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生活实际 实践发展创新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83078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数学的产生,还是数学的发展,都与现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新课程改变了旧课程内容中脱离生活实际的状况,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还特别提出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空洞的,不是高深莫测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是实实在在的,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联系生活实际,达到使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有机结合,如何在生活实践中发展学生的数学素质,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如何在生活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这是一门非常寻常的教学艺术,需要教师去深挖教材、科学设计。
  一、拓宽教材中的生活资源空间
  在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单纯的教材内容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实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组教材内容。经过重组的教材由于具有开发性和弹性,给予教材留有开发和选择的空间,也能给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余地,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数学教材中的每个知识点都蕴含着学生资源的广阔空间,须找准每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合点”,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以“千克的初步认识”这节课为例。从表面上看,它似乎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活动并无太大的关系,然而,若能引导学生去参与购物活动,从中亲自去感知食品的重量,就找到了这节课与学生生活活动的“切合点”。这样,我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载体,赋予了它生动活泼、兴趣盎然的新教学模式。学生通过购物活动去亲自称一称、掂一掂、拎一拎、互相抱一抱等一系列有机结合的操作,去充分感知1克、1千克、几十千克的重量,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趣味化,把单纯的数学概念引伸到生活活动中。学生就会感到:噢,原来数学离我们这样近,慢慢地他们就会亲近数学、理解数学,继而喜欢数学。学生拥有了这种积极的状态,对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实践能力就会大大的提高。
  二、培养生活中的数学思维习惯
  学生生活中每项活动,都可能找到用数学思维来观察思考的“联系点”,教师须引导学生将他们生活中相关的事物,用数学思维进行联系、思考并形成习惯。
  以教学“圆柱的侧面积和体积”为例,通常的教学模式是就圆柱论圆柱,就公式论公式,而对于如油桶、牙杯、油瓶、热水瓶等,“为什么都做成圆柱体”这一简单却不为人十分注意的生活现象却很少去思考。为此,我让学生开展讨论:“除了美观以外,是否有其他数学因素”?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都还说不到点子上。我让学生将此问题留做课外去讨论思考。后来,在一次野炊时,我给每小组一根长100米的绳子,要他们在地面围一个平面图形作为本小组的活动大本营,看哪一组围成的图形面积最大。学生通过分小组活动,围成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再通过讨论、比较、计算得出:当周长一样时围成的各平面图形以圆形面积最大。反过来思考,当平面图形面积相同时,以圆形周长最小,让学生明白在同样容积的不同容器中,如果容器的高度和底面积一样,那么侧面积所需材料以圆柱状的最省。教学“表面积,体积”时,我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计算物体的容积与制作某种物体的用料时,哪种该用“进一法”取近似值,哪种该用“去尾法”取近似值,为什么?联系生活实际来说明。
  總之,教师要想方设法让数学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感受到自己的任何活动都可以又数学思维进行思考。当师生习惯于把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生活现象用数学的思维和眼光来思考的时候,数学教学和儿童生活便融合了,学生就会逐渐养成用数学思想方法去观察生活,认识世界的习惯。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一次次的锻炼中提高、发展,达到较高的思维水平。
  三、提高实践中的自主创新意识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自主地、创新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经常去尝试周围生活的诸多条信息中选择需要的条件、信息,从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需求解决生活问题,凸显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例如,为了在实践中培养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我组织了这样一次教学活动。课题是:为老师新买的一套房子地面装修出谋献策,要求是既美观又省钱实惠。各小组开始测量各室地面的长、宽,求出面积,并开始做市场调查。最后,各种方案各自的适用性尽显其中:第一种方案是铺地板木(冬暖夏凉,档次高,牢固美观)只需资金70×100=7000(元),不贵;第二种方案是可选用价廉一些的普通地板木,只需一半资金:70×50=3500(元)(考虑到我买房子经济紧张);第三种方案是厨房饭厅选用花岗岩,客厅、卧室等选用板木,只需资金:10×50+60×100=6500(元),既经济又适于搞卫生。
  这项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活动,激起了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学生不仅明确解题方向,而且在做测量和调查时完全是融不同的生活要求于自己的数学学习。从这里可以看出,解题时学生的思维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发散,在想象中提升。同时,我对学生不同角度解决问题所设计的方案都给予表扬,并肯定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深刻性和广阔性,审美的情趣性和艺术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动性和创造性再次得到充分的激发。这样,学生就会逐渐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就在于它与人类社会活动的密切联系,感到应用数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无穷乐趣,提高实践活动中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这正是当代中小学素质教育赋予广大数学教师的重要使命。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逐步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笔者根据自己上课的体会和多次听课掌握的情况,呈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前存在的一些现状,对其进行简要分析,并试图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 课堂模式 情境  一、为伊消得人憔悴——情境创设为哪般?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簡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
期刊
语文是一门非概念、逻辑思维的科学,注重的是学生对课文的情感的想象、体验、感悟,是课文、教师和学生沟通的纽带和桥梁,是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催化剂”。理性地思考我们的课改之路,在热闹与自由的背后,多少折射出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某些缺憾。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通过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师教学行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和创造力,实现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一、
期刊
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又靠教育。因此,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造型人才就成了国运兴衰的关键。作为中学教师,我认为,每门学科都应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品质,历史学科当然也不例外。在历史教
期刊
摘 要:课堂效益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只有高效的课堂效益才能保障高标准的教学质量,而高标准的教学质量就靠老师每一节课的教学是否具有高效的课堂效益。   关键词:高效 备课 课堂效益 教学模式 教学质量  教师课堂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班级甚至整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只要从课堂教學的每一分钟着手,狠抓课堂效益,问题就能迎刃而解。那么,怎样使我们的课堂精彩生动,学生
期刊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源泉。国家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各行各业的不断创新,教育为国家之本,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党对教育创新也充满了期待。教育创新,你我同行。  关键词:创新 教育理念 方式方法  人类社会的发展,从告别茹毛饮血的时代,到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就是一部人类不断发展的创新史。没有创新就没有我们当代的人类社会。创新改变着我们,创新塑造着我们。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创新更是一个
期刊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为师生合作式,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在新课程理念下,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合作探究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方式 合作探究  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才,首先必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改革。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采取如下措施,收到了很好的语文教学效果。  一、建立平等、
期刊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
期刊
数学“生活化”教学就是要从学生丰富的生活背景中捕捉身边的数学现象,引导学生尽可能把生活中的数学上升为科学,再用科学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创设情境”是
期刊
摘 要:《数学课堂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培养能力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其有效性引起了我们高度重视。  关键词:有效性 课堂教学 创造思维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场所,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觉:把一堂课上好了,学生不仅知识掌握
期刊
“老班,这个问题太简单了。”“老班,他自习说话了。”“老班,我的钱掉了。”“老班,你好帅。”……每天跟这群孩子打交道,耳边总有这些声音。每当听到这些声音时,我心里顿生爱意,也感到欣慰,还有责任感。我当这个班班主任四五年了,学生都尊称我叫“老班”。我们学校是寄宿制,学生每周在校住宿五天,双休日回家。这群孩子活泼有朝气,时尚也淘气,他们五彩,他们充满希望。跟他们在一起,我整天也精神气十足,越干越年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