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域下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qcd9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要培养高中生具备以上所述语文核心素养,我们要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此外,还要注重学生语文知识的应用。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语文核心素养;高中
  一、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
  20世纪90年代以来,核心素养逐渐成为全球教育关注的重要议题,许多国家相继出台符合世界教育发展趋势和本国国情的核心素养框架。核心素养是从人的全面发展及适应社会需要出发,回答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教育目标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我国于2016年9月发布了我国学生的核心素养标准,将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具体包括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渠道,学科课堂教学为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阵地。为建立核心素养与学科教学的内在联系,2017年版课标基于语文学科的母语功能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具体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核心要素。其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最核心的,是其他要素的基础。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高级阶段,二者都是通过语言思维来实现的。
  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学科中最具学科本质的、最能体现语文学科价值的关键素养。为了培养高中生具备以上所述的语文核心素养,高中生的语文学习方式要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实现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机械学习向探究学习转变,个体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此外,还要注重语文知识的应用。
  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概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新旧经验之间是一个双向交互作用的过程,学生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途径来实现意义的建构。此外,学习是需要个体进行反思的智慧活动,通过反思,学习者能够应用原有经验来理解当前所处的学习状态,从而影响未来的学习,形成新的知识,由此可见,学习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促进知识建构的要素有以下三点。第一,课堂经验的意义。第二,做中学。通过做中学,获得知识之间的联系。第三,要具备知识加工的要素。具体包括以下三点: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反思当前的经验;将学习成果运用到未来的学习中去。因此,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野下,学习过程包括三方面内容:学习——反思——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理论指南。
  三、 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一) 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在建构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因为与外在动机相比,内在动机更能产生有效的学习效果,内在动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学习者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进而达到学习目标。因此,在培养高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过程中,高中生要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在语文阅读学习中,学生要注重语言知识的积累,进而培养语篇理解能力和语篇评价能力。在写作中,学生要学会运用记叙、说明、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通过文字准确地表情达意。在口语学习中,学生要主动培养自己的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此外,在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随时进行反思,反思学习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以便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的学习。
  (二) 注重学生的探究学习
  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对原有知识进行质疑、探求、建构和协商的过程,高中语文素养的培养也离不开具体情景。我国的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是名家名篇,文质兼美。因此,在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学生在具体学习情景下的主动探究学习。因为探究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语文知识和语文思维。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学生要主动探究课文中的文学形象,构建自己心目中的文学形象,提高自己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三) 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具有社会性,即知识不仅存在于个体的大脑中,更存在于学习共同体中。知识是通过个人与社会之间互动构建获得的。学习是在真实的情境中潜移默化地实现隐性知识与人、情境产生互动和增长的过程。因此,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学习者不仅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进行学习,还需要同伴和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基于此,在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合作学习,建立交流协商、知识建构和知识协作的学习共同体。共同体中的交流能够改变学习者的知识、信念和学习伙伴的关系,使得学习者之间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通过合作学习,共同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及学习经验,分享自己学到的文学知识、探究到的文学形象,分享体会到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四) 注重语文知识的应用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语文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想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要注重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因为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学生才能够实现语文知识的内化,最终升华成能力。语文知识的运用最重要的體现就是语言运用。语言运用是指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积累语言材料和言语经验,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及规律,在具体的语境中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与沟通。语言的运用能力需要通过阅读、写作及交流等各个方面来培养。
  总之,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体现了素质教育理念,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进而培养出具有语文知识和语文思维,能够欣赏美、创造美,将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下去的全面发展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千秋,董小玉.国际视野下高中语文课标的新变化[J].语文建设,2018,7.
  [2]胡勤.高中语文课程内容结构性重组[J].语文建设,2018,2.
  [3]王沛,康廷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述评[J].教师教育研究,2004,9.
  [4]钟志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6,5.
  [5]杨若男.语文核心素养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6,6.
  作者简介:
  王文璇,山东省潍坊市,潍坊市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运用阅读卡片不但能引导学生顺利进入课文语境,还能锁定阅读视角,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促进阅读课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语文;阅读卡片;有效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制作阅读卡片,不但能梳理文本思路、概括文本要点,还能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们要从学生的立场出发,引导他们制作阅读卡片,有效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  一、 制作阅读卡片,引导学生进入文本语境  阅读教学离不开课文的语境,阅
摘 要:新时代社会体制的变革、价值观念的变化促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呈现出开放性、自主性等特点,这些变革对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新时代高校应在学生中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生活方式;精神文明建设;高校  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进程中,对新时代高校学生生活方式进行探讨,引导他们形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既是把高校学生培养
摘 要: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探究小学语文习作评价的有效策略,是习作教学的重要的事。从四个方面论述有效习作评价的对策:一、 培养习作评价能力的重要性;二、 评价量表的运用,直达习作目标;三、 习作评改方法和课堂步骤;四、训练学生列提纲,明确习作目标。下面结合教学实例具体谈谈。  关键词:习作目标;习作评价;评价量表;列提纲  一、 培养学生习作评价能力的重要性  对照习作目标,当前习作评价
摘 要:在现代教育新时期的背景下,写作能力即是表达能力,它可以体现一个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作文则是对于语言的表达、自我知识的累积、认知的知识层面等,将自我的思想在纸上表达出来。在新课程的改革下快乐作文是为了适应现代小学生教育的需要,也为了促进学生的表达交流和思想方面的全面发展。本文就目前中年级作文写作现状进行分析,找到促进快乐作文的方式,希望在以后作文教学中具有一定的记录参考作用。  关键词:小学;
我国有9亿多农民,由于受文化素质、生活环境、欣赏习惯、购买能力等因素的制约,使得广播比报纸、电视、网络等其它媒体更容易让农民朋友接受。这是因为广播具有收听成本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