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课堂教学高效性之我见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renjia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搞好教育教学,在“五严规定”下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成为我们积极思考探索和孜孜不倦求解的现实问题。新形势下政治课在师生潜意识中成了“副课”,课时越来越少了,把课上完与把课上好似乎成为了一对矛盾,解决矛盾的关键是构建高效课堂。
  
  一、注重笑话、歌曲与理论结合,提升政治课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如果我们在课堂上穿插笑话,把笑话与理论相结合,不仅可以学习知识,而且可以投其所好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如讲“公民在家庭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时,我们可以讲一则笑话:一个人每次上街都要买四只烧饼,别人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两个还债,一个放债,一个自己吃。老师可以设计两个问题:(1)此人说的“还债”和“放债”是什么意思?(2)这则笑话告诉我们公民在家庭中有什么权利和义务?学生兴趣很高,带着问题学习课文,明白成年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抚养的义务。在复习哲学道理时,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唱《感恩的心》,让学生分析歌词中蕴含的哲学道理。“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既从世界观的角度说明了对世界的看法,也从辩证法的角度说明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从人生观的角度探寻了人生的真谛。“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这是在寻觅着社会的真谛,认识社会,进行着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实现着人生价值,体现了人生价值观。“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说明平凡而伟大的人啊,运用一种运动、变化与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后,最终达到了个人与社会、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二、注重时政结合,激发学生求知欲。
  
  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富有创新意识,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并结合时事讲政治才能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那种强烈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讲到《经济生活》第四单元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我们可以联系美国总统奥巴马前些日子访华,敏感话题之一是否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可以设问:为什么我国企业高度关注这一问题?政府积极争取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因为要使资源优化配置,既需要市场调节,又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这样既活跃课堂气氛又达到巩固理论知识的目的。
  
  三、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强教学实效
  
  在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多方面、多角度、多渠道的采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画面、声音、色彩的展示,传递信息。在教学中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上的主动建构者。直观的画面,逼真的情境,语言、文字的巧妙结合,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激发学生的联想,增长学生的知识。如:在讲到市场经济的缺陷时,可以在课件中穿插赵丽蓉和巩汉林在96年春节联欢晚会中的小品《打工奇遇》。小品一播放就可以逗乐学生,在欢笑声中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领悟到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需要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学生自然而然与老师产生共鸣,起到了师生共同探究增长知识的目的。
  对于新教材中《文化生活》我们大可以利用课件,做到图文并茂,现代化教学手段与教材理论的完美结合。如:讲解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我们可以引用我国上下五千年丰富的文化,诠释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讲解文化的创新时,我们可以引用同学们喜欢的歌星周杰伦的歌“青花瓷”。在优美的音乐中既受到音乐的熏陶,又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可以获得的良好教学效果。
  
  四、备课与备学生相结合,打造一流的高效课堂
  
  备课时,我们有些老师总喜欢挑选一些自己以前学生喜欢的案例,可实际最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考虑到自己现在所教学生的实际。正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这就是所谓的“备学生”。教师通过备学生,可以加强备课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发展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现在的学生是90后,学习渠道拓宽了,他们的学习状态有时远远超出教师的想像,许多课本上尚未涉及的知识,学生已经知道得清清楚楚了。如果教师按事先所设定的内容教学,就很难把握教学的真实起点。
  对于每一节课来说,老师要了解所教授的新知识哪些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哪些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了解了这些“学情”,教师就可以确定哪些知识可以略讲甚至不讲,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既做到有的放矢,又能提高课堂效率。这样的课堂老师和学生都很轻松,这才是新课改的真正目的。
  最后,教育就是要促进人的发展,基础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所以为了实现这个教育目标,就需要教师不断的探索和追求。注重教学研究和实践相结合,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并注意将教学研究和反思的结果诉诸文字,固化下来。
其他文献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05级 教育硕士 江苏 南京 210000)    首先,文章的阅读。阅读文章是答题的基础,只有理解了文章才能去正确的回答问题。在阅读文章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1.浏览全文,整体感悟    我们应该是带着问题去阅读。在第一遍阅读全文整体感知的时候,不妨带着这样三个问题去阅读:本文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的?具体地说来,在文学作品的阅读中,应该注意:本文
俗话说:“早餐要吃饱,午餐要吃好,晚餐要吃少。”  为什么要这么安排呢?每当我们吃过饭后,大约经过4个小时,食物通过在体内的消化吸收,將全部排空。  因此,为了不断给人体补充能量,必须4~6小时安排一次用餐。  早晨,当我们经过8个小时的睡眠后,会感到特别的精神,自然上午的工作、学习效率要比下午的要高。  但是,许多人为了赶时间,就把早餐“省略了”。  其实,这是一个很不明智的选择。  不吃早餐,
宋国有一个人善于制作使手在严冬也不破裂的药物,因为他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绵为业,所以祖上有秘传之方。  有个客人听说了这件事,认为这药方完全可以派上更大的用途,或許还可以成为自己建功立业的本钱,因此他请求用高价买下药方。宋人一家商议了此事,认为他们世代漂洗丝绵,赚钱很少,如果卖掉药方,可以得到一大笔钱,于是将药方卖与客人。  客人得到药方后,便到吴王那里去游说。吴王听他说得有理,便令他为将率军与越国
交响乐是人类音乐史上最早成体系的音乐形式,起源于古希腊,发展于欧洲文艺复兴期间,繁荣兴盛于18世纪初。其英文词汇(Symphony)原初含义是“共同的和谐”,表明交响乐的声音在多重复杂的基础上,保持着高度和谐的特性。  通常,我们所提到的交响乐多指管弦交响乐,即音乐主体通过管乐器与弦乐器,以复杂的逻辑和线条协作发声的音乐。它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风格,例如以贝多芬、莫扎特为代表的古典主义;以舒伯特、门
摘 要:《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这样一个崭新的理念,课标提出的情感教学观表明在语文教学中应关注情感因素的运用。情感教育,就是在教育活动中充分重视情感的作用,积极进行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情激情,以情动情,以情育情。    关键词:情感教学;激情;动情;育情  中国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54 -02
摘 要:新时期的英语教学,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形势,这就要求我们广大英语教师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对待课改。要注重合作意识和探究学习,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重视语法教学,加强教研,以研促教。    关键词:英语教学;改革;合作意识;教研  中国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51 -01    一、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新课改。  首先,教师必须树立课改新理念。新时
王明阳的母亲怀孕十四个月,尚未分娩,父亲王华感到奇怪,怀疑是个怪胎。  一天中饭后,王明阳的祖母,上床午睡,刚入睡就做了个梦:屋上仙乐齐鸣,笙笛悠扬,香烟缭绕,旗幡招展,一群仙人驾着祥云,腾空而来。其中一个头戴金盔,身穿金甲的天神,脚踏一片紫云,怀中抱着一个小孩,从天上慢慢下来,落在王家庭院。只见天神一手推开儿媳的房门,高叫一声:“贵人来也”,随即走向房中,将怀中小孩送到媳妇怀里,同时,取出一部《
石器時代的居民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理念转变的里程碑。新课程标准在关心结果性目标的同时,更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着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长期教学实践使我深刻体会到:指导学生自学得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实施有效教学得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目前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总括起来有三种状态:  第一种:被动的学习。在学习指导中,教师不顾学生的认识规
摘 要:把物理思维方法有机地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去,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让思维训练变 “要我学”为“我要学”,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关键词:物理;教学;培养;思维  中国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36 -01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在轰轰烈烈的进行着,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的主流,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思维方法的指导,发展学生的思维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