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部编语文教材新理念

来源 :课堂内外·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re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由知识取向向运用取向转变的拼音教学,体现了部编语文教材崭新的教学理念,准确地界定了学拼音就是帮助学生认字的工具性特点。同时,基于拼音字母毫无意义的特性,强调要借助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让拼读的所有音节具有实际意义,在语境中学习和运用拼音。
  【关键词】 拼读;音节;新理念;实际意义
  经调查,全班学生46人,对拼音感兴趣的32人,占全班人数的69.65%;比较感兴趣的12人,占全班人数的26.1%;不感兴趣的2人,占全班人数的4.4%。觉得学习拼音不困难的15人,占全班人数的32.6%;觉得学习拼音比较困难21人,占全班人数的45.7%;觉得学习拼音很困难的10人,占全班人数的21.7%。能陪伴孩子一起拼读的家庭15个,占46个家庭的32.6%;基本能陪伴孩子一起拼读的家庭13个,占46个家庭的28.3%;完全不能陪伴孩子一起拼读的家庭18个,占46个家庭的39.1%。
  依据该调查统计数据不难发现,对于刚入学的四川地区的农村小学生来说,学习汉语拼音相对而言是比较困难的。同时,农村家庭文化环境也严重制约了“和大人一起读”,即无压力亲子共读教育理念的落实。
  据此,如果我们对学拼音是帮助学生认字,不能代替认字的定位认识不清,人为地拔高拼音教学要求,额外增加学生学习负担;或不学习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吸取先进的成功经验,仍然固步自封,守着老一套拼音教学方法去实施教学。不但难以完成《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汉语拼音的教学要求,还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拼音的信心和认字读书的兴趣。那么,如何减轻学生对拼音的畏难情绪,解决学生在拼读音节中的实际困难?自我校使用部编语文教材以来,我们就从让拼读的音节具有实际意义入手,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借助形象事物,建立字母音和形的联系
  基于工作性质,有很多机会走进一年级语文教师课堂,在为很多老师拼音教学的成功经验感到欣慰的同时,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尤其是部分教师教学“汉语拼音”这两个单元时,对教材所提供的情境图使用上,随意性很大,没有充分或借助情境图中那些既表音又表形的形象事物,帮助学生建立音和形的联系。
  基于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为减轻对拼音学习的畏难情绪,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拼音的趣味性,部編语文教材汉语拼音单元,每一课都配上了蕴藏着丰硕拼音学习资源的情境图。这样的编排,旨在告诉我们要调动学生观察图画的兴趣,在情境图中自主发现拼音的音、形元素,从而建立音和形的联系。
  例如,《b p m f》一课,描画的是郊外嬉戏情境图。兄妹俩在山脚下玩捉迷藏游戏,妹妹调皮地躲在山洞门后,蒙着双眼的哥哥小心地用手摸,提示了m的音,两个山洞门提示了m的形;收音机里正广播提示了b的音,儿子手上拿着的收音机提示了b的形;山坡的“坡”提示了p的音,男孩T恤上的字母“p”提示了p的形;爸爸手中的手杖提示了f的形。
  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认识情境图的价值和意义,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情境图,并提问,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这时候,从学生精彩的回答中可以发现,他们所展现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总会给我们很多惊喜。大胆放手让他们去观察,去发现情境图中的音、形元素,字母音和形的联系就会在学生大脑里扎根。
  二、借助情景图片,在语境中学习拼读音节
  对于刚开始学习拼读音节的学生而言,有的学生不会拼读音节,有的学生定调不准,有的学生甚至于把b-ā→bā,拼成b-ā→bo等,出现这种现象其实很正常。因为拼音学习需要一个熟练过程,或者说要真正达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学习汉语拼音的要求,并不是一个月,一学期的事情。如果我们有效地借助情景图片,耐心地教给学生拼读方法,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多表现和练习的机会,他们就会慢慢掌握拼读音节的要领。
  以“b-á→bá”为例,教学时首先出示小白兔拔萝卜情境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提问,从情境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接着,让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或创编一个故事,表达自己的发现(小白兔来到菜地,它想拔一颗大大的萝卜送给亲爱的妈妈。它用尽全身力气,好不容易才把一颗萝卜拔了起来,高高兴兴地运回了家。);然后,启发学生演唱在幼儿园学到的童谣《拔萝卜》;最后,在充满生活味的语文课堂校正bá的读音。
  我们可以通过组词、造句等形式把“bá”这个音节与学生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如,“拔”还可以组成学生熟悉的“拔牙、拔河”,用“拔牙”这个词说一句完整的话。(我的牙坏了,妈妈送我到医院去拔牙,我看到医生好害怕。)以此,帮助学生学会拼读音节,增强音节拼读的趣味性。
  三、借助已有经验,在熟字中自主拼读音节
  教育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文化知识的渠道,已不局限于父母和教师的传授。就连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在他们入学之前通过手机、电视、广告牌等渠道也已经认识了一定数量的字,加上第一单元的学习内容,已形成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在拼读教学中,要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降低学习拼音的难度,通过熟字自主拼读练习与具体的人、事、物进行意义对接。
  另外,拼音教学还要根据一年级孩子对新鲜事物总会充满好奇的天性,在拼读练习时,要注意形式多样。如,今天采用做“好朋友”游戏,明天可以用拉动式卡片,后天还可以用小头饰拼读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反复练习,等等。以此,巩固拼读音节的要领。
  四、借助词语儿歌,在语境中巩固拼音成果
  部编教材特别提倡学以致用,在语境中拼读,语境中应用。强调将拼音学习与识字教学和认识事物相结合,同步进行,以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部编语文教材汉语拼音的两个单元,每课的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都安排了音节词和儿歌,在音节词的左侧都配有单幅情境图。如,音节词“擦桌子”,配了一幅大猩猩在擦桌子。旨在紧跟本课第二部分的音节拼读zhuō学习,让学生在拼读中运用、巩固本课刚学的拼音,将本课需要认读的“桌”字与拼音的学习相结合,从中体会、感悟到拼音学习的价值和意义。但需要我们注意的是音节词的学习是会读、能认,结合具体语言环境(青蛙在折纸情境图)大致了解“折纸”意思即可,不要求书写和字形分析。儿歌教学重在通过不同种形式的朗读指导,在朗读中关注标红的音节。
  如,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禾苗的“禾”,拼读“h-é→hé”,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到“荷花、河水、核桃、合眼、和谐”等词语;再如,拼读“g-u-ā→guā”时,先出示“西瓜、南瓜、苦瓜”图片,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发现,图片上画的内容?在教育无痕中,将“g-u-ā→guā”的拼读练习与熟字“瓜”字对接。随后抽问学生,你还知道有哪些瓜?(丝瓜、冬瓜、黄瓜……)这种以熟字带拼音的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拼读的难度,激起学生拼读的兴趣。
  综上所述,要减轻学生对拼音的畏难情绪,提高拼音学习的有效性,就应该把部编语文教材的新理念在课堂上落实到位,让学生拼读的所有音节都有实际意义,让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识字能力等语文素养的整体发展,在集中学习汉语拼音阶段得以真正落地。
  【参考文献】
  [1] 温儒敏. 全面解读小学语文新教材中的11个问题[J]. 2017(7).
  [2] 温儒敏,陈先云. 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7).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根据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趋势,分析了中学数学辅导教学系统的需求。同时,给出了基于J2EE的中学数学辅导教学系统的体系结构与功能结构,并讨论了该系统的主要功能。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及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J2EE平台;中学数学;辅导教学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12-0070-02  
摘 要:MOOC的影响范围已经实实在在地触及到职业教育一线领域,教师对MOOC的认识、价值判断以及MOOC实践的复杂性成为职业院校MOOC推进工作的阻力之一。近几年的MOOC发展实践告诉我们,职业院校的MOOC发展除了要为有学习意愿的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的在线课程服务外,更要积极引导以MOOC为代表的在线课程与传统面授课程的有机融合,创新教学流程和教学模式,让教师在实践中实现对MOOC从“神化”到“
【摘 要】 标点符号的作用举足轻重,并非可有可无,无足轻重。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让学生重视标点符号,加强训练,从而学会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关键词】 标点符号;意义;使用方法  标点是一种虽微小却不可缺少的语言工具,它的价值并不亚于一个文字。有了标点符号,文字才能眉目清爽,易于理解,一个看似平常的标点符号,却可以增强表达效果,延伸出文本的未尽之意。所以教师要使学生明确标点的意义,并在
【摘 要】 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对日记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果我们的语文教育教学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爱上记日记,如果我们的学生够积极主动地去写,每一位学生都养成天天记日记的习惯,那么学生就会在每一天的生活中主动学习语文,就会在不间断的记录中获取语文知识,发展语言能力,形成生活智慧。这样,孩子就能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语言表达的能力,他们的语文素养就会在一篇篇日记的累积中得到提升,他们的生命就会在一
我家窗外有三棵银杏树,它们是我最喜欢的植物。银杏树十分高大,树干又直又粗。  春天,这兄弟三个生出嫩绿的新叶,在太阳下闪着光。小鸟围着长出新叶的银杏树唱着欢快的歌,告诉我们春姑娘来了。  到了夏天,银杏树枝繁叶茂,阳光从枝丫间洒在地面,星星点点好像在演皮影戏。夏天的我最爱在银杏树下乘凉,炙热的阳光都被它们挡在了外边。银杏树开的花很特别,它们是一簇一簇挤在一起的绿色的小颗粒,看上去有点儿像桑葚。银杏
摘 要:当前慕课的发展如火如荼,但慕课的建设还处于实践先行、理论滞后的状态,很多研究者开始探索运用系统科学的教学理论指导慕课的设计与开发。首要教学原理作为教学的第一原理,其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者运用首要教学原理指导慕课的设计与开发,以中国大学MOOC《微课设计与制作》课程为例,围绕聚焦问题、激活旧知、示证新知、应用新知、融会贯通五个教学策略来构建课程的内容框架、设计课程的教学活动、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