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啥讲啥@Shanghai》:本土化的我唱我的,不受拘束

来源 :音像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_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啥讲啥@Shanghai》
  SONY BMG/新索音乐提供版权
  上海录像公司出版发行
  
  “小姑娘一门心思地想要表达,男孩子三心两意无所谓……为了他小姑娘心神不宁总把他放在心上,没想到男孩子木知木觉从来没有把她放在心上……小姑娘跟他说他们不会再有以后,因为她已经伤透了心。”
  “从清早起来到晚上下班,一天又一天的循环是为了把钱赚,24小时的运转,用生命的价值兑换金钱的面值,这个城市已经形成了这个趋势,为了鸡毛蒜皮的事情在那里争吵……”
  ——感觉里这样直白的歌词的出处只有两个——口水歌和RAP。但我们也确实很久没有被这样直白的语言纯粹地感动过了,在这个所谓包装Hip-Hop麻木厌烦的时代,“新索音乐”全力推出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张上海本土RAP乐队的合集——《有啥讲啥@Shanghai》。
  起源于美国底层社会黑人的街头Hip-Hop文化,如今已从原本非主流的小众文化演变成了一种流行风尚的标志性元素,无论是内地还是港台音乐人都争相以Hip-Hop包装自己,或改变风格转向嘻哈街舞风,或在自己原有音乐风格之上加入R&B/RAP元素。正因为这样,我们已经很难听到最初最纯粹的RAP音乐了。而RAP作为Hip-Hop文化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靠口头传播流行于社会基层青年中。虽然在大多数RAP歌曲中的确充斥着有关暴力、残酷的话语,RAP艺人也曾为主流音乐人所不屑,但其实RAP艺人也都是认真对待自己生活的年轻人,禀性直率,毫无掩饰,厌恶伪装、虚假、做作的表演,用一种火爆直白的方式表白自我,直视本质。《有啥讲啥@Shanghai》就是一个明例。认真体会一下歌词,比如“你不要以为你很红就有多厉害,叫我去听你的歌不如叫我去打呼,现在只要会咳嗽都可以唱歌,现在只要面孔好看的人都可以出CD,阿猫阿狗都好唱歌,就算你没有实力也有钞票来撑”——这些语言讲述现实,反应年轻人的叛逆、社会现实、人心的堕落——摆脱了虚伪的咏叹和做作的节奏,他们用强烈的RAP呐喊出自己心中的歌词,用迸射出的愤怒抵制沮丧。
  有个网友把专辑收录的歌曲串成了故事:“《一个人的2月14号》阿拉不经意地《偶遇》让我想起了阿拉的那《一场风花雪月之Beautiful Night》。一起晚餐在那《聚光灯》下,看着对坐的《上海嗲囡囡》。她《新派》的造型让我想去了那一个《上海派对》。可惜开心总是短暂,生活的压力大到让人觉得《错(戳)气》。每天《24小时的生命轮回》让《我老伐(勿)爽》。最可气的是每天都会遇到某些人觉得自己苦读了十年的农民书,赤脚走过万里黄土坡,就等于变成了《词霸》的人。就连骂人还要人《对号入座》,还不如早点《回去种田》。”——这些都是上海本土RAP艺人的歌曲作品,包括喷嘭乐团、Mild Wild Child、竹游人乐团、黑泡活宝乐团等。他们的音乐最初流传于网络,由于上海沪语RAP具有一种上海人都能心会神通的黑色幽默,所以在上海的各个Hip-Hop音乐相关的论坛和网站上引发了一阵飓风。上海文化始终处在冲突、对抗、融合、消化的长期周转过程中。这张专辑把美国街头说唱音乐真正地本土化了,摆脱了主流Hip-Hop中泛滥的模仿和缺乏深刻灵魂的弊病,更重要的是歌词说唱大都采用上海本地方言,并与简短的原味美式俚语相结合,更凸现Hip-Hop节奏韵味。因此,上海本土RAP和其他国内RAP(例如东北RAP)相较之下,上海RAP的音乐旋律和节奏都更像纯正的美国进口舶来货。《有啥讲啥@Shanghai》是一群新生的音乐灵魂,他们的声音将会继续深入蔓延到更多人的耳朵。这一次,毫无做作的真实声音为一向被视为地下音乐的本土RAP的发展扣开了走上主流舞台的大门。
其他文献
喜欢刘若英的人很多。当下的娱乐圈,这个年纪,温和、知性、智慧而又美丽的女性,她是唯一的一个。男人女人,对这样甜美沉静,心中又充满了热情的女孩,无法不喜欢。  我最初喜欢刘若英可能跟她在《少女小渔》中的一身红裙子有关。泡泡袖和她呆滞的表情配极了。之后刘若英又素净过,白色、黑色、灰色,包裹着一个感伤的心灵。十年后的今天,她又一身火红进入我们的视野——红风衣,红丝袜,红皮鞋,映衬了一个红彤彤的刘若英。束
期刊
从票房的结算来看,今夏的好莱坞以“哀声连连”的19周票房下滑让电影市场不寒而栗,虽然好莱坞“轰轰烈烈”地卷走了58亿美元,但是观众人数锐减10%,总收入下降9.3%,很多大片没有取得预期的票房数字,更有甚者是赔得“惨绝人寰”。事实上,今夏仅有9部暑假档的大片电影票房过亿,这相对于红火丰收的2004年简直就是一场噩梦。再观国内市场,只有《头文字D》和《七剑》支撑大局,票房新高和影迷抱怨相映成趣,而国
期刊
期刊
白兰度与费雯·丽合作演出了一幕人性悲剧,影片不但让白兰度得到了奥斯卡提名,同时也使他获得了7.5万美元的当年高片酬。    欲望号街车(A Streetcar Named Desire,1951)  导演:伊力亚·卡赞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记得千万留点神——倘若你是男性观众,白兰度在影片里所展现的阴沉表情、含混言语以及粗暴举止极有可能让你内心潜藏的“坏男人”基因蠢蠢欲动;而倘若你是位女性观众,他掩在
期刊
曾经有朋友问我,到底为什么会喜欢上这样一支没有特色的乐队,我一时答不上来,只说了一句:他们流行。——流行,听起来是那样俗不可耐的理由。其实仔细想想,“五月天”并没有特别出彩的乐手,也没有异常突出的主唱,更没有F4般的花样俊朗,即使是他们引以为傲的摇滚,似乎也显得并不那么地道。很明显,与国内外的摇滚乐队相比,他们不够先锋反叛,音乐中也没有太多所谓“思想”。但是,他们从不矫揉造作,只有美妙的旋律轻轻滑
期刊
他夺目于20世纪那片恢弘灿烂的电影星空,  但他的星座却桀骜不驯地独占一隅,不肯与好莱坞的群芳同列;  如一头流落于市井街头的雄狮,他终归成就了自身的艺术理想,  但也不断煎熬着肉体与灵魂的脂膏,直到胸中的火焰如黑洞般吞噬了生命的灵息;  因为有他这种人的存在,电影才会颠倒众生一百年。    马龙·白兰度   (Marlon Brando,1924.8.3-2004.7.1)  1972年,黑手党
期刊
"谢谢大家丰富了我的人生,也希望我的歌声能温暖各位一路走来的岁月。"——费玉清  费玉清并不是上海人,但是他多年来西装笔挺、小分头的打扮,却像足了老上海的洋行小职员。去年他在上海大剧院连开4场个人演唱会,场场爆满,如此盛况让他连连对观众称谢:“又让大家破费了,真是不好意思……”  闻此言我总是忍俊不禁。如果费玉清是苏州人,他一定是唱评弹的,长衫三弦功架十足,开口的第一句肯定是:“各位老听客……” 
期刊
他的故事是美国最典型的励志传奇,他的生命比普通人更艰难也更有放弃的理由,他将命运握于自己手中,创造了一个与艺术息息相关的人生;从一个穷困、视力为零、生活在南部的黑人小男孩,到闻名全美的传奇创作歌手,他打碎了社会与艺术之间的绊篱,改写了美国音乐的传统与历史;也正因为如此,他的故事读起来才会如此地与众不同。    雷·查尔斯  (Ray Charles,1930.9.23-2004.6.10)  10
期刊
从某种望文生义的角度来说,“龙宽九段”这个名字显得既中国又大气,而事实上,龙宽是一个眼神懒散的单眼皮女生,九段则是一个胡子拉碴的北京男人,这个新锐组合“奇妙而自由”,听他们的音乐才会感受他们的现代和迷离。    非主流简历他和她    1998年,还没有以“龙宽九段”的身份出现的时候,龙宽已经在英国开始了她的音乐之旅,在伦敦她组建了朋克乐队Mika Bomb,担任主音吉他手及和音,到2000年的时
期刊
雷的第一首热门歌曲!  I've Got A Woman  我找了个女朋友,1955   雷·查尔斯最原汁原味的风格,欢快、跳跃的节奏布鲁斯,把初涉爱河的少年心态表达得栩栩如生,简直是百听不厌。此歌当年名列R&B排行榜第二。    雷的第一首R&B冠军单曲!  Drown In My Own Tears  淹死在我自己的泪水中,1956   对此歌很多人有着不同的解释,不过我们更愿意相信这是雷唱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