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十年背景下中学音乐课程导入的艺术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h07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导入是音乐课程的重要环节,好的导入能够起到课程内容承上启下的作用,能够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程内容的浓厚兴趣,能够迅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改革已进行十年有余,在第六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评比中体现出改革的成果及存在问题。此次比赛中,中学组音乐课程导入的形式主要以欣赏导入、表演导入、活动导入等方式为主,选择以欣赏导入和表演导入的优质课例较多,以活动导入较少,而导入部分以活动方式进行现场课堂气氛最为活跃。音乐课程导入过程中应注意由易导难、简洁性及新颖性等。
  关键词:中学音乐课程;导入;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18-0146-02
  2011年11月30日在重庆举行的《第六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程评比》是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盛世,是基础音乐教育改革十年的一次成果展示与总结,中学音乐课程共展示20节,示范课程1节,比赛课程19节。导入是课程的开始部分,是导入新课的重要环节,导入环节尤其引起观者的注意和第一印象。关于中学音乐课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课标下的课程改革、课程有效设计、资源共享和评估等方面,课程导入的研究文献较少,且主要关注小学音乐课程导入的方法,如在《探析音乐课程教学中导入方法的运用》中作者主要是以小学音乐课程为范例探讨音乐课程导入的不同方式,未涉及中学音乐课程的范例。本文以第六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评比中学组音乐课程导入入手对此环节进行总结并予以反思,以探讨中学音乐课程导入环节如何能做的更好。
  一、音乐课程中导入的重要性
  (一)好的导入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部分,音乐课程中好的导入能夠迅速将学生注意力从课堂之外引入课内,并对本节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如《第五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程评比》中所授的初中一年级课程《永远的莫扎特》一课,教师在导入中运用学生熟悉并喜爱的流行歌曲《不想长大》导入,在欣赏与演唱等实践活动中迅速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并引出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进行对比以引出本课主题莫扎特,起到了很好的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好的导入能够对课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课堂导入是在已学知识与新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通过教师的层层引导逐步自然的过渡到本节课的新课教学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如第五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程评比的优质课例《非洲音乐》,教师通过演唱短小的非洲歌曲《阿非利加》,引出非洲之-地域词汇,同时为新课教学创设了情境,以顺利进入本节课关于非洲音乐的学习。
  (三)好的导入能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课程导入是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第一印象,而对于借班上课的全国性音乐课比赛而言,导入甚至是学生对教师的第一印象,好的导入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师生双方有一个初步的接触与了解,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如第五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程评比中优质课例《京剧大师梅兰芳》,教师通过穿上戏服演唱京剧《穆桂英挂帅》选段,展示了自己深厚的京剧演唱功底,让学生在心理上对任课教师有所认可,快速融入本节课京剧的学习。
  二、中学音乐课程导入的主要方式
  (一)欣赏导入。欣赏导入是音乐课程中最为常见的导入方式,主要是通过欣赏音频、图片、视频等方式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第六届中小学全国音乐课评比》初中组课程中采用欣赏导入的课程共有十节,占据近一半的比例,较为普遍。
  初中一年级音乐课程《走向世界的中国牧童》通过欣赏中外钢琴曲进行比较,导入采用中国素材和西方复调手法相结合的钢琴作品;《海顿老爹和他的第九十四交响曲》课程则通过欣赏《卡门序曲》,其曲式结构为不同情绪的变化采用不同旋律所形成的回旋曲式,导入本节课新课内容第九十四交响曲第二乐章,其曲式结构是通过相同旋律的变奏而组成的变奏曲式;《迎春谣》通过欣赏不同情绪朝鲜族民歌《道拉基》与《阿里郎》对其进行对比,进而引出本节课所学歌曲《迎春谣》;《非洲的灵感》一课教师通过让学生所熟悉的带有非洲音乐特色的南非世界杯歌曲《飘扬的旗帜》,导入非洲。
  初中二年级唱歌课《青春舞曲》先通过欣赏介绍新疆地区的视频,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新疆的了解及自己熟悉并喜爱的新疆民歌,再通过学生演唱《达坂城的姑娘》、《掀起你的盖头来》等作品,引出《青春舞曲》。《八音之乐》通过让学生欣赏由民族管弦乐团演奏的《春节序曲》辨别所出现乐器,由此引出民族制作乐器的材料之分八音。
  高中一年级《华夏音乐之光》通过让学生欣赏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击缶而歌》,引出中国古代乐器及古代音乐;《走进非洲——非洲鼓乐》通过播放《走进非洲》的视频,让学生对非洲留下初步印象进而引出课题;《欢乐颂》欣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片段,找出熟悉的旋律,从而引出《欢乐颂》主题。高中二年级课程《中国古典舞》中教师通过让学生欣赏喜闻乐见的街舞引出舞蹈种类的划分,让学生说出自己所知道的民族民间舞蹈并用舞蹈动作来展现,充分调动了课堂气氛。
  (二)实践(表演)导入。实践导入是通过教师表演与本节课程相关的舞蹈或戏曲曲艺片段、演唱歌曲、吹奏器乐等方法让学生直观上感受音乐作品,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第六届中小学全国音乐课评比》初中组课程中六节课程采用此方式导入,所占比例在30%以上,它能够展示教师的专业素养,树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快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初中一年级欣赏课程《瓷乐飘香》中教师用陶笛吹奏江西民歌《映山红》,让学生对瓷乐器从听觉和视觉上有所认识和好奇,由江西民歌引出江西瓷乐器和代表作品。初中三年级《京腔京韵自有情》中教师通过演唱学生所在地重庆地方曲艺盘子引起学生对地方曲艺的兴趣,演唱京韵大鼓片段《丑末寅初》片段,建立学生对京韵大鼓的初步认知。
  高中一年级《辽阔的草原——独特的民族风》中教师播放《天堂》即兴为学生表演蒙古舞蹈,让学生体会蒙古音乐和舞蹈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非洲鼓乐》当中,教师通过在非洲鼓乐的伴奏下进行即兴舞蹈表演,引发学生对非洲音乐情绪的初步感知和兴趣。高中二年级课程《走进维吾尔族舞蹈》中教师在欢快的音乐中表演维吾尔族舞蹈,学生初步感知维吾尔族舞蹈热情欢快的情绪及基本体态。《中国汉族民间舞蹈》教师分别表演藏族舞、蒙古族舞蹈和汉族秧歌,让学生辨别属于哪个民族,进而引出汉族民间舞蹈的课题。   (三)活动导入。活动导入指通过游戏、律动等方式让学生融入课堂氛围,调动课堂气氛,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快速的融入课堂。在《第六届中小学全国音乐课评比》初中组课程中三节课采用此方式导入,形式较为独特新颖,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初中一年级欣赏课程《长江两岸的汉族民歌》通过教师与学生接唱民歌的形式进行导入,师生共同演唱《编花篮》、《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歌曲。《悍牛与牧童》通过教师用沙锤发出沙沙的声音,运用不同场景的描绘,使学生想象成不同形象;同学通过声势活动为教师所表演的场景敲门声音做配音,随着教师动作幅度的变化,学生与之配合的跺脚声有所渐强。高中一年级课程《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在导入时请三位同学分别戴三顶不同风格的帽子出场,分别是印第安部落帽子、加勒比海盗帽子和墨西哥草帽,教师则扮演导游的身份,通过与学生交流帽子所代表的地区,引出本节课所要了解的世界音乐。
  三、中学音乐课程導入环节应注意问题
  (一)音乐课程导入应由易导难。音乐课程的导入过程应直接有效,由易到难。《海顿老爹和他的第九十四交响曲》通过欣赏《卡门序曲》导入《九十四交响曲》第二乐章,《卡门序曲》为回旋曲式,是不同主题的对比和重复所构成的曲式结构,此作品为人民音乐出版社初中二年级教材中的一首欣赏曲目,学生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之内很难对如此庞大的作品全面把握,而且会抓不住重点,达不到教师预设的效果。而《京腔京韵自有情》中教师先从表演重庆学生较为亲切的地方曲艺盘子开始,引起学生对曲艺的兴趣,继而演唱京韵大鼓片段《子丑寅卯》,很好的导入本节课程主题。
  (二)音乐课程导入应具有新颖性。音乐课程的导入设计应尽量有所创新,才能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悍牛与牧童》中教师通过沙锤发出音响与教师所描绘的场景相结合,使学生充分的发挥想象力,了解不同场景中声响的不同意义,此种方式能让学生尽快的融入课堂情境,充满新鲜感。高中一年级课程《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在导入时通过形态各异的帽子,导入授课内容所在世界的地域,极为新颖。在日常教学中,大部分音乐教师的导入方式以语言导入或欣赏导入为主,如《青春舞曲》大部分采用欣赏新疆的舞蹈或者图片,进而介绍新疆的风土人情导入歌曲,较为普遍、缺乏新意。
  (三)音乐课程导入应具有趣味性。音乐课程导入应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入手,在开始课程之前就吸引学生注意力,将学生从课外快速的拉入课堂之中,且能够对新课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初中一年级欣赏课程《长江两岸的汉族民歌》教师通过和学生进行民歌对唱的方式进行导入,让学生不但复习了所熟悉的各族民歌,而且明了了本节课主题,并烘托了课堂气氛,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高中二年级课程《中国古典舞》中在导入环节教师通过让学生展示自己所知道的舞种的姿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使课堂气氛顿时变得轻松愉悦。
  结语:第六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程评比活动已经结束,但对中学音乐课程中所反映出的课程设计及理念的反思仍应继续。音乐课程中课堂导入极为重要,好的导入能起到很好的课程导引的作用,反之则会让学生不知所云,课堂中导入的环节应引起广大中学教师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黄雪萍.探析音乐课程教学中导入方法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0,(18).
  [2]第六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程评比教案选编[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大赛资料).
  [3]陈玉丹.音乐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摘要:内心听觉是指依托演奏者多年的经验,凭借对音响的感觉,在正式演奏之前,内心深处可提前听到和感受演奏结果、体会想象效果的一种能力。音乐表演艺术强化内心听觉培养,灵活运用,这有利于良好演奏效果的获得,并成为了钢琴教学活动中的核心任务。  关键词:音乐表演艺术 内心听觉 钢琴演奏  音乐内心听觉作为音乐活动的基本心理现象,主要指代不借助乐器与人声,围绕音高、和声等常规音乐要素,感受音乐音响的能力。这
期刊
摘要:少数民族地区拥有着丰富的音乐文化资源,必须切实下大力去保护与传承;而学校作为音乐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对音乐文化的继承、传播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遗憾的是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受到经济落后、思想观念封闭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致使现今其大多数地区的学校音乐教育仍处于极度落后的状态。本文就以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为例,简要的谈谈少数民族地区学校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少数民族 学校教育
期刊
摘要:笔者以东兰地区的麻江型雌雄铜鼓作为研究对象,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思想支撑,以“阴阳学”作为研究视角,从音乐声学音频分析的角度,研究分析了雌雄铜鼓在当地乃至南方少数民族的民俗活动中的配对与使用情况。  关键词:雌雄铜鼓 阴阳 和谐度  铜鼓,一种通体铜制锅形、一头有面、中空无底的体鸣乐器,公元前7世纪左右产生于中国云南中部偏西地区,随着民族的迁徙融合逐步传播到中国南方乃至东南亚地区,至今仍广泛存在
期刊
摘要:德沃夏克的《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是他的重要交响乐代表作品,作品无论从结构、配器及表达内容等都是极具研究价值的,本文主要对该作品的第四乐章进行赏析。  关键词:安东尼·德沃夏克;e小调;主题并置;对位主题;假再现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18-0035-03  安东尼·德沃夏克(1841——1904),捷克作曲家,一生写作了包括交响乐
期刊
摘要:集合的多层次控制形态主要指的是五声性核心集合在作品中通过不同的织体组织形态对音乐音高组织进行的多层次控制。《远讯》中的五声性集合4-23以基本型、移位、三音子集的形式出现在整首作品中,并在声部与声部的相互关系中呈现出多种组织形态和排列方式。其中主要以线状、面状、点状、网状等四种形态进行着多层次控制。  关键词:集合;五声性;音高组织  中图分类号:J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期刊
摘要:当代艺术将世界融合发展的今天,东亚艺术也备受世界瞩目,韩国作为东亚三大国之一,与中国、日本当代艺术发展驰骋并进的同时,也在寻求着韩国特色当代艺术之路。韩国新一代女性艺术家作为韩国当代艺术中不容忽视的队伍,她们有着独特且令人惊讶的跃变活力。本文通过对郑贞叶、崔湘娥、李海旼宣这三位活跃在韩国艺坛的女性艺术家作品的介绍及鉴赏分析,使我们了解到韩国新一代女性艺术家的现状及特征。  关键词:新生代;女
期刊
摘要:钢琴是通过手指将力量传递至琴键,再通过内部机械装置传导的绒毡小木槌(榔头)击弦而发音的。通过分析,我们发现钢琴演奏中音色的变化主要是依靠榔头的击弦速度而引起的,而击弦速度又是受键盘推进速度的影响,键盘的推进速度最终还是由演奏者的不同“触键”方式决定的。因此,不同的“触键”方式将会使钢琴发出不同的音色,从而极大的丰富了音乐作品所表现的内涵。本文将以《贝多芬奏鸣曲Op.2 No.3》为例,较为详
期刊
摘要:钢琴演奏是美轮美奂的音乐艺术,而美的享受与其身后的艰苦训练相容相通。从在进行最初级单指落奏的年幼学生到可自如表达技艺艰深之名作的演奏专业高材生,基本技能训练应相伴始终。  虽说在琴键上的基本练习各式皆有,但依然有着些许局限性:琴键的存在、需弹奏其下键的意识与运动等客观因素,让手部机能无法得到完全伸展与训练。而手指训练操,那些可离开琴键完成的基本机能练习,将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各种局限,对手部展开
期刊
摘要:中国戏曲文化博大精深,种类繁多,且每个剧种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而宛梆与其他剧种相比则独具激越婉转,绵柔与壮美相结合的风格特点。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人类精神文明建设不断的进步,宛梆面临着濒临失传的种种危机。本文通过分析宛梆独具魅力的诸多艺术特征,阐述坚持珍惜其独有特征的必要性,来使人们意识到挽救宛梆艺术迫在眉睫,为宛梆赢得人们更多的关注与给予更多的生存空间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宛
期刊
啊,烏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