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的军礼及其用乐

来源 :中国音乐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_m_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巫觋文化的原始宗教遗风影响着商代的军中用乐.军事活动中,巫祝以仪式歌舞祈求神灵的护佑,并逐渐形成军礼仪式的雏形.从战时的仪节角度看,可将殷商军礼主要分为卜问、选将、册命、告庙、迁庙社、振旅奏恺、献俘等几个类项.乐舞是商代军礼用乐的重要形态,巫祝是商代军乐的主要承载者.
其他文献
职业教育教材作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技术人才的重要载体和推进职教改革的基本要素,在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分析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从定好目标、定好思路、定好机制、定好保障、定好特色、定好规划六个方面对推进职业教育教材建设高质量发展给出了应对策略.
行动导向教学在学习和工作之间建立了基于专业知识和岗位能力的关联,成为职业学校工作本位学习的教学趋势.通过对行动导向教学主体、逻辑框架和主要特征的内涵分析,以艺术设计专业的具体项目为例,阐述行动导向教学在工作本位学习中的应用,为相关专业及其他工作本位学习的课程实施提供借鉴.
通过确定关键指标进行科学评估,对于地方高职院校找准自身定位、实现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结合地方高职院校的发展实际,基于科学性、导向性、客观性、可行性的原则,通过严格筛选,分门别类地确定了以职教资源、应用技术研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以及社会服务等为代表的6个一级评估指标,并由此拓展为20多个二级指标和40多个三级指标,再辅以科学的指标权重设置和评估方法,为对高职院校综合实力进行有效评估进行了有效探索.
高等职业教育“双高计划”的“高”最终落脚在人才培养规格高和院校办学质量高两个层面.实施的载体是教师、教材和教法,目标是对接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现代化经济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新需求,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赋予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促使其适应技术进步下的就业变迁.从“三教”改革的视角建构了“双高计划”落地实施模型,即以模块化课程建设为纽带,结构化团队为基础,工单式活页教材为重点,项目化教学为核心的联动机制.
为应对产业发展过快引起的产教失衡问题,德国“学习工厂”逐渐兴起,成为产教融合的新载体.德国在“学习工厂”建设过程中,树立了教育与生产相结合的目标观、尊重学习规律的教学观以及行动导向的教育过程观.借鉴德国经验,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应明确面向智能工业发展的能力目标,实现从宏观运营到微观教学的系统化设计;从产业需求转向学习需求,聚焦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提升;将价值链管理和精益生产融入教学过程,模拟真实的工程实践情境;从传统的校企单体合作转变为多元主体协同,整合产教融合的各类资源;注重前瞻性设计,提升职业教育产教融合
警察的职业素养对于警务执法规范与执法形象有着紧密的关联,其培育离不开专业的警察职业教育与训练支持.随着现代警察职业教育的发展,以及公安感知网、在线教学、智慧教室、BIM三维模拟等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与普及,正加速推动着公安监管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上海公安监管专业以现代智慧教学技术为支撑,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以期更好地实现素质本位的公安监管人才培养目标.
在1+X证书制度实施路径中,构建专业群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书证融通进行新型教材开发是两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基于专业群内各专业不同类型特征,设计了实现纵向复合、横向复合、纵横综合复合的专业群1+XB+nX复合模式,制定了五种书证融通原则并在电子商务专业群、船舶智能制造专业群中进行有效应用,将书证融通落实到职业教育新型教材系统设计与编写工作中,为高质量实施1+X证书制度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于20世纪60年代组织编写的《民族音乐概论》和10册参考资料,为全国音乐、艺术院校提供了丰富可靠的教材,也为教授这一课程提出了理论指导.通过研究班的举办,培训了一批民族音乐理论的教学、研究人才,民族音乐理论的种子撒向全国,这一重大工作项目是“音研所”开创时期一次成功的实践.本文为即将出版的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中国民族音乐参考资料辑录》丛书序言,详细回顾了本套《民族音乐》参考资料的编纂情况.
期刊
嘉靖年间的大礼议事件,使得礼制改革成为朝堂焦点,雅乐厘正也成为当务之急.嘉靖九年(1530),进士出身的甘肃太仆寺致仕官员张鹗,因熟谙音律得儒臣举荐进入太常.张鹗提出定元声、建宫悬、正乐调的雅乐主张,得到嘉靖认可,后官至太常卿,全面负责厘正国家雅乐.然而,张鹗的雅乐改革仅持续了六年,便因乘舆与皇辇同行获罪戍边,雅乐厘定以失败而告终.张鹗的雅乐改革虽然未对明代礼乐系统产生实质性作用,但在儒道冲突的政治格局下,他却是儒臣匡正国家礼乐的希望,于明代礼乐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了编撰中国民族音乐第一本教科书《民族音乐概论》,中国音乐研究所于1958年成立了一个包括全国各地学者和教师参加的“《民族音乐概论》研究班”.“概论班”的第一步工作就是汇集资料,他们花了一年多时间将成果汇集为十册《参考资料》,并于1962年陆续出版.《民族音乐概论》不是一座孤立的丰碑,而是建立在一片坚实的基座之上.忽略丰碑与基座之间的关系,就不能充分理解十本参考资料对一本音乐教材的支撑作用.新史学不光关注宏大叙事,更关注当年的小人物是如何成为后来的大人物,并关注他们用什么方式、走上哪些台阶的渐变过程.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