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中职会计教学改革,实现能力本位培养目标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bestcz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的历史形势下,中职教育要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为目标培养具有一定操作能力的劳动者,但目前会计专业教学中实践教学相对薄弱,无法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本文通过对中职会计教育的这种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会计专业 中职教育 能力本位 教学改革 终身学习 实践操作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2-064-02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改革开放步伐节奏的加快,特别是加入WTO以后,社会就业形势对人才质量要求不断提高,这就对职业教育目标提出新的要求,从 “合格劳动者”的培养目标向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职业迁移能力,“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目标转化。因此,职业教育的改革必须要走改革创新之路,重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职业学校作为实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基地,其培育出来的学生之所以能被社会所接受,并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就是因为学生的动手能力强,能够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但长久以来,不少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当今会计专业毕业生理论学得尚可,但实际动手能力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所以客观上要求学校对会计专业学生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缺乏动手能力,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学过程中各职业中学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认识倾向;二是受社会因素的影响,认为会计专业的人才已富余,这是个逐渐"萎缩"的专业。各职业学校忙于开拓、投资所谓“热门”专业,而导致会计专业教学的经费不足,实习场所的配置简单、落后,无法进行现代会计专业核算的实习;三是教师本身的素质水平难于适应现代会计教学的需要:大多数财会专业的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从理论到理论,本身缺乏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四是毕业实习安排在毕业前夕,这时的学生忙于寻找工作单位,人心极不稳定,致使最后一次实习机会不能被把握而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诸多因素影响了职业中学财会毕业生的素质培养,要改变现状,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建立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中职学校会计学专业是我国经济发展到特定阶段,为满足社会对特定会计人才的需要而产生的,它不同于一般会计学本科教育和专科教育。前者是以学科体系为主线、以知识为本位、注重学生会计理论的培养,后者是前者的简化模仿,而中职会计教育是为弥补动手型会计人才的空缺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社会培养出实用型的会计人才是中职学校教育的立足点。只有找准自己的立足点,制定出中职会计学专业的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我们才能培养出真正满足社会各方面所需要的实用型会计人才。
  
  二、排除社会因素的干扰,深层研究,正确定位,充分认识中职会计学专业教育的发展前景
  
  从社会需求方面来看,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主导,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企业经营方式的改革,既为会计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也为会计人才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根据《2006会计统计年鉴》,截止2006年底,我国在职会计人员为1200多万,其中具有从业资格1050多万,高级会计师80567人,仅占从业人员总数的8%,中级会计师147万。在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中,具有本专科学历的有518万,占会计从业人数的49%,硕士学历的有33829人,占会计从业总人数的3%。同时有关资料也表明,目前我国面对新的客观经济形势,社会迫切需要具有敏锐观察力,准确判断力,较强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会计人才,这似乎对中职会计教学是个严重的冲击,从而导致自上而下对中职会计教学一个片面的认识,认为中职会计毕业生已经饱和,专业趋向萎缩。但事实上,虽然中职会计毕业生进入国企、集体企业的越来越少,但随着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WTO后,外资大军在不断进入,而乡镇企业及民营企业近些年来也在以每年14%的幅度大力发展,这些企业的出现需要大量的具有实务技能、从事会计核算、会计事务管理等基础性工作的会计人员,这种需求与中职会计教育的目标相一致,这就意味着中职会计教育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要抓住这个机遇,教育部门必须投入适量的资金建立起完善的、适合现代经济形势发展需要的会计教育基础实习设施,为会计学的教育提供必须的硬件条件。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高素质的人才,必须有高素质的教师来培养。学校以教学为主,教学以教师为主导,教师素质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学生素质的提高。多年来,许多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老师都是直接从大学毕业分配而来,理论水平较高,但从来没有到会计岗位真正实践过,自身动手能力较低,再加上因其不从事财会工作,也就没有机会参加会计人员的继续再教育课程的学习,导致会计老师慢慢地从会计实践中脱离出来,逐步成为一个只会讲理论的会计教师,而对于社会经济案例的分析,经济业务的实际操作变得非常肤浅。如课堂上有学生问:会计分录中应收账款不写明细科目行不行?老师答:课本上有的分录有写,有的没写,所以做作业和考试只要总账科目正确,明细科目有没有都没关系。然而当今许多国企破产、清算时发现导致它们破产、清算结局的一个重要原因正是因为少了应收账款的明细科目而使企业无法追账,从而产生了大批坏账损失,企业缺乏流动资金而最后不得不破产、清算;还有许多会计教师对于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知之甚少,对于单据的填写、账薄的登记、备查账、卡片账的设置及运用等实际知识缺乏。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首先必须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而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是定期安排会计专业教师到会计实际工作岗位去学习、实践。二是会计教研室有计划的组织会计老师进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继续再教育。三是创建仿真性极高的教学实习场所,让会计理论教师跟着实习教师一起教学,让具有丰富理论的年轻教师成为“能文能武”的“一体化”教学的骨干人才。
  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转变传统的“终身教育”的教育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新理念。因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世界竞争日益加剧,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知识的更新和报废率越来越高,在知识成几何级增长的同时,教师也无法将某一学科全部前沿知识向学生传授,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在他们未走上工作岗位之前,这些知识可能已经陈旧,甚至过时了,因此,“一次教育,终身受用”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据统计,一个学生在校学习获得的知识5%-10%是将来必需的,而90%-95%的知识是在工作以后的不断学习中获得的,终身学习成为必然的趋势。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已有的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掌握一种学习的方法,使其能终身从事学习,只有这样,才能
  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会计环境,并根据变化的环境发挥其自身的潜力。
  
  四、改进实习教学方法,提高技能水平
  
  会计的实习课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一环,它让我们的学生用实践来验证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从而达到提高动手能力及以后对会计工作的适应能力。以往会计教学的实习,主要是依赖那种熟门熟面的感情纽带,求企业恩典,接纳一茬又一茬的人马,进行一场场历时一月有余的大规模的实习。而随着企业逐渐走向市场,在教育经费日渐拮据的情况下,这种实习方式也难以实施下去。现在的会计实习主要靠采用仿真性极高的模拟实习来达到实习效果。通过模拟方式进行实习,就要求我们的教育机构必须建立一个仿真性极高的综合性实习场所,让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能够如同亲临,才能收到预期效果。设立具有较高仿真性的综合型教学实习室是一方面,而老师的教学方法又是另一方面。中专会计专业教学课应以实用性、适应性为目的实施教学,注重实践教学,大力倡导启发式教学,鼓励讨论式授课方法,营造生动活泼的双向学习氛围。实践性教学切忌教师象理论课教学一样,一切都由老师讲解,分析,手把手教学,而应尽量减少教师演示,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提高感性认识,便于理论联系实际,学有所长。教师在教学中应只是起指导和启发学生的作用。要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为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能够迅速上手打下坚实的基础。
  按照传统的教学安排,会计实习总是安排在学生毕业前夕,而此时学生为寻找工作单位疲于奔波,致使错过最后一次实习机会。为解决这个问题,我校采取阶段性模拟实习与整体模拟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将填制凭证、设账、登账、报表实习的过程分别融入《基础会计》和《企业会计》的理论教学过程中。而毕业前夕的实习只须用较短的时间将设账实习操作一遍。特别是2006年,在会计教学中大胆设想,对会计专业教学课程改革进行了新的尝试,打破原来按照教材从《基础会计》到《企业财务会计》再到《成本会计》按部就班学习传统教学模式,建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改为按实际工作中的会计岗位,将会计课程分为出纳、材料、工资、固定资产核算、收入成本利润核算、报表编制等设置教学任务,直接进入岗位实践操作,在实践操作中补充相关的理论,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的结合;在操作的过程是积极采用“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以行为导向为目标,让学生对会计工作的认识由感性向理性过渡,更加直接地让学生接触到实际的操作,增强了直观教学效果,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互补教学方法,既可以节省实习的时间,又可以让学生触类旁通,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动手能力,为学生打开了走向会计工作岗位的大门。
  总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既有理论又懂会计实务,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实用型会计人才是中专会计教育的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学校应不断收集社会信息,了解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从而更新实习教学设备,建立现代综合实践教学的实习场所;教师也应不断地将自己融入社会,提高自身动手能力,加强新教育理论的学习,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教学新理念,进而探索出适合中专会计教育的教学方法,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2006中国会计年鉴[M].北京:中国财务杂志社,2007
  [2]周杨.面向21世纪会计教育发展的对策[J].会计之友,2000(10).
  [3]吴健.面对WTO会计教育质量如何提高[N].中国财经报,2000.9(21).
  [4]龚放.强化问题意识,造就创新人才[N].中国教育报,2004.4.17.
  [5]张学军.谈会计实践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16(2)
  [6]黄正平.能力本位:21世纪教师的基本理念[N].中国教育报
  [7]重视会计实践教学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1998(6)
  [8]冯忠良,等著.教育心理学[M].
  [9]于阳.加强会计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无锡教育学学报,2005,25(1):51-53
其他文献
摘 要:伴随着高校扩招和社会的发展,高校学生犯罪的现象呈上升趋势,并成为社会越来越关注的焦点。这些违法行为不仅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也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剖析其产生的原因,并且尽快找到妥善的解决办法,是我们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本文从现阶段高校学生犯罪的表现、犯罪的原因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提出了预防高校学生犯罪发展的几点意见。  关键词:高校 犯罪 原因 预防  中图分类号
摘 要:体育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从事各种身体活动和与之紧密结合的思维活动,在活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身体接触、碰撞,以及场地器械等各方面的原因,引发了一些安全事故。这就要求广大的一线教师要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彻底落实安全措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通过让学生进行各种体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体育健康水平。  关键词:体育教学 学生 安全事故 原因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摘 要:本文采用问卷法对某高校大学生的人格进行测量,结果发现,当前大学生与全国常模相比表现出更高的倔强性、社会成熟性和掩饰性,整体偏内向,情绪波动较大,且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本文提出(1)成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组织,实施统筹规划;(2)基础单位搭建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平台,实施监控指导;(3)年级和班级开展主题式、体验式活动,实施成效反馈。  关键词:大学生 人格 心理健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2-054-01    目前,学校之间的竞争,往往是教学质量的竞争,而这里所说的“教学质量”,则是仅仅局限在考试成绩一个方面,哪所学校的考试分数高,考上名牌、重点学校的学生人数多,那么就意味着这所学校知名度高,社会效益好,教育主管部门满意,各种荣誉称号也不一而足。但是,究竟在那些考试分数高的学校,进了“名牌、重点”的学
摘 要: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工作正在逐步深化,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英语课程需要进行颠覆性的改革。本文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英语课程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此为基点,思考如何对英语课程进行颠覆性改革,以期探索适合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方式。  关键词:英语课程颠覆性改革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学习氛围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2-061-02    
摘 要:保育工作是幼儿教育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保育工作主要实施者——保育员的专业理论素养、保育管理水平及实践能力是影响幼儿园保育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保育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与现代幼儿教育事业迅猛发展不相适应,已成为制约幼儿教育事业的瓶颈,因此规范保育工作要求,建立完善保育员培训、评估体系,建设科学化、专业化、标准化的保育员队伍才能提高保育工作质量,真正实现《纲要》精神中“保教并重”原则,促进
摘 要:随着知识管理的地位日益增强,组织进行知识管理的瓶颈之一是知识的分享。教育领域的教师知识分享逐渐受到关注,知识分享的主体是教师,适当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对教师的行为有导向作用。本文试图探讨教师招聘、培训、人员配置、工作设计、评估、薪酬、激励、沟通和组织文化等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实现教师知识共享的管理目标。  关键词:知识分享 教师知识分享 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通过在扬中县境内南北两地的田间试验,表明在该地配合施用氮、磷、钾化肥,不论用量如何,或是分期施用和在有机肥基础上施用,对当季水稻都没有增产效果,因此提出了一个所谓化
摘 要:本文介绍了我院运筹学课程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该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教学 改革 运筹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2-066-01    运筹学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应用学科,它运用分析、试验、量化的方法,对人、财、物等有限资源进行统筹安排,为管理人员在做决策时提供科学的依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