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目标下零碳建筑标准体系研究

来源 :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cxj890417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建筑能耗在能源总消耗中不断提升,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建筑市场,零碳建筑是实现碳中和指标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论文通过分析国内外零碳建筑领域标准体系研究情况,对我国建筑领域实现碳中和目标建设零碳标准体系提出建议。
  关键词:碳中和 零碳建筑 标准体系
  Research on Zero Carbon Building Standard System under the Carbon Neutrality Target
  Zhou Jie (Beijing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continues to increase in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As China is the world’s largest building market, zero-carbon buildings are an important means to achieve carbon neutrality indicator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research situation of the standard system in the field of zero-carbon construction at home and abroa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 zero-carbon standard system in the field of construction in my country to achieve carbon neutrality.
  Key words: carbon neutral, zero-carbon building, standard system
  0 引言
  2020年9月,我國政府向国际社会郑重承诺,我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a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推动疫情后世界经济绿色复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2021年八项重点任务之一。这是我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提升国际影响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建筑领域是碳排放的重点领域之一,据国际能源署(IEA)《2019年全球建筑现状报告》数据显示,建筑领域碳排放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39%,终端能源消耗量占36%。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20)》显示,2018年全国建筑全过程能耗总量21.47亿吨标准煤,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46.5%,2018年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49.3亿吨二氧化碳,占全国碳排放比重的51.3%。实现建筑领域的碳中和,对我国完成国际承诺目标至关重要。
  1 国内外建筑领域低碳发展历程
  建筑具有耐用、使用年限较长的特点,因此建筑领域推进低碳工作受到“碳锁定”因素的制约。我国在低碳政策的研究上聚焦在对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的政策引导,一方面新建建筑在设计施工阶段通过建立高能效标准,加强施工建筑过程的节能监管,严格新建建筑节能评估审查,以实现最大程度的提高能效;另一方面既有建筑在集中节能改造的政策上,针对建筑中的围护结构、空调、采暖、通风、照明、供配电以及热水供应等能耗系统的节能综合改造,提高或引入创新性的技术、设备、系统和管理措施,进一步提升既有建筑的能耗使用率,节约能源消费。
  2017年,世界绿色建筑委员会(WorldGBC)提出了“承诺到2030年,城市中所有新建建筑实现净零碳排放;到2050年,所有建筑实现净零碳排放。”从世界范围看,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积极制定更严格的中长期政策和发展目标,推动建筑迈向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和零能耗,出现了在建筑节能领域的技术标准体系,并通过标准的不断提升,引导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逐渐提高节能减排性能,逐步迈向零能耗。
  我国近零能耗建筑相比国外起步较晚,随着政府和科研人员对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视,通过优化布局、科技创新、完善标准等手段积极探索适合我国“近零能耗建筑”发展的技术路线,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指标、检测、评价体系,试点示范案例取得显著节能减排效果,实现了从单体到规模化推广的转型。
  2 国外低碳建筑标准体系建设情况
  2.1 德国和瑞士“被动房”标准和措施
  “被动房”概念起源于国外,德国将其定义为不采用主动采暖空调系统就可以维持室内环境温度舒适的建筑方式,使建筑对能源系统的依赖程度降到最低。经历20多年的改进和完善,被动式房屋标准体系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和借鉴。德国《节能法》要求自2019年起新建政府公共建筑达到近零能耗建筑标准、2021年起所有新建建筑达到近零能耗建筑标准、2050年所有存量建筑改造成近零能耗建筑。
  瑞士签署《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后,可持续建筑标准(SNBS)由此而生,为建筑从业者提供了2030年议程的应用性解释。Minergie是得到瑞士政府支持的商业性绿色建筑认证标准,是世界建筑节能领域的先行者,不仅成形早于大多数有国际影响的绿色建筑标准,相比德国的被动房更加注重高舒适度的建筑,这一标准体系得到国际的认同,并持续引领着建筑领域标准发展的趋向。
  2.2 美国建筑和被动房标准及措施
  拜登就任美国总统后,重新签署加入巴黎气候协定,并表示要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迅速采取行动。联邦每三年更新自愿性模板型建筑节能规范,主要包括ASHRAE 90.1标准和IECC标准,同时美国还推行自愿性认证项目,包括ASHRAE 189.1、LEED认证、DOE的零能房屋认证等。目前多个州和城市都颁布了建筑能耗对标、监测和数据公示政策,同时美国还提供建筑能效跟踪和对标的在线便捷工具,供建筑领域管理者和业主使用,便于居住、商业和工厂等领域快速了解建筑能效性能。   2012年,美国能源部与美国被动房协会(PHIUS)建立合作关系,推动有关Zero Energy Ready Home(ZERH)和PHIUS+被动房认证项目,承认了基于性能指标的被动房标准的重要性,并联合发布《具体气候被动房》标准。
  2.3 欧盟面向2050年碳中和的建筑标准体系
  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2019年欧盟委员会在新政《欧洲绿色协议》中提出,到2050年欧洲全球范围率先实现“碳中和”,通过引入“欧洲清洁能源一揽子计划”(The Clean Energy Package for all Europeans),支持欧盟转向清洁能源。计划中建筑能源性能指令(EPBD)是欧盟建筑转型的核心法律,EPBD指令为欧盟2050年建筑脱碳设置了清晰的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實施路径。各国政府通过提高能源性能证书的达标标准,不断引导提升建筑的能源性能。
  3 我国低碳建筑标准体系现状
  我国“十三五”期间建筑领域发展成就显著,通过顶层设计、制度建设、科研支撑、标准制定等一系列手段,有效推进超低能耗建筑的规模化应用与产业化发展。截至2020年6月,我国共有10个省及自治区和17个城市共出台47项政策,对超低能耗建筑项目给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或激励措施。
  为加快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在我国的逐步推广,2019年我国正式颁布GB/T 51350—2019《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该标准是我国首部引领性建筑节能国家标准,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并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技术体系,提出了近零能耗建筑的概念和关键控制性指标。标准根据我国近零能耗建筑的发展现状,采用性能化评价和强制性指标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将我国近零能耗建筑体系划分为室内设计参数、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与气密性、建筑能源系统、负荷指标(居住建筑)、能耗指标共5大评价指标。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发布了T/CABEE003—2019《近零能耗建筑测评标准》,对近零能耗建筑示范项目的检测技术和评价方法作出了规定。评价分为设计评价、施工评价和运行评价3个阶段。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已有18个示范项目获得超低、近零、零能耗建筑,示范项目均按照《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的技术路径进行设计施工,符合标准的各项要求,因地制宜地利用自然条件实现了超低、近零、零能耗的目标,推动了我国近零能耗建筑的健康发展。
  4 我国零碳建筑标准体系构建思路
  新冠肺炎疫情重创了人类社会和经济,同时增加了居家的时间,人类更加关注“居住”本质,未来对建筑的环境、设施和运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完成碳中和的目标,就要求2030年新建建筑应达到净零碳排放,需要建筑行业从建筑取材、运输、建设、运行、维护、拆除至报废各环节全生命周期的技术进步,并通过标准体系支撑零能耗建筑行业的推进。抓紧制定2030年碳达峰以及2060年碳中和目标,将建筑领域需要承担的能耗总量拆分至地方,利用生命周期评估的方法进行量化,确定建筑领域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工作路线图,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结合产业领域特点,开展市场化、专业化运作,建立建筑领域零碳标准化体系引领的新模式,结合“近零能耗建筑”自愿标识和认证,促进和推动建筑行业的零碳目标。
  5 建设零碳建筑标准体系路径
  5.1 研究建立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及中长期发展规划
  围绕我国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确定建筑领域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工作路线图,紧跟建筑领域技术发展趋势和产业发展需求,建立配套的技术标准体系,为我国建筑领域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效的支撑。
  5.2 推进建筑领域现代化标准引领作用
  推进建筑领域现代化标准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在技术创新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推动技术创新与标准制定同步,围绕装配式建筑体系优化、节点连接、集成建造、快速检测等重点领域,强化强制性标准、优化推荐性标准,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培育团体标准,推进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梳理现有建筑标准的应用成效,开展标准实施后评估工作。
  5.3 加快重点标准的研制工作
  近零能耗建筑是我国推广建筑节能的必然趋势,建议研究出台强制性推广的政策和配套标准,通过分阶段建设目标与关键工作节点把控,围绕建筑物理与热工性能、机电系统、新风系统、智能系统等重点技术的工艺、能耗指标、检测标准开展制修订工作。
  5.4 推行更加严格的节能标准
  对于新建建筑建议各级政府推行配套政策和激励措施,实施更加严格的节能标准,大幅度降低新建建筑领域供暖、供冷、采光、门窗比、围护结构及照明的能耗强度,开发和挖掘技术性减排路径和空间,探索建筑材料行业低碳排放的途径。通过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绿色金融服务等方式提升新建建筑的能耗水平。
  5.5 开拓碳标识宣传途径
  通过开展标准宣传培训、低碳宣传活动等形式,积极对建筑节能、绿色建筑以及最新低碳技术进行宣传引导和信息共享。参考英国、日本等先行国家自愿推出产品碳标识的成功经验,建议推出相应的碳标识制度,让消费者对碳排放的认识逐步提高,形成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
  从设计、建材、施工、运营维护到百姓的安居生活,处处都体现出建筑与人类生活的紧密关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持续发展,面对严峻的资源形式与社会环境,通过标准化战略引领建筑行业转型升级,为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强大的助力,推动科技创新,优化市场发展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近零能耗建筑规模化推广:政策、市场和产业研究[R/OL]. (2020-11-21)[2021-04-25].https://www.efchina.org/Reports-zh/report-lccp-20201121-2-zh.
  [2] 陈亮, 林翔, 鲍威, 等. 国内外碳排放管理标准化工作进展综述[J]. 中国能源, 2014(1): 25-28.
  [3] 赵建勋, 关于完善市场机制促进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的思考[J]. 建设科技, 2020(20):27-31.
  [4] 马里兰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心. 净零碳建筑:国际趋势和政策创新[R/OL]. (2020-08-01)[2021-04-25].https://max. book 118. com/html/2020/1123/7042030056003022.shtm.
其他文献
摘要:介绍了当前时期电子认证服务机构所面临的发展难题,以及网络空间安全发展现状,对电子认证机构向网络空间安全服务企业转型的可行性、必要性和合理性进行初步分析和研究,旨在探索出一条在网络空间安全大框架下,电子认证服务机构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电子认证 网络空间安全 信息安全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CAs in th
以高职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的学校氛围对学习投入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高职学生感知的学校氛围处于中等水平;高职学生在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业压力以及发展多样性上存
中职云南班是国家实施的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的产物.基于精准扶贫的政策导向与中职云南班人才培养的实践,发现中职云南班学生存在求学意志不坚、跨文化适应困难、学风不
SM3密码杂凑算法发布于2010年12月17日1)。密码杂凑算法也被称作“杂凑算法”“散列算法”或“哈希算法”。在GM/Z 0001—2013《密码术语》中,上述几个术语对应的英文都是hash algorithm。  1 密码杂凑算法  密码杂凑算法的主要功能是将一个任意长的比特串映射到一个固定长的比特串。  假设任意长度的消息M,经过函数H(M)运算后,得到一个固定长度为m的散列值h,如公式(1
摘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全球经济发展迅速,而企业要想在这一背景下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就要不断提升自身企业的管理质量和水平,并且提高产品的质量,进而获得更多客户的满意。而企业要想实现提高产品质量这一目标,就要采取标准化管理措施,采用不同形式的方法对企业标准化管理进行强化,以便实现企业高质量标准化管理。论文对企业标准化管理的意义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当前一些企业标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
在精准扶贫的时代背景下,教育脱贫成为根本之策.县域连接农村与城市,县域内的教育问题对于国家教育整体发展意义重大,而初中分流作为学生面临的第一次教育选择,关系到广大农
通过大数据可视化分析技术,构建分析模型,生成职业院校学生分阶段职业能力"原图",以辅助教学分析,对职校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进行应用性研究,并将其应用于教学诊改,使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教育服务,使学生获得基于智慧化技术的职业能力提升。
The South Asia Standardization (Lhasa) Research Center was recently officially accepted as a national-level regional standardization research center.rnSince its
期刊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师资队伍的培养.目前,师资队伍存在结构不合理、内部凝聚力不足,师训效果不明显、专业发展诉求不清晰,建设与考评管理机制不完善
COVID-19大流行不仅使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我们的卫生和卫生系统,而且也意识到了它们的不足.虽然我们因生存的脆弱而团结在一起,但我们在获得医疗保健方面却存在着残酷的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