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界线类麻风发生罕见的大疱反应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col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报告一例界线类偏瘤型麻风患者发生罕见的大疱性反应.患者男性,45岁,胸部浅色斑进行性扩大伴感觉减退4年.两月前全身突然出现多数红色斑块,整个手、前臂、胫部及面部感觉异常.手足水肿、腕及踝关节疼痛.无全身不适、发热及服药史.检查有许多高起的红色斑块、表面紧张光滑,有些边缘模糊,分布不对称.两侧尺、腓总和桡神经肿大并有触痛.皮损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示表皮正常,无浸润带存在.真皮水肿,可见散在的泡沫巨噬细胞肉芽肿.淋巴细胞较多,神经束膜呈洋葱皮样改变.抗酸染色示颗粒菌5+.

其他文献
急性和慢性型皮肤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兼有许多重要的淋巴细胞介导的皮肤病(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结核菌素反应、蕈样肉芽肿、皮肤T细胞淋巴瘤、红斑狼疮和扁平苔藓)的临床、病理和免疫学特征,提供了在这些疾病中表皮淋巴细胞相互作用的免疫病理学研究的生物学模型.为什么GVHD中皮肤是主要的靶器官知道得尚不确切.可能的原因是表皮细胞除了表达所有器官都表达的Ⅰ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抗原外,还表达了某
作者报导了哥本哈根性传播疾病门诊对81例衣原体感染患者的固定性伴侣们(regular sexual partners)所作的门诊检查,按标准给予评定,来研究这些人中衣原体感染的发病率.作者所指的固定性伴侣是指保持关系在1个月以上者.
近年的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2(IL-2)是免疫活性细胞相互作用的一种关键分子,是T淋巴细胞增殖所必需的。作者以往的研究证实了PUVA治疗能抑制某些T淋巴细胞的功能。为进一步了解PUVA改变T淋巴细胞功能的机制,作者研究了体内PUVA处理对小鼠脾细胞IL-2产生的影响。
日光性荨麻疹(SU)确切的发病机理尚不明,多数治疗方法效果欠佳。在一些患者中,可检测到一种能转移的血清因子,在本病的发病学上似乎起主要作用。据此,作者对1例患严重SU的患者用血浆去除法进行治疗,取得了极为满意的疗效。该例患者系41岁女性,患严重荨麻疹13月多。在日光(甚至隔玻璃窗)照射后,立即于光暴露部位发生荨麻疹损害,持续30~120分钟。
长期全身性瘙痒是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诸如某些内脏器官疾病、恶性肿瘤、淋巴瘤、白血病等均可发生瘙痒。然而在文献上有关全身性癌痒症,作为恶性肿瘤的一种先驱症状,报告并不一致,据统计为3~47%。作者报告125例全身性瘙痒症患者,均有持久的全身性,对称性皮肤瘙痒而无原发的皮肤病。
期刊
作者报告1例患者用抗高血压药长压定治疗2个月后发生胸腔和心包积液以及ANA阳性滴度.患者女性,78岁,有高血压病史.因外周血管病致右第2趾坏疽,曾在某地作病灶清除术,当时检查ANA阴性.术后因血压高遂开始用速尿、氨酰心安和长压定.2个月后因突发呼吸困难、干咳和呼吸急促急诊入院.胸部X线检查示右侧胸腔小量积液,左侧较多.超声心动图示中等量的前后心包积液.ANA阳性,滴度1:640,均质型.抗dsDN
本文报导2例遗传性血管性水肿(HAE)伴选择性IgA缺陷(SIgAD)的病人.例1,女孩,于6岁半开始因唇、眼睑、手足每2~3个月反复发作水肿,3岁开始时有腹痛呕吐而就诊,确诊为HAE伴SIgAD.
恶性黑素瘤是皮肤癌症死亡的最常见原因.因此,非常有必要找到病因以及高危组,并对这些人加强预防措施.近期研究表明:痣“参数”(大小或其表现)有助于预测患黑素瘤的危险性.
本文介绍了泰国Raj-Pracha-Samasai研究所自1980年以来,在普通实验室条件下饲养和繁殖BALB/C(nu-nu)裸鼠并取得成功的经验。由20对裸鼠发展起来的大批鼠群(鼠4000只以上),尚未发现有任何先天畸形和遗传特征改变。裸鼠被放置在标准塑料盒中饲养,盒中铺上当地的木材刨花(?)每周换窝2次。裸鼠饲料中含鱼类的粗蛋白24%,粗脂肪3%,纤维4%,碳酸钠8.5%,钙1.6%,磷1%
期刊
在观察皮下结节或皮下硬结性病变的组织标本时,必须首先判定原发病变是在小叶间质还是在脂肪细胞团中.叶间结缔组织的炎症和真皮看到的炎症具有相同的过程,即皮肤脂膜炎(dermopanniculitis),临床表现为结节性红斑;而原发于脂肪细胞团中的炎症,则以引起脂肪细胞破溃为特征,在修复机制中,出现脂肪吞噬细胞,发生脂肪肉芽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