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某郊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就诊意愿调查与分析

来源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s061268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调查上海郊区儿童家长在基层儿科就诊的意愿,分析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于2016年6—12月在上海市奉贤区开展调查。选择该区西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保门诊就诊儿童家长289人、社区内1所幼儿园小班儿童家长121人、奉贤区内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子女为14岁及以下儿童的医护人员205人,共615人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问卷应答率93.0%(572/615)。男性191人、女性381人,年龄(32.1±6.4)岁。关于社区开设儿科,希望、无所谓、不希望的比例分别为88.4%(505/571)、9.5%(54/571)、2.1%(12/571)。若社区设有儿科专科,愿意、无所谓、不愿意前来就诊者比例分别为81.5%(466/572)、10.8%(62/572)、7.7%(44/572);若社区没有儿科专科,由全科医生接诊,相应比例为51.9%(297/572)、12.1%(69/572)、36.0%(206/572)。两者相比,儿科专科就诊意愿更强烈(Z=-12.553,P<0.001)。非医务人员家长更希望在社区开设儿科(OR=6.849,P=0.026);非上海户籍家长更愿意在儿科专科就诊(OR=2.732,P=0.033);年龄>30岁(OR=1.770,P=0.013)、医务人员(OR=2.093,P=0.003)、0~3岁儿童家长(OR=2.154,P=0.001)更愿意在全科就诊。若孩子生病需就诊,仅11.7%(66/562)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龄>30岁(OR=2.083,P=0.038)和家庭月收入8 000元以下的家长(OR=1.967,P=0.030)更愿选择社区。选择社区就诊的原因,93.8%(61/65)为离家近,认为治疗效果好者仅18.5%(12/65)。对社区儿科的期望,82.2%(466/567)愿能有更全面的检查设备,77.8%(441/567)愿医护水平高一点,74.8%(424/567)愿药品齐全一些,70.0%(397/567)愿定时安排专家门诊。

结论

家长对在社区提供儿科医疗有强烈需求,但全科医生的儿科技能尚未获得家长信任。社区应完善儿科相关检查和药物,进一步提高医疗水平。

其他文献
继发性心肌梗死(T2MI)是心肌梗死类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发病率高、临床表现多样、死亡率高的特点。目前T2MI的具体病理生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治疗疗效不确切。本文主要综述T2MI的临床研究进展。
期刊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联合西洛他唑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上消化道疾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患者中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在太原市中心医院、解放军第二六四医院、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山西省人民医院住院的ACS合并上消化道疾病行PCI术后应用替格瑞洛且完成1年随访的262例患者,根据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184例)和西洛他唑
目的了解上海市社区全科医生临床进修现状、满意度及相关需求,为探索适合基层现况的社区全科医生临床进修模式提供参考。方法2016年1—5月采用自行设计的社区全科医生临床进修现况和需求调查表,对上海市闵行区和嘉定区的所有社区全科医生展开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工作后的进修经历、进修满意度以及进修需求等。结果本次调查人数为526人,有效问卷478份,问卷有效率90.9%。其中有进修经历者202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世界第三大致死性疾病,晚期和重度慢阻肺患者死亡率高,预后差。对无症状患者进行早期干预是未来慢阻肺防治的趋势之一。然而,慢阻肺具有异质性,病因及病理机制复杂,个体对治疗的反应不尽相同。因此,对慢阻肺进行早期干预首先需要了解慢阻肺的早期诊断和特点。
介绍基于三级医院专科医师、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师和健康管理师的"三师共管"构建的具有厦门特色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并对该服务模式管理的特点及效果进行总结分析。显示该模式实施后户籍人口到基层医疗机构就医比例大于到三级医院就医比例,出现了拐点;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基层岗位吸引力提升,基层医务人员收入大幅增加。提示厦门市"三师共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可以为其他地区推行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提供可借鉴的
胎膜早破是孕产期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胎儿-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甚至导致其死亡,其中,胎膜早破后由于感染与炎症反应等因素所致的肺发育成熟障碍及多种严重肺疾病,是导致胎、新生儿预后不良与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了解胎膜早破对胎儿肺发育的影响,对提高新生儿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肠病患者的早期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缺血性肠病患者83例,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和对照组(<60岁),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基础病史、检查方法及治疗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除年龄因素外,性别、职业、城乡来源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老年组急性肠系膜缺血(AMI)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对1例因应用胰岛素治疗后出现体质量明显增加、血糖控制不佳的肥胖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社区管理,包括明确患者就诊目的,完善相关病史和检查,确认目前主要诊断,分析胰岛素体质量增加原因,消除使用胰岛素的顾虑,针对患者实际情况选择胰岛素的种类、确定胰岛素治疗方案、饮食运动计划和低血糖的健康教育等,与患者共同商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管理计划。经过3个月的治疗,患者体质量、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目的探讨医务社会工作者介入全科门诊对患者就诊效率及患者和医生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干预实验法,于2017年6月依据随机数字表抽取山医大医院全科门诊患者330例进行服务包干预实验,分为实验组(159例)和对照组(163例)。服务包干预内容包括:建议指导服务、咨询服务、陪伴服务、疏导安慰服务、干预指导类服务等。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就诊时间、患者满意度以及医生访谈评估医务社会工作者介入的有效性。结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晚期慢阻肺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而且临床疗效也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早期干预已成为慢阻肺防治的焦点。需要强调早期慢阻肺是一个时间概念,不应与轻度慢阻肺混淆。与晚期慢阻肺相比,虽然早期慢阻肺患者更多,但更容易被忽视,更多被漏诊。早期慢阻肺对人类健康同样可造成严重危害,包括急性加重,肺功能、活动能力和生命质量下降,医疗负担增加,疾病进展等。早期慢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