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中部七城市:联手打造人才高地

来源 :人力资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nny_4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4月6日,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人才工作一体化框架协议在沈阳签署。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骆琳在签约仪式上讲话,对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建设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的战略决策、推动辽宁中部七城市人才工作进行动员部署。
  骆琳指出,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铁岭七城市的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同志举行的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人才工作一体化签约仪式,标志着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人才工作进入了整体合作与开发的新阶段。从全国来看,近年来,东南沿海地区先后建立的长江三角经济区、泛珠江三角经济区的人才区域合作机制,正在以广泛的人才合作加快构建区域人才高地;在西部和中部地区,相继成立两个人才区域合作组织,也强化了人才资源合作开发与国家发展战略的对接。在这方面,东北地区也没有落后。2004年6月,中组部、人事部在辽宁省召开了东北地区人才工作座谈会,对加强东北地区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东北地区人才资源的整体优势、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人才保证等一系列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骆琳分析了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的“科技、智力和人才等无形优势”:“中部七城市总面积6.5万平方公里,人口2134万,占全省的50%,城市化水平达58%,人才总量240万,占全省的65%,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各类企业研发中心集聚,是支撑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科技创新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最集中的地区。”与此同时,他提出,这种人才优势发挥得并不充分,“我们要清醒地看到,由于受人才观念、体制、地域和行政隶属关系的限制,中部城市群人才专业结构、层次结构和分布结构还不尽合理。许多人才囿于‘书斋大院’,一些科研成果还躺在实验室里,人才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推进人才工作的创新,突破区域、行业和行政隶属关系的瓶颈限制,实现人才资源区域内合理配置和广泛交流。”
  实现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人才工作一体化,是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为贯彻落实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和全省科技大会精神,组织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铁岭等辽宁中部七城市共同实施的一项以区域人才工作创新推进辽宁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其目的是放眼区域发展大格局,谋划人才工作,加快形成区域内各类人才竞相成长、合理流动、活力迸发的良好局面,为各类人才在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中施展才干、发挥作用营造良好环境。
  会议指出,实现七城市人才资源全方位开发与合作,必须在构建区域人才资源合作开发体系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实现区域内人才政策相容、人才资源共享、人才流动通畅、人才配置合理上迈出实质性步伐;在吸引海内外人才,主动参与国内外人才竞争中抢占有利位置,为中部城市群经济区人才工作优势互补、机制协调奠定坚实基础。辽宁中部城市要更新观念,进一步树立开明开放的人才理念;要整合政策资源,营造区域人才合理流动、健康成长的公平环境;要搞好市场对接,创建人才资源共享、信息资源联动的有效载体;要加强人才协作,构建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广阔平台。各地必须搞好统筹协调,形成人才工作互动效应,以人才工作合力积聚人才优势,在辽宁中部构建人才资源充分涌流、人才活力竞相迸发、人才竞争力持续增强的区域人才高地。
  在签约仪式上,辽宁中部七城市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签署了《辽宁中部七城市人才工作一体化框架协议》。这份《框架协议》涵盖了人才规划、人才政策、人才市场、人才培训、人才交流和人才信息等多个领域。七城市组织人事部门一致认为,在上述合作领域的框架内,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区域内的人才工作一体化应该按照先易后难的方式,首先在以下七个方面进行探索,积累经验,然后逐渐加大合作力度,拓展合作范围:
  一是组织开展区域内人才工作的理论研讨和工作交流;二是组织本区域与国际、国内的人才交流与合作;三是研究制定七城市人才开发、服务、使用的整体规划;四是研究实现区域内高级(优秀)专家资源共享的方法和途径;五是逐渐实现区域内互派干部挂职锻炼;六是协调、支持区域内各市负责人才工作的相关部门在区域内外开展广泛的人才合作和交流;七是协调实现区域内人才市场招聘联动。
  《框架协议》还详细地规定了辽宁中部七城市人才工作一体化的组织机构。组织机构由人才工作一体化委员会和委员会秘书处及其工作组组成。委员会由七名委员组成,分别由各市委组织部部长兼任。委员会设主任委员一名,由七位委员轮值担任,任期一年。主任委员对任职当年人才工作一体化负总的责任,召集并主持工作年会和相关会议。秘书处在主任委员的领导下,负责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秘书处下设三个工作组,即政策法规组,由各市委组织部有关人员组成;项目开发组,由各市人事局有关人员组成;市场协调组,由各市人才中心主任组成。
  《辽宁中部七城市人才工作一体化框架协议》的签署,对辽宁人才高地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正如骆琳同志指出的那样:“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人才工作一体化的帷幕已经拉开,七城市人才工作的实质性合作即将全面推进!”
其他文献
第一傻:招聘时间越早越好    《人力资源》:不少企业认为“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为了喝到“头口水”,早早的就在校园开始招聘活动,有的企业在10月初就开始了校园招聘宣讲会,像有些知名高校10月中旬就已处招聘宣讲会高峰期,差不多日日有宣传,夜夜有宣讲。对这一现象您怎么看?  彭移风:是不是越早开始聘越好呢,答案是否定的,招得早不如招得巧。  首先,根据国家教育部的规定,每年的11月20日之后,企
1993年,中国有了第一个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时至今日,加上其他相关专业(心理学、劳动经济学、管理学等等),具备相关教育背景的人力资源从业者已占从业者总数的3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4)。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个职业已经从初期普及阶段,正进入一个复杂发展阶段。2001年,一个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的资格证书:人力资源管理资格认证考试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推出,短短几年,截至2006年2月,参加的人数
随着市场竞争的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员工开始非自愿地失去工作,进行横向的工作变动(包括组织内外的变动)以及不断的职业变更。这引发了研究者们对组织生涯一个新模式的关注——“无边界职业生涯”。    无边界VS传统    Defillppi和Arthur将无边界职业生涯定义为“超越某一单一雇佣范围设定的一系列工作机会”。无边界职业生涯预示着雇员不再是在一个或两个组织中完成终身职业生涯,而必须在多个组织、
想知道我国人力资源的状况吗?这不是一言两语就回答得了的问题。但是下面的一些数据会帮助人们初步认识这个问题。也许,看过之后,您的心会陡然沉重起来……    总量巨大、质量偏低    有关资料显示,2000年中国劳动力总量规模为8.7亿人。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建立的人口仿真模型预测,到2013年,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峰值十亿人左右。  但是人口整体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我国15岁以上国民受教
文:JAC FITZ-ENZ 昕 晴/编译    团队绩效改进的目标应该与质量、服务或者产量等竞争优势直接联系起来,因为,改进过程本身并不会直接产生竞争优势。    众所周知,当企业不得不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时,传统的管理分级模式将让位于更柔性的管理模式。其中,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团队协作将成为趋势。换句话说,如果市场本身强烈要求企业有一个以团队协作为基础的工作环境,企业必将做出这样的选择,因为“优
内容摘要:动宾短语“V一口气”表示与呼吸相关的口鼻动作,语言演变中出现了一系列具有熟语性的“V一口气”,我们认为这类“V一口气”发生了熟语化。熟语化的“V一口气”具有以下几点特征,句法上:1)由非固定短语到固定短语,2)主语由指人到指物,3)排斥“AA(地)”修饰语;语义上:1)基本义丧失,2)由组合义到整体义,3)由具体义到抽象义;语用上:1)经济简省与意义规约,2)并列复指与语用强调,3)形象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商业秘密堪称企业的重要资源。专业技术、原材料采购渠道、客户信息等都可能成为企业的商业秘密,使企业从中获得经济利益,取得竞争优势。为了保护商业秘密,在制度上约束员工,越来越多的企业与员工签订了保密协定。那么,一纸保密协定真的就能成为员工忠诚的保证吗?     《珠海市企业技术秘密保护条例》:企业与员工约定竞业限制的,在竞业限制期间应当按约定向该员工支付补偿费;没有约定的,年补偿费
一位管理着数亿资产的企业家,一年四季有一百多天在外面打高尔夫球、爬山,还有一百多天时间在国外学习考察,真正在企业上班的时间很少。当别人问他为什么企业还运转得那么好时,这位老总说,我不过是把最优秀的人才集纳起来,搭成优秀团队,然后放手让他们去干。这位老总实施的,就是信任管理。  信任是一种力量,它能够激发人的潜能,使事情出现意想不到的转机。相传在公元前4世纪时,意大利人皮司触犯了暴君,被判处绞刑。皮
中央宣布今年将进行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而在地方政府的公务员工资改革实践中,  “阳光工资”作为较普遍的方案,已经在部分省市施行了一段时间;  更有媒体称“阳光工资”为公务员“第四轮工资改革的前奏”。  所以,回顾并分析“阳光工资”政策,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    “阳光工资”的政策成因    “阳光工资”,就是将公务员薪酬置于社会公众监督之下,做到透明。根据地方实行“阳光工资”制度的一般做法,这一
从2008年1月1日开始,如何与员工签好劳动合同,成了HR部门的当务之急。下面给您推荐一个解析版的合同“样本”,相信它会成为您明年工作中的好帮手!  要注意,在订立劳动合同前,HR经理一定要了解下面这些法律规定!  1、《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2、《劳动合同法》第三条规定: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依法订立的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