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60年:国际地位明显提高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w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经济总量、人均收入在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中的位次大幅上升;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名列前茅;对外贸易长足发展;外汇储备迅速增加。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国际地位大幅提高,国际影响显著增强。
  
  一、经济增长率远高于世界水平总量跃居世界第三
  
  新中国成立60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1949年以前,我国战乱不止,贫穷落后。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推进经济恢复和建设,国民经济获得长足发展。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隆重召开,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1979-2008年,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年平均增长率达到9.8%,比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发展水平快6.8个百分点。
  195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300亿美元。1960年,达到614亿美元。之后,每年的GDP总量呈稳步小幅上升态势。1972年突破1000亿美元,之后用了10年的时间达到2021亿美元(1982年)。从此以后,我国GDP总量逐年稳步大幅增加,2008年达到38600亿美元。从1960年到2008年,我国GDP占世界的比重大幅上升。1960年,我国GDP占世界的比重为4.6%,1987年曾一度跌至1.6%,此后逐年上升,从2000年的3.7%提高到2008年的6.4%。
  1978年,我国GDP总量居世界第11位。2000年,我国GDP超过意大利,居世界第6位,是美国的12.3%,日本的25.7%,德国的63.1%,英国的83.1%,法国的90.2%。2005年,我国GDP超过英国和法国,居世界第4位,是美国的18.1%,比2000年提高5.8个百分点;是日本的49.3%,接近一半,比2000年提高了近一倍;是德国的80.5%,比2000年提高17.4个百分点。2008年,我国GDP超过德国,跃居世界第3位,但已是位于世界第2位的日本的78.6%,比2005年提高29.3个百分点。60年来,我国经济总量与主要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
  
  


  二、人均国民总收入(GNI)增长了38.6倍
  
  建国6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大幅提高,人均GNI水平也大幅提升。据世界银行统计,1962年,我国人均GNI只有70美元,到1978年也只达到190美元。但改革开放后,人均GNI水平大幅提升。2001年突破1000美元,2008年又迈上新的台阶,达到2770美元,比1962年增长了38.6倍。人均GNI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1978年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0.1%,2008年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2.3%,比1978年提高了22.2个百分点。在世界银行209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序中,居世界的位次由1997年的145位提升到2008年的130位。
  
  三、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
  
  


  新中国成立时,科技落后,生产力水平极低。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工作,工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但这段时间,我国的工业生产及主要产品产量在世界上比较落后,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我国的工业生产力,促进了工业生产的迅猛增长和工业产品的极大丰富,各项工业产品产量先后跃居世界前列。
  2007年,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与1949年相比均大幅增加。棉布产量增长了35倍;煤产量增长了78倍;发电量增长了762倍;原油产量增长了931倍;水泥产量增长了2061倍;钢产量增长了3057倍;化肥产量增长了9707倍。电视机产量从无到有,1978年只生产4000台,到2007年已达到8478万台,实现了巨大的飞跃。
  60年来,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的位次均大幅提升。钢产量1949年居第26位,1978年提升到第5位,2007年进一步提升到第1位。煤产量1949年居第9位,1978年提升到第3位,2007年进一步提升到第1位。原油产量1949年居第27位,1978年提升到第8位,2007年进一步提升到第5位。发电量1949年居第25位,1978年提升到第7位,2007年进一步提升到第2位。化肥、水泥、布等产品产量飞速发展,目前均稳居世界第1位。
  


  建国初期,我国是贫穷落后的农业大国。60年后,无论是从经济结构还是城乡人口比重来看,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仍是农业大国。但60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增长。1961-2007年,我国谷物产量增长了3.2倍,肉类产量增长了25.9倍。1949-2007年,大豆、花生、油菜籽、棉花、茶叶、甘蔗分别增长了1.5、9.3、13.5、16.3、27.5、41.8倍。水果产量增长了150倍。主要农产品产量在世界各国中居领先地位。1949年,以上农产品的产量均在世界前5位,2007年,除甘蔗、大豆居世界第3位和第4位外,其余均居世界第1位。
  
  四、进出口贸易取得长足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初,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非常少。1950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1亿美元,居世界的第28位。1950-1977年累计,我国货物进出口贸易额只有1606亿美元,相当于2008年的6.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往来和贸易交往逐年增加。到2008年,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足发展,在世界进出口贸易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大。
  


  货物贸易进出口额逐年大幅增长。1950-1977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年均增长10%,而改革开放后,1978-2008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年均增长17.4%,比同期世界平均水平的8.7%高8.7个百分点;比居世界第一位的美国平均增速高9.3个百分点;比第二大发展中国家印度的平均增速高5.1个百分点。尤其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的八年中,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额更是在高位上逐年大幅增长,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22.4%。
  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逐年提高。1950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额为11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为0.9%。1978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额为211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额的0.8%。到2008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已达25615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额的7.9%。与美国、德国的差距逐渐缩小。1950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只相当于美国的5.5%,相当于德国(西德)的23.4%。1978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只相当于美国的6.4%,相当于德国的8%。2008年已分别提高到73.9%和95.9%。
  


  


  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居世界位次不断提升。1978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居世界的第29位,1990年提升到第15位,2000年提升到第8位,2004年提升到第3位并保持至今。近几年,与第2位的德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额的差距逐年缩小,2004年两国货物贸易差额为4711亿美元,2005年为3261亿美元,2006年为2544亿美元,2007年已缩小到2122亿美元,2008年进一步缩小到1099亿美元。
  改革开放前,我国服务贸易十分落后。改革开放后,我国服务贸易以年均17.7%的速度增长,获得了巨大发展。1982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为43亿美元,居世界第34位,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的比重为0.6%;2000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扩大到660亿美元,居世界第11位,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的比重为2.2%;到2007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扩大到2556亿美元,居世界第5位,占世界的比重上升到4%。
  
  


  五、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和外汇储备跃居世界前列
  
  1978年前的29年,我国基本上没有外商直接投资。改革开放后的30年,我国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逐年增加。1979年我国FDI总量只有8万美元,1980年为0.57亿美元,1990年上升到34.9亿美元,比10年前增长了60倍;2000年进一步提高到407.2亿美元,又比10年前增长了近11倍;2008年我国的FDI达到了924亿美元,比2000年又翻了一番多。1979-2008年,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累计达8526.2亿美元,是发展中国家中吸引FDI最多的国家。
  1952年,我国外汇储备只有8万美元,到1978年,也只有16亿美元,只相当于当时世界第1位德国的3.7%。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外汇储备大幅增加。2000年,我国外汇储备增加到1656亿美元,位居世界第2位,相当于当时世界第1位日本的47.7%;2001年我国外汇储备超过2000亿美元,达到2122亿美元;2006年底突破万亿美元大关,达到10663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2008年,我国外汇储备达到19460亿美元,比第二位的日本超出9423亿美元。1979-2008年,我国外汇储备年均增加648亿美元。尤其是2001-2008年,年均增加2226亿美元。
  
  


  六、国际出入境旅游人数和国际旅游收支规模不断壮大
  
  1978年以前,我国出入境旅游人数较少,国际旅游收支有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到我国旅游观光的外国人逐年增多。1978年,我国国际入境(过夜)旅游人数为72万人次,到2008年已达到5305万人次,比1978年增长了73倍,每年平均增加174万人次。30年来,国际入境(过夜)旅游人数呈加速增长的态势。1987年我国国际入境(过夜)旅游人数首次跨过1000万人次大关,此后,用了7年时间跨过2000万人次大关,又用了6年时间跨过3000万人次大关,用了4年时间跨过4000万人次大关,用了3年时间跨过5000万人次大关。
  国际入境(过夜)旅游人数居世界的位次大幅提升,由1995年的第7位上升为2007年的第4位。同时,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增长迅猛,由1978年的2.6亿美元增加至2007年的411亿美元,增长了157倍,年均增加14.1亿美元。占世界国际旅游收入总额的比重,由1995年的1.8%,提高到2007年的4%,提高了2.2个百分点。国际旅游收入居世界的位次由1995年的14位,提升到2007年的第7位。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出境旅游人数逐年增多,国际旅游支出快速攀升。1995年,我国出境(过夜)旅游人数只有452万人次,到2007年已达到4095万人次,比1995年增长8倍,每年平均增加304万人次。12年间,我国出境(过夜)旅游人数呈加速增长的态势。2000年我国出境(过夜)旅游人数首次跨过1000万人次大关,此后,用了3年时间跨过2000万人次大关,又用了2年时间跨过3000万人次大关。2007年,突破4000万人次大关。2008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达4584万人次,比上年增加489万人次。
  我国出境旅游人数居世界的位次大幅提升,由1995年的第17位升为2007年的第6位。同时,国际旅游外汇支出增长迅猛,由1995年的37亿美元增加至2007年的333亿美元,增长了8倍,年均增加24.7亿美元。占世界国际旅游支出总额的比重,由1995年的0.8%,提高到2007年的3.6%,提高了2.8个百分点。
  
  


  七、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世界做出积极贡献
  
  1978年后,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对国际社会的贡献和影响越来越大,极大地影响世界经济增长格局。
  改革开放后的30年,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长期高速稳定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30年来,我国的GDP总量翻了4番多,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也大幅提升。1978年,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为2.3%,到2007年,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已上升到19.2%,超过世界所有国家。比美国高3.5个百分点,比欧元区高6.3个百分点,比日本高11.7个百分点。1978年,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为0.1个百分点,而同期美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达到1.7个百分点,到2007年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已提高到0.7个百分点,高于所有国家位居第一。
  


  新中国成立60年,扶贫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从建国初期解决不了温饱问题,到目前只剩下1000多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降至1%左右。党的十七大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提出了到2020年“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的目标,更为我国的扶贫事业确立了政策保证。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国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扫盲运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把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教育发展的重大任务。2000年,中国实现了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全国成人文盲率降至9.1%,青壮年文盲率降至4%以下。进入21世纪,进一步加大对九年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把农村地区作为普及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有效防止了新文盲的产生;建立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扫盲工作机制,平均每年减少文盲200万名。2008年,全国文盲率降至6.7%。这些成绩的取得,对世界减贫和扫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随着中学课程改革的推进,学习历史,不仅仅是为了了解过去,更是为了很好地认识现实、关注未来,在历史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科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渴求更多知识的愿望,从而使学生更加主动、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主动广泛地猎取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服务。下面我浅谈一下新课程下历史学习中联想教学的运用。  关键字:新课程 历史 联想 方法    年年岁岁
期刊
回顾江苏近几年高考物理试题,其注重基础、重视方法、突出能力、加强实验、贴近实践应用的命题特点十分明显。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依然是考查的主要内容,但知识内容的难度有所降低,知识范围的广度有所拓宽。物理试卷在遵循《考试说明》的各项要求的同时,融入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情景新,设问巧,信息多,角度宽,视点多,打破了传统的重、难点知识的划分,具有"起点高、落点低"的特点。  2010年高考物理复习工作正在紧
期刊
“数形结合”是数学中比较重要的一种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教学过程是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的过程,数形结合的教学原则是在教学过程中能正确地有机地把两种思维结合起来。小学生的思维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导并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期,因此在小学阶段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对学生的现实学习和继续学习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一、数形结合,反思“机械学习”,着意“深化认识”。  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反思是他们对其自身
期刊
新华社北京9月6日电(记者吴晶)2008年9月1日,是一个注定要被载入史册的日子,继2007年全面推行农村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政策后,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除城乡义务教育学杂费。  这是中国义务教育发展的新跨越,更是中国教育史上的里程碑。从此以后,无论是繁华都市还是偏远山村,无论是边陲小镇还是南疆海岛,每一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都可以有学上,每一个家庭都减少了一份经济负担。这项惠民政策的阳光,照亮了广
期刊
自07、08、09三年来杜郎口教学模式中我们教师脑海中已经不再陌生,开始我们称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奇迹,后来发现其实是一种必然的规律。后继“有效教学”花开吴窑金盛初中——“活动单”课堂模式“搅动”如皋教改。我们更加切信合作学习过去教学模式的一种很好替代。让我们首先了解一下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的不同点。  (1)有明确的小组讨论,或需要解决的数学任务;  (2)小组成员面对面互动;  (3)小组内有相互
期刊
蓝天果:蓝天书画院院长,四川大学特聘文学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成都市书法家协会会员,蓝天青少年书画协会会长,全国少儿书画大赛评委。立志于弘扬民族文化,推动书法教育事业发展,作品及论文在《书法报》《青少年书法》等国家级报刊上发表,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市书法作品展,作品被国际友人收藏,并编入《当代书法篆刻大观》。从事青少年书法教育21年,先后受到教育部门和文化部门的表彰,曾组织第
期刊
提要:文具,和我们“形影不离”,特别是近年来花样繁多的文具更让我们爱不释手。但我们是否真正关注过小小文具本身的问题以及它带来的问题?儿童智力下降,白色污染,资源紧缺,理财意识淡薄等让忧心的字眼,越来越多地与文具联系在一起。为引起人们对文具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的重视,本文通过对一次调查活动结果的分析,具体阐述了由文具浪费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潮中,各行各
期刊
情感丰富是语文教师必备的品质。那么语文教师究竟应该具备怎样的情感呢?我认为,情感主要的、核心的内容可以集中起来用一个人们最熟悉的“爱”字来概括。这个“爱”,当然是一种高层次、多方面的爱,它是语文教师健康、积极、高尚情感的具体体现。具体包括如下“四爱”  一、对事业的爱  语文教师对祖国、对社会主义的热爱,具体表现在对语文教育事业的爱上。这种爱的情感,是语文教师应该共同具有的职业道德,也是语文教学工
期刊
【论文摘要】:课堂提问是联系师生之间思维活动的重要纽带和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科学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从课堂提问应抓住恰当的时机、选择合适的问题设计形式、把握好设问的“度”,找到最佳切入点等三方面谈点体会。  【关键词】:课堂教学 提问 有效性 策略    问题式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在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对知识的认识和升华,最终形成历史规律性认
期刊
摘 要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新大纲、新教材就应运而生。  关键词 创新教育 素质教育 新教材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新大纲、新教材就应运而生。下面简单谈谈新教材对创新教育的作用的点滴体会。    一、挖掘新教材内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不仅在叙述方式上、实验过程及教学内容的编排上作了较大的调整和改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