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在木质纤维细胞壁预处理中的应用进展

来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_save_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能源紧缺和环境恶化的双重压力下,利用农林生物质替代化石资源生产生物燃料、生物基化学品和材料逐步发展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而细胞壁中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以及其他少量组分的空间分布不均一性和化学结构复杂性构成了天然抗降解屏障,严重阻碍生物质的转化效率,因此需要对木质纤维原料进行预处理,以期破坏细胞壁的宏观壁垒,实现生物质的低成本高效转化.在此过程中,全面了解木质纤维细胞壁的化学组成、结构特性及其在生物质转化过程中的解构机理是高效利用农林生物质的重要前提.由于拉曼光谱具有样品制备要求低、灵敏度高、且能在原位状态下对样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等特点,使得拉曼光谱成为研究木质细胞壁结构的有力工具.尤其与显微技术相结合时,可以同时获得木质纤维细胞壁主要组分的微区分布与超分子结构信息,实现生物质转化过程中化学组分动态变化的可视化研究.首先介绍了拉曼光谱成像的工作原理,并对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拉曼特征信号进行了归属.其次,总结了近几年拉曼光谱在生物质转化领域内的应用与研究进展,综述了拉曼光谱在未处理状态下以及稀酸、水热、稀碱等不同预处理过程中的分析方法,对细胞壁主要组分的分布进行表征,以揭示预处理过程中各组分的溶出过程及迁移规律,为在细胞及亚细胞水平探究预处理诱导细胞壁主要组分动态溶解机制提供了有效路径.此外,针对检测中收集的光谱数量过多、分析难等问题,文章重点介绍了主成分聚类分析法和顶点成分分析法两种拉曼数据分析方法,用于提取特征信息并对光谱进行分类研究,以深入探究特定组分的空间分布和分子结构.最后,根据上述分析展望了拉曼光谱在生物质转化领域的研究趋势,为相关研究提供技术参考.
其他文献
基于值相似和形相似相关方法,分析2015年4月30日贵州大娄山脉一次多单体强对流天气过程中2个对流单体对(A、B单体,C、D单体)的回波特征参量随时间变化的一致性特征,并通过时移(相移)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强对流单体与回波特征参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单体对的最大回波强度Zmax、0 dBZ高度H0、45 dBZ高度H45的值相似程度较高,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的值相似程度较差.(2)通过时移技术处理后,2个单体对的特征参量变化趋势一致性更好,相似性程度更高.(3)2个单体对的Zmax和VIL波动
利用1960—2019年陇南市9个国家气象站和2008—2019年逐年建成的400个区域气象站4—9月逐时降水资料,同期NCEP FNL 1°×1°再分析资料和MICAPS资料,对陇南市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及中尺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陇南市短时强降水发生频次从西北向东南明显增加,雨强大于50 mm·h-1的短时强降水出现在陇南市东部的成县、徽县和康县.短时强降水与暴雨发生频次东南部偏多,另外陇南市西北山地局部地区短时强降水发生频次较多.(2)1960年以来,陇南市短时强降水发生站次呈缓慢增加趋势,
利用2019年甘肃省7个光伏电站太阳总辐射、气温、相对湿度等观测数据和WRF模式太阳总辐射预报产品及FY静止卫星总云量数据,在大气透过率与气象要素相关性分析及数值模式预报能力评估基础上,对甘肃太阳总辐射短临预报误差进行订正研究.结果表明:大气透过率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1),而与相对湿度、气压、总云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0.44、-0.31、-0.81),总云量对太阳辐射的衰减作用贡献最大,其次为相对湿度.太阳辐射预报偏差较大,误差呈明显的“单峰型”月际分布,6月最大,均方根误差在
基于2014—2018年深圳市罗湖区49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的逐日就诊人数和同期气象要素资料,利用不同时间尺度分析上感就诊人数的变化特征,并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广义线性模型(GLM)等研究不同气象要素与深圳地区上感就诊人数的关系.结果表明:深圳市罗湖区上感就诊人数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春季3—4月、夏季7月和冬季12月至次年1月为发病高峰时段,分别对应24节气中的清明、小暑、小寒节气.DLNM反映气温为主控因素,它对上感就诊人数的影响以冷效应为主,相对风险(RR)
基于石家庄17个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建站至2019年逐日降水资料,分析石家庄暴雪的时空变化特征,并运用Morlet小波分析、滑动t检验等方法,对代表不同地理环境的5个测站暴雪日数时间变化特征做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1)石家庄暴雪日数呈自西向东逐渐减少的分布特征,山区多于平原,石家庄市区处于暴雪高发带;(2)石家庄暴雪初日最早在10月31日,终日最晚在4月19日;(3)1972—2019年,17站共出现暴雪42 d,大于等于3、7、10站次的暴雪分别占57.1%、35.7%、26.2%,全区性暴雪为4 d,
基于1990—2017年河北石家庄输电线路雷击事故资料,结合输电线路雷击发生前6 h的气象要素数据,利用发生概率、发生频率、线性趋势和波动幅度等统计方法,分析该地区输电线路雷击发生规律以及输电线路雷击发生前6h内的定时风向、气压、相对湿度、气温和地温变化;通过界定输电线路雷击累计发生频率确定其气象指标,并利用EC数值预报和自动站实况对比,检验2018年8月9日石家庄井陉县输电线路雷击事故等级预报的准确性.结果表明:近来年石家庄输电线路雷击事件呈逐年明显增加趋势,呈现出3个高峰期,主要发生在夏季的午后至次日
光声光谱气体检测技术是利用光声效应实现痕量气体检测的一项重要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零背景信号、可实时在线监测等优点,在环境监测、采矿冶金、能源电力、医疗卫生等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考虑到气体检测应用环境的复杂性,实际的检测环境往往是多种组分气体同时存在且需要监测每种组分气体的含量,此时对多组分气体进行同时检测的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介绍了光声光谱气体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主要从光源和光声池的角度阐述了以光学复用方法为核心的光声光谱技术在多组分气体检测中的应用,并分析了石英增强光声光谱技术
利用2008—2019年湖北省荆州、荆门、宜昌、咸宁、随州地区日最大电力负荷值和同期国家气象观测站气象资料,分析最大气象负荷的变化率(Lpm)与温湿指数(I)、气象敏感负荷条件指数(MSLI)、人体舒适度(ET)、体感温度指数(Te)等4种舒适度指数和温度的关系,采用多元回归和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基于上述4种舒适度指数的日最大电力负荷预测模型.结果表明:Lpm与气温、4种舒适度指数在夏季呈正相关,冬季呈负相关,且夏季相关性比冬季显著;综合温度、湿度、风速的4种舒适度指数的变化能够引起Lpm的变化,且这种变
利用山西省109个国家站1960—2019年逐日降水量、2019年9月逐时降水量以及1980—2019年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1°×1°逐6 h再分析(ERA5)资料,对2019年9月10—11日山西中南部区域性极端暴雨过程的异常特征及其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降水过程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46站发生极端日降水事件,其中11站日降水量突破9月历史极值.(2)对流层中低层水汽、热力、动力条件均优于1980年以来山西中南部区域性暴雨过程的平均态,不同物理量的标准化距平绝对值(|N|)均达到2.5以上
利用2010—2019年青海省33个闪电定位监测站闪电监测资料和48个市县区雷电灾害实时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和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对青海省雷电灾害的空间分布及其风险区划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闪电次数较多、正负闪电流强度较强的地区主要分布于青海省中东部,雷暴日数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祁连山区局地和青海省南部.青海省雷电灾害风险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其中,高风险区主要位于境内的昆仑山、祁连山、念青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和阿尼玛卿雪山以及青南牧区局部;柴达木盆地西北部、青南牧区东南部及环青海湖局部地区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