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天才走得更远

来源 :音像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d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年仅29岁,马克西姆·文格洛夫已经是世界公认的最振奋人心的小提琴家之一了。文格洛夫的父亲是双簧管演奏家,母亲是合唱指挥,他自4岁半开始学琴,从一位早慧天才儿童成长为一位名副其实的演奏大师。5岁时他在故乡新西伯利亚的诺沃西比尔斯克举行了首次独奏会,之后他跟随加琳娜·托恰尼科娃和扎克哈尔·布罗恩教授学习。1984年,10岁的他就赢得波兰维尼亚夫斯基小提琴比赛的金牌。1990年,15岁的他在卡尔·弗莱什国际小提琴比赛上获得最高奖,从而确立了他世界一流音乐家的声名。
  文格洛夫是80年代俄罗斯出现的几位音乐天才之一,和小提琴家拉宾、钢琴家基辛一起被认为是“神童”。他的演奏糅合了海菲茨与米尔斯坦的特色,高超的技巧与出色的音乐感觉、浓郁的抒情性等均得到很好的结合,是目前俄罗斯学派继承人中的佼佼者。
  2000年5月,文格洛夫和EMI唱片公司签订了专属的录音协议,并于2000年4月推出首张唱片——由罗斯特罗波维奇指挥的斯特拉文斯基《小提琴协奏曲》、谢德林的《如歌的协奏曲》和柴科夫斯基的《忧郁小夜曲》。随后的一张唱片是和“名家”演奏组合作录制的,包括11位小提琴家和钢琴家维格·帕皮安,于2001年7月出版。在他为华纳旗下的Teldec录制唱片的10年中,获得了许多荣誉和嘉奖,如1994年的《留声机》年度青年艺术家和西班牙里特莫年度艺术家两个奖项。1996年,由于录制肖斯塔科维奇和普罗科菲耶夫的第1小提琴协奏曲,他获得格莱美两项提名:年度古典唱片和最佳乐器独奏奖;这张唱片也获得了《留声机》杂志的年度最佳唱片奖。1997年,他录制的肖斯塔科维奇和普罗科菲耶夫第2协奏曲获得了爱迪生奖中的“最佳协奏曲”唱片奖。2004年,他又再度赢得爱迪生奖,以及格莱美的最佳器乐独奏家奖。
  文格洛夫对音乐充满热情,他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通过上大师课为年轻有志的音乐家提供机会。作为他的记录片的一部分,英国电视第四频道录制了这些活动,起名为“用心弹奏”,并在1999年嘎纳电影节上播映。2000年10月,他正式成为萨尔兰德斯音乐学院的一名小提琴教授,每年固定给一班年龄介于15到29岁的学生上课。
  1997年他生命的另一不寻常的阶段开始了,当时,他年仅23岁,作为第一位古典音乐家,他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任命为音乐大使。通过为乌干达被诱拐的童子军、“哈莱姆”贫民区的穷孩子、泰国受毒品折磨的儿童,以及科索沃战争中的儿童演奏,他有机会激励世界各地的慈善人士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救助活动捐款。他经常和一些重要的管弦乐团和最著名的指挥家合作。
  在1999-2000年演出季,他和英国室内乐团合作进行了巡回演出,他既是独奏者,也首次担任指挥;他还和特雷弗·平诺克举行了二重奏巡演,由他演奏巴洛克小提琴;此外,在他的独奏巡演中,他既使用斯特拉蒂瓦利,也用巴洛克小提琴演奏一首巴赫的奏鸣曲、谢德林的《回声奏鸣曲》和四首伊萨依的奏鸣曲。在整个欧洲他的音乐会得到观众起立鼓掌和评论界的高度赞誉。
  他还和罗斯特罗波维奇在东京合作庆祝小泽征尔65岁生日音乐会。和迈克尔·梯尔森·托马斯指挥的旧金山交响乐团的合作是文格洛夫2000-2001年演出季的开始,随后,他在澳大利亚、韩国、日本和澳门进行广泛的巡演,举行协奏曲音乐会、独奏,以及和他长期的合作者维格·帕皮安的二重奏音乐会。
  2004年10月19日 文格洛夫应邀参加第六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在翻新后的上海音乐厅演奏。曲目包括:勃拉姆斯的“谐谑曲”、贝多芬的第七小提琴奏鸣曲“英雄”、帕格尼尼/克莱斯勒的“钟”、“摩西变奏曲”,以及拉赫玛尼诺夫、圣·桑、约翰·威廉姆斯、萨拉萨蒂、德彪西、柴可夫斯基及维尼亚夫斯基的小品。外表帅气的他,对着台下谦和的笑,空气中似乎有电流释放。然而,当他演奏起来,却异乎寻常的生猛,风驰电掣,而且技巧极端的精准。到下半场,竟然有10根弓弦先后被拉断。上海的乐迷也许知道他的速度奇快,但没想到他那么快。那份惊心动魄靠练习绝对是练不出来的。天才总是落在人们的想象以外,而文格洛夫走得甚至比天才更远。
其他文献
白兰度与费雯·丽合作演出了一幕人性悲剧,影片不但让白兰度得到了奥斯卡提名,同时也使他获得了7.5万美元的当年高片酬。    欲望号街车(A Streetcar Named Desire,1951)  导演:伊力亚·卡赞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记得千万留点神——倘若你是男性观众,白兰度在影片里所展现的阴沉表情、含混言语以及粗暴举止极有可能让你内心潜藏的“坏男人”基因蠢蠢欲动;而倘若你是位女性观众,他掩在
期刊
曾经有朋友问我,到底为什么会喜欢上这样一支没有特色的乐队,我一时答不上来,只说了一句:他们流行。——流行,听起来是那样俗不可耐的理由。其实仔细想想,“五月天”并没有特别出彩的乐手,也没有异常突出的主唱,更没有F4般的花样俊朗,即使是他们引以为傲的摇滚,似乎也显得并不那么地道。很明显,与国内外的摇滚乐队相比,他们不够先锋反叛,音乐中也没有太多所谓“思想”。但是,他们从不矫揉造作,只有美妙的旋律轻轻滑
期刊
他夺目于20世纪那片恢弘灿烂的电影星空,  但他的星座却桀骜不驯地独占一隅,不肯与好莱坞的群芳同列;  如一头流落于市井街头的雄狮,他终归成就了自身的艺术理想,  但也不断煎熬着肉体与灵魂的脂膏,直到胸中的火焰如黑洞般吞噬了生命的灵息;  因为有他这种人的存在,电影才会颠倒众生一百年。    马龙·白兰度   (Marlon Brando,1924.8.3-2004.7.1)  1972年,黑手党
期刊
"谢谢大家丰富了我的人生,也希望我的歌声能温暖各位一路走来的岁月。"——费玉清  费玉清并不是上海人,但是他多年来西装笔挺、小分头的打扮,却像足了老上海的洋行小职员。去年他在上海大剧院连开4场个人演唱会,场场爆满,如此盛况让他连连对观众称谢:“又让大家破费了,真是不好意思……”  闻此言我总是忍俊不禁。如果费玉清是苏州人,他一定是唱评弹的,长衫三弦功架十足,开口的第一句肯定是:“各位老听客……” 
期刊
他的故事是美国最典型的励志传奇,他的生命比普通人更艰难也更有放弃的理由,他将命运握于自己手中,创造了一个与艺术息息相关的人生;从一个穷困、视力为零、生活在南部的黑人小男孩,到闻名全美的传奇创作歌手,他打碎了社会与艺术之间的绊篱,改写了美国音乐的传统与历史;也正因为如此,他的故事读起来才会如此地与众不同。    雷·查尔斯  (Ray Charles,1930.9.23-2004.6.10)  10
期刊
从某种望文生义的角度来说,“龙宽九段”这个名字显得既中国又大气,而事实上,龙宽是一个眼神懒散的单眼皮女生,九段则是一个胡子拉碴的北京男人,这个新锐组合“奇妙而自由”,听他们的音乐才会感受他们的现代和迷离。    非主流简历他和她    1998年,还没有以“龙宽九段”的身份出现的时候,龙宽已经在英国开始了她的音乐之旅,在伦敦她组建了朋克乐队Mika Bomb,担任主音吉他手及和音,到2000年的时
期刊
雷的第一首热门歌曲!  I've Got A Woman  我找了个女朋友,1955   雷·查尔斯最原汁原味的风格,欢快、跳跃的节奏布鲁斯,把初涉爱河的少年心态表达得栩栩如生,简直是百听不厌。此歌当年名列R&B排行榜第二。    雷的第一首R&B冠军单曲!  Drown In My Own Tears  淹死在我自己的泪水中,1956   对此歌很多人有着不同的解释,不过我们更愿意相信这是雷唱给
期刊
《有啥讲啥@Shanghai》  SONY BMG/新索音乐提供版权  上海录像公司出版发行    “小姑娘一门心思地想要表达,男孩子三心两意无所谓……为了他小姑娘心神不宁总把他放在心上,没想到男孩子木知木觉从来没有把她放在心上……小姑娘跟他说他们不会再有以后,因为她已经伤透了心。”  “从清早起来到晚上下班,一天又一天的循环是为了把钱赚,24小时的运转,用生命的价值兑换金钱的面值,这个城市已经形
期刊
在酒店的咖啡厅中,见到了这位年仅19岁的台湾新人张峰奇。从来不会用“甜”去形容一个男生,但眼前的张峰奇却禁不住让人有这番感觉,他甜甜的笑容自然、不矫情,会将你一天的劳累统统赶走。这样一个蜜一般的男生,已将人迅速融化。    9岁的和尚    张峰奇,一个娱乐圈完全陌生的新名字,可是要说到他的爸爸张魁和大伯“急智歌王”张帝,对台湾娱乐界稍微有一点了解的人都会听说过的。  由于张峰奇小时候非常顽皮,一
期刊
今天要去见的是一个乖乖女,叫张文婷。  不用扪心自问,我也清楚自己的德性,和父母的距离,若用四个字,是南辕北辙,若用个地理概念,那是北极到南极。于是,就是我这样一个和父母几乎除了明天吃啥外,不多一言,七十年代生,正在老去的人,要去见一个和父母推心置腹,八十年代生,正在出头的歌坛后生。那感觉,就如同是一出对照记……  眼前的张雯婷,还是一副学生妹妹的模样,看到她,不禁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大学生活,大概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