遥,而常人最多只能享有有待逍遥。而且,常人能够享有有待逍遥的前提条件是圣人成为圣王,以无为或法万物之自然之方式治理社会乃至天下。圣人之治即理想之治。但是,圣人之治必然留下圣人之迹,进而必然导致各种社会弊病,最后导致社
汉代以降,《周易》作为"众经之首"广受关注,《易传》中的天人观念更是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整个汉代主流经学思想的建构与导向。以《彖传》为代表的易学文本,透过对《乾》《坤》两卦的解读,构建了"本天道以立人道"的"天人合一"的理念。在这一理念的统摄下,《彖传》借由对《豫》《观》《颐》《咸》《恒》《鼎》等六卦的注释,从圣人之动、圣人之教、圣人之养、圣人之感、圣人之恒以及圣人之亨等多个层面展现了作为最高人格范畴的"圣人"形象。进而得出在《彖传》特有的"天人合一"理念下树立起来的"圣人",已
朱熹的文章论在内外关系的架构中,以道德与文章关系为基础,将文章纳入其理学体系。文章是内在道德的外在呈现,道德修养工夫使作者有诸己,内在道德形之文章成为义理,义理有其自身的结构,发为文章成为其结构形式。文章有义理是实,有合理的结构是有条理。个人的精神境界呈现于文章的整体美感特征为气象。最高的文章境界与最高的精神境界一致,圣人两种境界合一。
5月4日上午,“五四运动与新时代”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五四运动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在北大英杰交流中心举行。会议由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和北京大学主办,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和社会科学部承办。来自校内外的专家学者围绕五四运动与五四精神主题进行研讨。
现代艺术概念在其诞生及获得普遍接受的过程中内嵌着一种矛盾性,这种矛盾性构成了长久以来人们在解释艺术本质问题时所面临的困境。梅洛-庞蒂聚焦于绘画自身特质的考察,为克服这种困境的束缚提供了一种可能的研究进路。他诉诸画家的工作来解释对绘画的统一性认识,而画家的工作集中表现为其所添加的风格。通过将风格揭示为一种奠基与建立,并说明在风格中建立的是一种系统观看的维度,一种等价体系,梅洛-庞蒂揭示出风格概念的历史性意涵。同时风格并非画家个人所能建立,而是在个人一公众的共同建立中实现,所以关于风格的研究必须进入对个人一他
诸经皆有汉晋古注及唐宋疏义,清人亦有众多论说,近人注解难以取代古人注释。唯独杨伯峻注《左传》以今人注解而具有权威性,作为诵读《左传》的首选,颇属异观。杨注正文往往采用“金泽文库本”,得以纠正宋元版本之失,是其优点之一。而金泽文库本秘藏在日本宫内厅,以往学者难以一睹,杨伯峻不过依据竹添氏《左氏会笺》辗转利用而已。
美国哲学家理查德·罗蒂致力于将维特根斯坦解读为一名实用主义者。在其整个学术生涯中,他都保持着对维特根斯坦哲学的研究兴趣,并不遗余力地试图将它同新老实用主义挂起钩来。他的学术见解既得到一些学者的支持,又遭到许多非议与批评。受到批评最多的是,他从实用主义立场出发.挑出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中对他倡导的实用主义解读有利的论述的做法。那么,罗蒂的做法是否合适?他的解读是否有充分的根据呢?事实上,只要更为仔细地加以考察,我们就可以发现,罗蒂关于维特根斯坦的解读尽管有其偏颇之处,却依然包含着富有价值的学术洞见。
《皇览》产生于1700年前的曹魏时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类书。此后,类书的编纂,无论官修与私刻,卷帙难以计数,贯穿于魏晋直至明清千百年间。究其原因,骈赋催生了类书,类书孵化了骈赋。六朝以降,骈文独立成体,类书一如雨后春笋,冒地而出,蔚为大观。类书之所以为类书,其为骈赋、诗文的创作,提供了新词丽句、奇字僻典、历史掌故、天文地理等素材。同时对于骈文的独立发展、成熟及全盛,起到了涵养文化底蕴、提升文学功用、淬炼文人气质的作用。古代文学的研究,不可轻忽类书,而骈文的研究与类书之关系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