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恩《项狄传》叙述手法探析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p0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项狄传》是英国小说史上第一部实验小说。这部小说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叙述形式,是对传统创作模式的反叛,同时也为18世纪的英国小说创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创作理念。本文将分析《项狄传》别具一格的叙述手法,欣赏作者劳伦斯·斯特恩大胆而奇特的创作理念。
  关键词:劳伦斯·斯特恩 《项狄传》 实验小说 反叛
  《项狄传》是英国小说史上第一部实验小说,劳伦斯·斯特恩经常被评论家们称作“古怪先生”,因为他在英国小说艺术形式还没有稳定的18世纪就用奇特的写法创作了小说《项狄传》。在小说《项狄传》中,斯特恩用标新立异的手法来进行创作,这部小说的问世对当时的文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极大地拓宽了英国小说的发展空间,也为后来实验小说的出现埋下了种子,成为英国小说史上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
  《项狄传》与其他小说不同的地方在于,它具有非常极端的艺术形式,这种奇特的艺术形式相对于其他的小说来说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和前瞻性。《项狄传》虽然创作于18世纪,但是很多批评家发现,它的艺术形式竟然与后来出现在20世纪下半叶的后现代主义小说非常相似,几乎每一个热衷于研究新文学的批评家都不能忽视这部已经诞生了三百多年的小说,单凭这一点我们就不得不承认它的作者斯特恩是一位奇才,是一个超越了时代的人。
  18世纪的英国,小说创作已经在英国建立了一种基本的创作手法与艺术准则,大部分作家都按照基本的文本模式进行作品的谋篇布局和故事叙事,读者也已经默认了这样一种艺术形式,与作者达成了某种欣赏默契。但是,斯特恩却反其道而行,对传统文学进行反叛,不按当时的创作模式进行创作,这对当时被新古典主义作家所推崇的形式主义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挑衅和讽刺。在斯特恩创作《项狄传》时,他对人们已经熟知的时间、空间完全视而不见,他把这一切看似非常重要的创作因素变成与小说无关紧要的因素,时间、空间等似乎已经变得毫无概念和意义。同时,斯特恩采用了完全新颖的艺术形式揭示新的现实,打破了生活与艺术之间的隔膜与界限。在斯特恩的艺术世界,他并不按照先前小说家们创作小说的方式进行创作,而这也是《项狄传》可以具备独特艺术形式的基础所在。直至当代,小说家们仍然不遗余力地在研究小说的形式问题,虽然乔伊斯和伍尔夫等小说家已经某种程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较好的解决,但是从斯特恩所处的18世纪来看,《项狄传》所达到的艺术高度与难度真的是令人难以想象的。
  小说《项狄传》一共分为九卷,斯特恩在长达六百多页的作品中描述了主人公项狄的精神世界,同时也对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和人生轨迹进行了描绘。小说以主人公项狄的口吻进行叙述,从他的口里叙述出的故事不仅平淡无奇,而且情节变得支离破碎。虽然项狄出生于1718年的某一天,但是小说中所发生的故事在他出生之前就已经发生了,小说的前三卷都是在讲项狄出生之前发生的故事,而项狄是在作品的第四卷才出生的。整部小说都在讲述主人公项狄对于自己家庭以及长辈的印象,同时也表现了对于人生的态度,他被窗框砸伤,赴欧洲旅行,与寡妇有过一段恋情,他的父亲先经商后回到农村,他的叔叔曾是负过伤的军人,这样平淡的叙述没有传统小说当中蜿蜒曲折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完全异乎寻常。相比于其他小说家们以主人公出生为开局的故事叙述,《项狄传》完全出乎人的意料,作者斯特恩并没有将项狄的出生作为小说的开端,小说的开局将时间设定在了项狄母亲怀孕之前,这样的开端揭示了父母生育只是一种自然的结果,同时也反映了作者斯特恩宿命论的哲学观,在斯特恩看来,项狄的一生是无法由自己掌控的,一切都得听从命运的掌控。
  《项狄传》是英国的第一部实验小说,它结构的混乱无章,充分体现了反小说、反传统的艺术特征,读者在打开这部小说的时候会惊奇地发现它的故事情节几乎是模糊不清的,不仅如此,倒叙、插叙以及东拉西扯的话题和跳跃式评论的加入更使得这部小说反常态。小说的前言部分被放在了第三卷的第二章当中,而第九卷的十八、十九两页是完全的空白,看上去似乎毫无章法可言,但是这却是作者斯特恩的精心设计。作者认为小说主人公项狄的内心生活和人生轨迹本来就是毫无章法、凌乱无序的,所以这部小说的章节结构也必须要遵循着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来安排,小说看似凌乱的结构是与主人公的破碎心理完全吻合的。
  对于《项狄传》的叙述形式,作者斯特恩也进行了大胆的实验。虽然小说也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口吻,但是它又不同于以往小说的普通叙述模式,而是采用主人公项狄一边生活一边叙述的方式,这种独特的方式给读者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在《项狄传》中,主人公项狄在叙述过程中不断捕捉自己的影子,在这里,叙述仿佛已经变成了一种毫无意义的追逐,所以他的叙述内容常常陷入一种令人难以琢磨的状态。对于一个对生活进行不断反思的自我和不断获得生活体验的自我,斯特恩在小说中进行着巧妙的操纵,并努力向读者展示这两者不断调和的过程。
  在《项狄传》中,比较特别的一点还在于主人公项狄不但在小说中充当了作者的角色,同时他还经常在叙述的过程中穿插谈论自己的创作感受,在作品中,项狄不仅是一个小说家,更是一个崇尚革新与实验的艺术家,仿佛正在进行艺术的创作,比如他会突然告诉读者他的写作思路中断了,所以他不得不吸一撮烟找回灵感;又如,有时候他的灵感犹如泉涌,就像他说的“它控制着我,我控制不了它”,甚至项狄还会告诉读者他的小说掺杂了大量的异质材料,如此才能够保持智慧与愚蠢的平衡。从种种奇特的内容来看,斯特恩在小说当中已经将作家的创作过程和读者的审美阅读体验相互交融在了一起,他正是通过这样一种特殊形式在艺术与生活之间搭起了一座巧妙而精致的桥梁。另一方面,这种独特的方式还向读者展示了这部小说的创作过程,从而使得读者对于叙述者的生活身临其境,这种叙述过程具有极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虽然小说不具备传统小说所定义的和谐与统一,但是斯特恩却首次为小说家争得了叙述上的自主权,而这种自主权是之前任何一部小说所不具备的。
  关于处理故事叙述中的时间这一问题上,斯特恩表现出了他极具天赋的艺术匠心。作为英国第一部实验小说的作者,斯特恩采取了各种不同的方式表达他的时间观念,如在第三卷的叙述当中,叙述者以项狄父亲的口吻表达了作者的时间观念,也就是当我们不断地从大脑当中获取各种思想之时,我们就会感觉我们本身是确实存在着的,或者当我们谈话、思考的过程当中,我们也能知道自己是存在着的,当我们感觉到自己的存在之后就会开始评论这种实实在在的存在,以及存在的延续性。在当时来说,斯特恩的这种时间观念是完全与当时主流创作观念不同的。在斯特恩看来,传统以钟表计时的时间观念具有局限性,但是这种局限性并不能影响他创作语言和叙述方式的局限,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完全可以支配时间,采用与常人不同的手法,将某些事件或早或晚于其他事件,从而表现主人公项狄的经验。这种奇特的时间观念似乎是对亚里斯多德时间观念的挑战与反叛,它打破了时间仅仅是“以前”和“之后”的传统运动数量学说,时间在这里只是头脑中思想的延续,只是可以证明我们自己存在的延续,它完完全全不是分秒的组合,这样的想法与现代哲学家柏格森的心理时间说有着惊人的相似。   斯特恩在《项狄传》中打破了传统小说的框架结构,只是按照主人公项狄脑中思想的延续进行小说情节的描述,摒弃了传统意义上的以钟表时间为顺序的结构方法,相比于物理时间的流逝,作者更加关注与主人公项狄飘忽不定的心理变化,他为读者展示的是项狄意识领域的全景图,而不是他某一阶段的心理状态,而这样一幅全景图是以过去、现在、将来等时态同时存在着的形式展开的,它并不是一连串词汇与事件的串联,这样的设计可谓是别出心裁。在叙述过程中,斯特恩经常将正在叙述着的某件事突然中断,在转而叙述其他事情之后,经过几章之后又突然将中断的事件重新描述。这样的叙述方式也是对以时间为顺序的传统叙述方式的反叛,斯特恩将事件与情节的安排建立在了一张类似蜘蛛网砖结构的故事框架中,主人公项狄的托比叔叔的一句话竟然前后跨越了七章,这中间作者注入了大量的空间与时间,项狄将各种纷繁的感觉、印象等转来转去,这些突如其来的插段与主人公复杂的思绪互相重叠、交叉出现,构成了一幅错综复杂的画面。
  对于《项狄传》中时间的处理,作者斯特恩充分地表现了他艺术思维的前瞻性,18世纪的英国,科学知识和文学理论还相对贫乏,但是就是在那样一个时代,作者能够运用文学时间创作出《项狄传》这样伟大的艺术创举是非常前卫和大胆的,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为英国小说在艺术上的突破提供了借鉴,对当时小说家们挣脱创作模式的牢笼提供了极好的范例,所以《项狄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相比于笛福小说那样有条不紊的叙述,将过去和将来不断交织的叙述形式更具有艺术性。主人公项狄通过对时间的感触表达了自己对存在的现实看法,在思想的延续和存在的延续当中,他向读者展现着异乎常人的思维方式。可以明确的是,作者斯特恩这种处理小说叙述时间的问题是同时代其他作家所不及的。
  在《项狄传》中,斯特恩破天荒地采取内省的艺术举措,将小说的表现对象从外部的物质世界转到了主人公项狄的精神世界。相对于其他小说来说,《项狄传》对变化多端、丰富多彩的感性生活进行了更为明朗、也更为大胆的探索;作者斯特恩把精神世界之外的物质世界做了最简洁的描述,用极大的篇幅展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从这方面来说,《项狄传》具备了意识流小说的某种特征,主人公项狄对于周围的社会生活并不十分感兴趣,他似乎游离于世界之外,不参与人的行动,而是始终对自己的感觉和经验进行着解释,思考着自己的存在方式,而这些,是社会经验所不能给予的。事实上,斯特恩在试图将主人公项狄的纷乱思绪整理成为文学叙述,这种近乎内省的独白可能算不上是故事情节,但是这种艺术手法所表现出来的独特魅力却是一般小说所远不能比的。主人公项狄意识抽象的统一性和延续性被作者有意的安排,通过项狄本人对周围人所产生的微妙心理反应以及时间与经验的交织组合展示了项狄错综复杂的意识形态,也完成一种特殊的文学叙述过程。
  《项狄传》是英国小说史上第一部名副其实的实验小说,同时也是18世纪最重要的小说之一,这部作品的意义不仅仅是代表了对于传统创作模式的反叛,同时也向读者揭示了一种以独特眼光审视自我的新的现实。作者劳伦斯·斯特恩的创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为其他作家进行小说创作的创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作为英国小说艺术改革的重要倡导者,斯特恩对20世纪现代主义小说及其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宋建福:《〈项狄传〉的狂欢化艺术》,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
  [2] 赖骞宇:《〈项狄传〉:西方早期的实验小说》,《名作欣赏》,2009年第27期。
  [3] 颜静兰:《“独行怪侠”斯特恩〈项狄传〉诡异创作风格浅析》,《国外文学》,2003年第1期。
  [4] 黄梅:《斯通教授谈当前的英语小说》,《外国文学动态》,1998年第1期。
  (何琦,乐山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其他文献
华兹华斯是19世纪英国最负盛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清新自然、浪漫无比,对自然和生命进行了高度赞美。本文以生态主义为理论视角,对华兹华斯的诗歌进行审视和研究,从人与
一、独具匠心的创作风格在《太阳照样升起》小说中,海明威大体使用了三种刻画塑造人物的手法,它们分别是戏剧手法、场景手法和嘲弄手法,其中在场景手法里,采取举纲为目的方法
《小伙儿古德曼·布朗》是19世纪美国作家霍桑的著名短篇小说之一,是一部探讨人性的寓意小说。赫尔曼·梅尔维尔评价它“像但丁一样深奥”。而霍桑本人则认为它是“偏僻小说
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是当代美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1993年凭借其独特的文学风格成功摘得诺贝尔文学奖桂冠。她的巅峰之作《宠儿》自问世之后,备受文学界评论家的青睐和瞩
哈代是19世纪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德伯家的苔丝》[1](以下简称《苔丝》)与《无名的裘德》[2](以下简称《裘德》)是他的两部代表作品。《裘德》被看做是《苔丝》的姊妹
1945年8月,日本军国主义投降,揭露和鞭挞军国主义祸国殃民罪行成为时代要求。真正的日本战后戏剧,多以战争为主题,以战争时期为背景,或以战后初期的日本社会为舞台,主要深入
一、大米进出口稳步增长  据海关统计,2008年2月份,我国出口大米13.8万吨,同比增49.8%;进口大米10.2万吨,同比增22.6%;累计净出口大米3.6万吨。从进出口国别(地区)看,2月份我国进口大米主要来自于泰国,占进口总量的99.8%;出口大米主要流向巴布亚新几内亚、韩国、科特迪瓦、朝鲜和日本等国家,出口量合计占我国大米出口总量的74.3%。    二、全球大米产不足需  据美国农业部
《傲慢与偏见》是18世纪末英国现实主义女作家简·奥斯丁的一部长篇代表作。这部小说不仅是英国文苑的奇葩,而且是世界文库的珍品。从创作至今历经两个世纪的时间,作品被英国
泰德·休斯1930年生于英国西约克郡的一处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他自幼酷爱自然美,特别神往原始的古朴的原生态的东西,父亲关于“一战”时期的一些回忆令他感到震惊和愤慨,在他
目的探讨肿瘤抑制基因p53、MGMT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中的改变。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对31例ANLL患者、22例正常人p53基因第5、6、7、8外显子和MGMT基因第1、4外显子进行突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