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的孩子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251208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8--02
  获1999年第71届奥斯卡提名奖的伊朗电影《小鞋子》,两年内连获五次电影节奖项。这确实是一部非常经典的电影。故事是围绕妹妹莎拉的一双丢失的旧鞋子展开的,影片自始至终都没有离开过对这双鞋子的讲述,所以片名译为《小鞋子》,它还有另一个译名《天堂的孩子》,我认为后者更能传达出影片的意蕴。而这些意蕴都是通过作者心灵选择过的意象传达出来的。
  一、传递的本子——生存的艰难
  鞋子丢失后,兄妹俩都非常的不安和惶恐,于是上演了在房间里用本子交谈的一幕。本子从空白到写满了字迹,表面上呈现的是孩子对鞋子、对上学的忧愁与焦虑;实际却承载了对生活艰难的思考。
  作业本的出现以文本的方式如实记录了一双鞋子给孩子带来的是什么,是鞋子的不可再得,严重的是威胁到了上学读书。鞋子这样的普通事物,但它与孩子的生存联系在了一起。这双鞋与海德格尔解读的农鞋有了异曲同工之妙。所不同的是这双鞋子通过孩子展示了普通人的心灵世界。
  作业本的文字成形的背景,一種表现是父母两人的喃喃细语,细语内容都是生活的困难,这也正是文本形成的原因。母亲生产后仍然撑着洗粘毯,结果生病了;丈夫很担心,在不停地抱怨。影片中母亲的声音犹如白居易笔下的琵琶女如诉如泣,凄婉哀怨。另外一种表现是生活本身,这里用了又一个日常生活用品——糖的缺乏。背景的内容都是琐碎平凡的生活,在琐碎与平凡的生活中他们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孩子,他们是鞋子的直接关联者。对于鞋子丢失事件,他们用孩子的方式解决。寻找、无望、代替,这是他们的解决方法。哥哥阿里不告诉父母,是怕挨打;妹妹不告诉父母,是怕哥哥被打;他们都不敢告诉父母,是因为从心里看到了父母生活的艰辛。不管是不是一种内心的自觉,至少在多次阿里的“妈妈病了”的借口中,可以看到他感知了父母生活的不易。
  在两个孩子传递本子的过程中,有一个小小的细节:爸爸看了他们一眼。从结局:爸爸买回放在自行车里的红鞋子来看,确实爸爸知道了鞋子丢失事件。作为家庭的支撑,他如何面对?我们可以看到在孩子用“本子”爭吵这件事件上,他并没有当面处置。一是因为生活本身已经够他焦头烂额,妻子生病,家用的缺乏,房租的催交,太多的烦恼已让他没有过多的精力当面处理。或者他已不敢在第一时间面对生活的“问题”。二是,孩子也如他的妻子一般是他生命中的珍爱,所以尊重了他们,并没有当众让他们坦白不愿说出的事情。
  他们对待鞋子丢失事件的做法后面隐藏着的是对待生活的态度。孩子用一个纯朴、善良之心来看待此事,很简单也很有哲理。简单的是“不要告诉大人,我们自己解决就好”这样的思维逻辑,除去了人世间惯常的逃避困难、自私自利、算计心机、阴谋诡计。有哲理的是,他们凭着一种童真的心态去直观地看待问题、处理问题。但这样营造出的却是一种关心、理解、体谅的爱的氛围,他们用一种善意去解决问题。
  父亲的应对,也同样有善的一面,这也便是孩子行事的缘由——父母的言传身教;但也有更多对生活的忍耐。也是生活赋予了父亲这样迟缓和忍耐的性格,长期的贫困生活,物质匮乏,精神折磨,已经造就了他顺从忍耐的性格。
  这便是电影沉重的序曲,暗淡低沉,惨淡萧索的人生,由幕前两个柔弱的孩子和幕后家庭支柱的父母揭开序幕。
  二、快乐的泡泡——生活的希望
  兄妹俩践行了哥哥的方案后,貌似可行,却又惊险迭起。兄妹俩跑步穿梭在迂回狭窄的小巷,为的就是换上唯一一双能去学校的鞋子。莎拉尽管跑得很辛苦,又总担心哥哥迟到,始终还是欢快地跳跃在小巷间。于是慢慢构筑起了欢快节奏的序曲。
  但鞋子太大了,在跳越水沟的时候,一只鞋子掉了,于是展开了一场惊险的追救鞋子的战斗。鞋子被卡在阴沟,莎拉没办法,绝望地哭了。最后老爷爷们帮助了她,鞋子失而复得。所以,她开始动摇了,没有自己的鞋子,她已经承受不了了,于是她开始退却了,理由却是:鞋子太脏。尽管阿里也和妹妹一样遭受了鞋子带来的痛苦——因为迟到而受到教导主任的责骂、甚至失学的威胁,但他并没有因为这样一个可以开脱的借口而退缩,依然坚持。于是在黑暗中有了转机,他告诉妹妹可以把鞋子洗干净。于是出现了整个影片中兄妹俩在一起最欢乐的一幕:鞋子被使劲地刷,刷出了美丽的泡泡,透明的泡泡在手中变得越来越大,尽情飞舞。
  洗鞋子是让鞋子干净的最简单的逻辑,但是在这里却有了不平凡的意义。它传递出了孩子们不畏困难,永葆乐观的心态;也蕴含着妹妹对哥哥的无比信任与支持的友爱。影片用特写的镜头突出了这些透明光亮的泡泡,似在象征着兄妹俩纯真闪亮的心灵,也似在祝贺他们战胜了困难,赞美他们的勇敢与坚韧。美丽的泡泡便是来自天堂的奖励。
  三、找到的鞋子——心灵的抉择
  莎拉在一次偶然的操场集合中无意看到了自己那双拿去修补、并让她们兄妹俩备受煎熬的鞋。尽管破旧,但她是怎样的渴望这双鞋子回到自己的生活。因此,莎拉表现出了不一般的品格。她像一只猎豹,慢慢向她的猎物靠近,不动声色,沉着冷静,直到搞清楚女孩的家庭住址,才去请援兵准备扑向猎物。
  面对重现的鞋子,孩子们不一般的抉择,蕴含着不一般的意义。
  首先是莎拉,试想普通的孩子见到能让自己和亲人一起脱离苦海的救星,会这般沉着吗?那是什么造就了她比成人还成熟的性格与智慧?是生活,是生活的苦难,一双丢失的鞋,给孩子带来的生活的改变,给孩子带来的内心的折磨,在我的眼里,如生活在地狱——当然孩子可能不知道也不认为是地狱。但折磨、煎熬却是实实在在的,而且看不到尽头。尽管爸爸已经表扬过莎拉是个好孩子,并承诺发了奖金就给她买礼物。但,那仍不是希望,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爸爸口中的礼物会是什么,压根也没去想。所以,能拿回自己的鞋子,这是拯救自己和哥哥的唯一方式,并且不能失败。为确保万无一失,她要找好机会,探好路,找到帮手,才能行动。当然,视觉上也许告诉我们,这样想错了!她只是个小女孩,胆小使然。也许吧,胆小的女孩真的很多,但胆小而又沉着的女孩恐怕便是生活对她的馈赠吧!   但最后却发现女孩也是一样可怜的孩子,因为她的爸爸是瞎子。这个时候,怎么办?这双鞋子已经困扰两兄妹太久了:奔跑的辛苦、责罚的担心、上不了学的惶恐,难道还要再继续承受?是的,孩子选择了继续承受。因为来自内心的善良。
  拿不拿回鞋子,决定权在于哥哥。他选择了放弃。一个多么勇敢、倔强的孩子,怎么了,在关键时候却选择了放弃?那是怜悯之心、慈悲之心、高尚之心。这真心源于他的父母。母亲身体再差也要照顾家庭、操持家务;父亲深陷贫困也绝不偷拿别人的东西;家里再怎么匮乏也不忘回赠邻人的善意。父母都在努力地生活,这种努力很艰辛,但他们从不放弃,因为他们有两个可爱、懂事的孩子。也因此,即使生活很穷、很难、很苦,但父母从不骂兄妹俩,从不拿他们出气,因为他们深爱孩子,这样深深的慈爱之心在撒向孩子的同时,也在孩子内心深处萌芽了,所以见到同样的可怜之人,他们选择了爱。
  四、富人的别墅——世界的隔阂
  富人别墅区的出现,是在爸爸做完礼拜之后。在礼拜中他得到了去富人区打工赚钱的理由与可能性。在弄糖的时候他向神发出了内心撕裂的吼叫,连孩子的一双鞋都买不起,这是怎样的生活。在教徒的帮助下,他也勇敢地走上了和孩子一同为一双鞋而努力的道路。于是他带着工具和儿子来到了富人区赚钱。
  两个世界迥然不同。富人区是以完全迥异于他们所住的贫民区的风貌展现在电影中的,在经过了摩天大楼、高速公路这些通道,出现的是整齐洁净、豪华富丽的别墅区。看到高大的门庭、凶恶的狼犬、听到恶意的回应,爸爸患了失语症并推起自行车狂奔,确实是被金钱、地位、权利所铸造的森严等级吓到了。在这里穷人是不会被接纳的。因为这是两个不同的世界,这与阿里生活的世界完全的不同,这是享有金钱、地位、权利;这些在阿里的世界严重缺失。
  为什么会安排这样一个场景?是为了显示出一种真实性吗?还是为了突出穷人的不幸与悲哀?我看,都不是,富人区的出现恰恰是为了展现穷人的幸福。尽管阿里的世界物质严重缺乏,但他们的精神却是丰腴的。富人区缺少的人与人的信任、关心、支持、帮助、交流,正是阿里的世界最为普通的。“天堂的孩子”中的天堂恐怕有这一层意思。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他们得到了工作的机会,他们能给富人的孩子治疗孤独。
  去富人区打工的结局是令人心碎的,一场意外断送了父亲的梦想。但这意外又是合情合理的。首先,那张破旧的自行车刹车不灵是情理之中的事;其次,两个不同的世界也是不可能沟通的。关键是后者,从政治意义上来说,两个阶级的对立无法改变;从审美意义上来说,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情感无法沟通。所以影片以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声音传达出:认清你的世界,不要妄图侥幸逾越。
  五、闪光的奖品——人生的真谛
  影片中阿里得到了两个奖品,自动铅笔和奖杯,级别不同,但颜色都是金色的,一种闪光的色彩。这样的色彩选择,是对阿里的肯定和赞扬,象征着他的行为亦如这金色一样灿烂。一个家庭经济情况贫困、回家便要做家务、还被一双鞋折磨得苦不堪言的孩子,他并没有因此消沉、堕落,相反,他努力生活,努力学习。铅笔是对他做一个优秀学生,尽心尽职的奖励。他把铅笔给了妹妹,情节上来说,是对妹妹“贿赂”,但实际上这是在用一种寓言的方式,肯定了阿里一家人努力、真诚生活的勇气与信念。这是来自天堂的第一个小小的奖励。
  第二个奖励来得非常的曲折,在阿里赛跑的过程中更是惊心动魄。他的竞争对手极其彪悍、富有实力,他的胜利来自于平常更换鞋子时的被迫练习和内心坚定的信念。富于戲剧色彩也最让人心痛的是在残酷的搏杀中拿到了冠军的阿里,没有笑容,满脸泪痕,满心悔恨。因为没有得到第三名才能得到的鞋子。没有人会问他为什么哭泣?因为人们想破脑袋也不会想到这种荒诞不经的事情。阿里哭了,他认为自己做得不好,他不知道他的努力已经很棒,已经创造了奇迹。是他的那颗稚嫩而又强大、纯真的心灵感动了天堂,这个金光闪闪的奖杯就是天堂颁发给阿里的奖品,也是颁发给拥有正直、善良、勇敢、坚强、忍耐、真诚、无私等等美好品质的人们的奖品。
  六、小鱼的亲吻——詩意的栖居
  带着失望、沮丧的心情阿里回到了家,见到妹妹,他说没有拿到奖。他把得第一名这样的荣誉全抛到了脑后,因为在他的心中声名、荣誉都没有给妹妹的一个承诺重要。他把跑坏了的鞋脱了,将一双跑出水泡的脚放到了水池,这时一个梦幻般的情景出现了,池塘里的小红鱼游过来,亲吻着他受伤的小脚。这是天堂的一幕。
  这是非常有意味的一幕,在阿里的眼里他们已经不是小鱼了,而是一只只红色的鞋子。因为红鞋子寄托了阿里对生活的信念,他对妹妹的承诺,对生活的承诺,这些他一刻都不曾忘记,即使在人生辉煌的时刻。在我的眼里这些小鱼就是天堂的天使,他们过来抚慰这个美丽的孩子受伤的心灵。世界因为有天堂中的阿里、莎拉这样的孩子,有他们这样的父母而成为天堂,世界依然美好。
其他文献
摘 要:《今昔物語集》(以下简称《今昔》),是日本说话文学的集大成之作。本文通过分析除怪故事中的鬼怪形象,了解了日本平安时代人们的鬼怪观念。认为在《今昔》中鬼有化形、隐身的神通和吃人的习性,并且出现了拥有了狡猾、知晓人情、善于伪装等精神方面的性质的鬼怪,是绝对强势的崇高的存在,能够刺激处于力量对比底层的人类的自力救赎的生存意识。  关键词:今昔物语集;除怪故事;鬼怪形象;生存意识  [中图分类号]
摘 要:“临川四梦”中的《牡丹亭》从表面上看是一个中国式的大团圆故事,但是细细推敲,不难看出其中蕴含的种种悲剧意蕴以及作者汤显祖对生命的叩寻,戏曲中的主角天生多情,因时而发,在生死之间,在人间与地府之间,体现出鲜活的生命力,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充斥着强烈的浪漫主义与理想主义色彩。  关键词:牡丹亭;至情说;生命观  作者简介:高圣怡(1996.8-),女,汉族,湖北荆州人,南昌大学中文系本科就读。
摘 要:特里·伊格尔顿是英国著名的文学理论家,也是当代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对文学作品的意识形态问题有过深入的研究,在其新作《文学事件》中,他重申了意识形态与文学作品的重要关系,并且对文学的意识形态问题进行了新的阐释。特别是文学形式与意识形态的问题、意识形态的解读问题,是伊格尔顿关注的重点,也是本文试图总结和梳理的。  关键词:文学;意识形态;形式;结构化  作者简介:朱鸿旭(1991-)
摘 要:作为“80后”作家的领军人物,韩寒真正进入公众视线是从在学生时代的《杯中窥人》在新概念作文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开始的。之后,因为他本人受到社会关注,所以他的退学行为饱受社会争议,成为“韩寒现象”。本文从韩寒作品的叛逆和批判现实主题出发,探讨韩寒眼中的另类世界。  关键词:韩寒;韩寒现象;现实主题  作者简介:王一帆(1991-),男,汉族,浙江嘉善人,海南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秋风  吹走了夏天  阵阵秋雨含情脉脉地  轻唱着  浅秋的韵律和诗行  绵绵秋雨  你是不是夏日里  那朵朵的白云  瓜熟蒂落  飘然而下  绵綿秋雨  你是不是  还会  变成白云朵朵  飞翔在蔚蓝的天空
摘 要:《闷与狂》不仅是王蒙耄耋之年的长篇小说,同时也是继《王蒙自传》三部曲之后的另一部“王蒙自传”。它颠覆了自传写作的常规,显示出一定的异质性,是王蒙跨文体写作的蓝本。《闷与狂》在语言的狂欢中洋溢着乐观主义的精神。印象式书写展示了王蒙丰富的内心世界。散文化、诗化的形式也是对自传写作传统的挑战。  关键词:“王蒙自传”;《闷与狂》;印象;狂欢;散文化  作者简介:杨笑(1991-),中国海洋大学文
摘 要:对《论语》中“贤贤易色”的理解,古今学者多有分歧,以杨伯峻先生为代表的一派认为“贤贤易色”即“尊敬贤者,轻视美色”,以王念孙为代表的另一派则认为“贤贤易色”即“以贤为贤,将对美色的渴慕热望,更易为对贤人的渴望热慕”。本文通过出土文献帛书《五行》与《孔子诗论》中对《关雎》的阐释提供的相关线索进行论述,结合新的语法成果,认为“贤贤易色”应该理解为“应该解释为以贤为贤,改易颜色。”。  关键词:
摘 要: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可以说是二战之后世界文坛中最耀眼的一颗明星之一了。他那令人赞叹的小说创作技巧、充满智慧和想象的写作风格,他致力于穷尽小说艺术的无限可能性,以拓荒者的勇气和智慧不断开辟出新疆界被人们誉为“作家中的作家”。异化主题是卡尔维诺创作中极为关注的话题,而《意大利童话》中所展示的所反映的不仅仅是意大利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一定程度上也是整个人类的歷史与现实,其中对人类自我本质的丧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3--01  “中国式”的话剧发展立足于中国的社会现实,吸取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借鉴了西方话剧的发展经验,去粗取精,糅合了多种现代化的元素,自成一家,形成了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  (一)新鲜元素,活跃舞台  ①舞台写实元素加入  “中国式”话剧比较重视舞台的直观感受,重视舞台意境的营造和气氛的渲染,有时导演为
摘 要:本文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探讨了荒谬的看法的形成;“看法”使原本良善的人性瓦解、使虚伪人性膨胀,作用于人的自尊心主导人的心理和行为最终催生悲剧的问题。  关键词:看法;尊严;悲剧  作者简介:李莹(1993-),山东临沂人,青岛大学2015级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作家作品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