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在哪里》教学设计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tat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简析】
  《幸福在哪里》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劳动”中的一篇情节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主要讲了三个牧童在智慧女儿的引导下,经过自身的劳动实践,找到了幸福,领悟了幸福的真正含义: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本文通俗易懂,重点在于理解“三个孩子得到了怎样的幸福?他们是怎样得到的?”体会“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的含义。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堂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影响是广度的,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因此,本次教学设计旨在追求“张扬学生个性,尊重主体表达。”对现在的孩子而言,幸福无疑是吃好、穿好、用好、住好……而本文则告诉我们劳动是快乐的,是创造幸福的源泉。面对现在大多被娇惯的孩子们对劳动认知的缺失的现状,通过本课学习,在品悟文本的同时适度展开想象与语言表达训练,加深学生对幸福的理解与感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与劳动观。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幸福”的含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通过劳动寻找幸福,感受幸福,升华对“幸福”与“劳动”的认知。
  3.激发学生热爱劳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与劳动观。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三个孩子得到了怎样的幸福?他们是怎样得到的?”并结合三个孩子的经历深入理解“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的含义。
  【教学难点】
  了解对比的写作手法;激发学生热爱劳动,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与劳动观。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整体感知
  1.板书“幸福”,每当我们看到或听到“幸福”这个词语时,你有什么感受呢?
  2.你现在幸福吗?幸福就请你们大声喊出来。
  3.可是幸福能看得见吗?能摸得着吗?它到底在哪里呢?板书“在哪里”,今天我们就跟随保加利亚作家埃林·彼林一起去寻找幸福吧!
  4.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用自己的語言概述文中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师相机作评价(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十年前、十年后)
  【设计意图:由“幸福”两字引发对“幸福”的感性思考,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然后引出“幸福”到底在哪里呢?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集中其注意力。以十年前、十年后为两条线索展开对文本的解读。】
  二、入情入境,精读课文
  (一)十年前
  1.十年前三位牧童是如何挖泉砌井的呢?请默读1~5自然段,和你的同桌合作完成以下问题(出示课件),然后小组汇报。
  2.交流:(1)三个牧童是怎样挖泉砌井的?(第4自然段的语句,感受劳动的情形)(2)他们的心情如何?画出文中有关的词语、句子。(愉快、高兴极了、愉快、心满意足)老师带领学生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来表达愉悦的心情。(3)他们为什么会如此快乐?(浑浊的泉水变成了清洁透明、清澈地如同镜子一般了,所以……)让我们一起感受他们这份快乐,齐读第五自然段。
  3这时,出现了一位美丽的姑娘,他们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呢?请四位学生分角色朗读6~19段。
  4.这里的“面面相觑”什么意思?什么样的?你们演示给我看看。
  【设计意图:十年前发生的事情为十年后的相遇作铺垫,以自学为主,重点体会三个牧童挖泉砌井的心情变化。】
  (二)十年后
  1.在得到智慧女儿的指点之后他们各奔前程,转眼间十年过去了,在当年挖泉砌井的地方相遇了,这里有什么变化吗?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跟着我的朗读一起去感受一下吧!(放音乐,教师示范朗读)听完了,这儿美吗?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想象,教师相机点评。
  2.谁能用自己美丽的声音告诉我们这一切呢?(设计个人读、对比读、齐读)
  3.十年前的三位牧童已变为强壮的青年,他们看到眼前的一切有什么感受?“他们激动地说,我们的劳动虽然不伟大,但是它带来多大的好处啊。”激动地说应当怎么说?随机点名让学生朗读,体会“激动”心情。
  4.三位青年遵守了十年之约来到这里,他们该如何倾诉彼此的经历呢?请欣赏原生态表演《相遇》(音乐起,生表演)看了五位同学的精彩表演,请你来回答:(出示课件)(1)三个孩子分别得到了怎样的幸福,他们是怎样得到的?(2)请你想象一下十年间在他们身上会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放飞想象,学生根据自己对三位青年的职业理解,说一说自己的体会)(3)幸福到底在哪里呢?
  “我都听到了,你们的话已经证实:你们领悟了,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领悟”一词什么意思?如果给它换一个词语,你会选择哪些词语?带进去读一读,说说哪个更好?
  教师总结:所谓“领悟”,一定是经过亲身实践所感受到的,要经过长时间的用心体会的感悟。十年前他们通过劳动挖泉砌井获得快乐,就已经找到了幸福,只是他们没发觉,经历十年的辛勤探索,才真正领悟了幸福的含义——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5.从文中找出十年前后变化对比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体会对比的用处。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感官,体验十年后泉井周围的环境变化,激发学生的想象。通过设计一系列的朗读形式,感受变化之大,并感知三位青年此时的情感变化。学生自主的表演代替分角色朗读,再现三位青年对话情形,以想象来揣摩三位青年的可能经历,领会劳动与幸福的联系。让学生在圈画十年前后变化的句子,加深对“对比”表达方法的理解,为写作打下基础。】
  三、联系实际,迁移拓展
  1.同学们,三位青年通过自己的努力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你学习这篇课文,是不是也对劳动、对幸福有了新的认识了呢?请拿起你手中的笔,写一写你眼中的幸福在哪里。
  2.请学生来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相机点评。
  3.欣赏歌曲《幸福在哪里》,在歌声中结束本课的学习。
  教师总结:幸福是什么?古往今来,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都不尽相同。农民的幸福就是五谷丰登;医生的幸福就是救死扶伤;教师的幸福就是桃李芬芳……幸福到底在哪里?幸福就在辛勤的劳动中,就在智慧的汗水里。
  【设计意图: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是实践运用。这里设计的写一写、说一说的训练目的是让学生会说会写,真切地感受语言的魅力。学生听、说、读、写、思的人文素养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要在平时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积累提升。】
  编辑 鲁翠红
其他文献
深度报道不仅是读者阅读的需求所在,同时也是报纸媒体的核心优势所在.报纸媒体要结合具体情况,将深度报道视为开发、挖掘的重点,做出真正具有独特性、深刻性与思考性的深度报
摘 要: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惊奇和问题开始。”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又是创造的前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只要问得趣、问得准、问得巧,一节课的精彩就会随处可见。  关键词:课堂提问;思维;兴趣  小学数学课堂是问题的天堂。妙趣横生的“问题”,诱发学生的学習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切中要害的“问题”,突破重点难点,活跃学生的思维;循序渐进的“问题”,疏通学生的疑惑,发展学生的能力;灵活开放的“
《怀念母亲》这篇课文我已经上过好多次了,每次,我都匆匆的看过教案,看教案上的什么方法最好,最能打动学生,然后就去上课。但今天上了《怀念母亲》这篇课文之后,我才真正地体会到不论怎样的方法,都比不上真情的流露、情感的碰撞所产生的效果。  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文中的好多语句勾起了我心灵深处的情感。我现在36岁,对父母来说,我是孩子。对我的女儿来说,我是一位父亲。当我课上读到季老写母亲去世时“我痛哭了几天
庄子和屈原同为战国时期的浪漫主义文学家,他们的其浪漫主义风格、精神、内容、表现手法各不相同,但在否定和批判现实、抒发对理想的追求、崇尚人格美等方面又有相同之处.
[摘 要]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融为一体,有效地实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教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选择和应用,地把握电教多媒体与教材内容的最佳结合点和最佳结合时机,实现历史课教学的整体优化。  [关键词]历史课教学改革 辐射 整体优化  原国家教委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历史教学工作的意见》中指出 ,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确定的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思
【教学目标】  1.以标志为载体,有目的、有顺序地进行比较全面的观察,掌握常用的观察方法。  2.能有意识地将思考与观察结合起来,通过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边观察边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PPT;小组观察记录单。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PPT出示“找不同”游戏。  师:老师先请大家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找不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朱光潜在中说:“我以为诗的要素有三种,就骨子里说它要表现一种情趣;就表面说,它有意象,有声……诗以情趣为主,情绪见于声音,寓于意象.”袁行霈在中给其下了较为普遍适用的定
上世纪九十年代,网络打破了报纸、电视、广播三足鼎立的传统媒体格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成为了受人青睐的新媒体,其发展速度、影响广泛让人为之惊叹,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期刊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霍金不仅是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是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  2.学习霍金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霍金命运的悲惨及学习时的艰难和顽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霍金是一位非凡的科学家。谁能用课文中的语句说说霍金的魅力表现在哪儿?生自荐回答。  多媒体出示文章中心句: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