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你脚下的土地

来源 :教育界·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fei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乡土历史资源是什么?乡土历史资源在历史教学中有何价值?应该如何搜集、处理并灵活运用到教学中去?在利用乡土历史资源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本文就来探讨这些问题。
  【关键词】乡土历史资源 范畴 价值 利用
  一、乡土历史资源的范畴
  顾名思义,乡土历史是指本乡本土(故乡)的历史。但“故乡”是个相对概念,对世界而言,祖国就是故乡;对全国而言,本省也是故乡;对一省而言,本市、本县是故乡。我们这里主要指本省本市的历史。
  乡土历史资源是指在一定的历史课程目标指引下,支持、服务于历史教学活动朝着课程目标顺利进行的乡土历史内容。包括本乡本土历史中的遗址、遗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可以服务于历史教育教学活动的一切资源。
  二、乡土历史资源在教学中的价值
  (一)符合学生接受能力,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从教育心理学上讲,乡土历史贴近学生,具有亲切感,可以使理性知识感性化、国情教育具体化、实践活动社会化、教育内容生动化。
  国外历史教学理论家认为,先学乡土史,再学本国史,再学世界史,是符合学生认识过程发展要求的。把发生在家乡的事讲给学生听,乡土历史生动具体真实,现实连接着历史,乡土历史贴近现实,联系实际,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能激发学生情感,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爱祖国的感情是从直接表达爱家庭、爱学校、爱故乡的感情开始的,逐渐过渡到认识到更加深刻的社会关系,从理性上认识祖国的概念。爱国必须先爱乡,爱家乡就是爱家乡的山川,爱家乡的人民。乡土历史中有很多本地历史上优秀人物及其光辉业绩的内容,学生会为故乡在历史上曾出现这么多的英雄豪杰、著名学者而感到自豪,从而激发起热爱故乡、为国争光之情。乡土历史资源,许多的资料学生也有条件收集到,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去发现,去了解,去感悟家乡的人文地貌、物产风情、历史现实、优势劣势,并把这种感性的认识逐渐深化为理性的认识,最终融进血液中去,成为一种永不丧失的对家乡对祖国的深沉的情感。一个人如果长大后,对自己故乡的历史都一无所知,其实是一件可悲的事情。通过乡土历史的学习,真正使历史课在人文主义培养上不至于成为空谈,也才能真正发挥人文主义课程的育人价值。
  (三)乡土历史资源有着对通史教材起补充、延伸和具体化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在统编教材中,由于篇幅有限,不少内容只能略举大概,显得有点枯燥干瘪,还有些是统编教材中无法列入的。例如,华东地区是我国古老文明发祥地之一,但课本只重点讲到浙江河姆渡文化、山东大汶口文化。而近几十年来新石器文化在全国各地很多地方都有发现,在乡土史中补充有关资料,组织学生去当地的遗址参观,无疑会大大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社会的认识。
  乡土历史中找到各种生动具体的事实,能使教材中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把难于理解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陕西西安附近的老师,在给学生对比半坡居民的半地穴式房屋时,如果能够组织学生参观半坡遗址,学生一下子就会明白半地穴式房屋是什么样子的。
  (四)乡土历史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包括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乡土历史开辟历史科第二课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让学生搜集一些历史资料编成故事在课堂土讲,结合重大纪念活动举办一些以乡土历史内容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板报比赛,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写小论文等,都能达到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目的。
  三、乡土历史资源的搜集与整理
  要利用好乡土史资源,就必须掌握大量的乡土史料 ,而掌握乡土史料除查阅必要的乡土文献,做好笔录,摘录卡片外,还须依靠对乡土史料、文物古迹,民歌传说等的留意搜集,日积月累才能逐渐积累起比较丰富的材料。
  (一)乡土历史资源的来源
  一是历史遗存。包括古代城垣、陵墓、寺庙、古塔、古代雕刻、各种历史文物等。我国各地分布着许多历史遗迹、遗址,这些历史的遗存真实地记载了某些史实,非常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现象与历史知识的了解。例如各地的孔庙,里面的科举文物真实地再现了我国古代科举考试的原貌,教师在讲科举制时,就可以建议学生去进行实地考察。
  二是图文资料。如地方史志,老照片,家谱,历代乡贤的文集、信札、回忆录、日记等私人著述,报刊资料等各种档案。
  三是历史传说、民间故事、民谣谚语、前辈的讲述等。可以调查一些历史事件当事人,进行笔录或录音。
  (二)在乡土历史资源的搜集与整理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首先,必须慎重考虑乡土史料和地方传闻的真实性,做好考证工作。
  一些地方志和私人著述,带有作者的偏见,有些封建文人为了夸耀自己家乡的历史,往往故意牵强附会地伪造一些史实,民间传说与故事还常常带有迷信和神化色彩,因此必须注意认真鉴别和分析,去伪存真。
  第二,防止单纯的乡土观念,纠正狭隘的地方主义和民族主义的片面倾向。
  如果一味地强调“本地”而未将其置于国家民族发展的整体大背景之中, 使乡土史生长在一座孤城之中, 既与史实不符,更易导致狭隘的地方意识。应把家乡史汇入祖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来考察,既使乡土史的教学成为教学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又防止喧宾夺主。乡土历史内容很多,不能不加选择地搬到教学上来,必须精选乡土史中有教育意义、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资源运用到教学中来,这样才能发挥乡土史教学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艳华. 乡土课程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J].辽宁教育,2013(23).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四学段(7—9年级)对文言文的阅读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这一要求体现了对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要求,体现了对背诵文言文的重视。但文言文学习对于现代中学生来说简直是“天书”,深奥难懂,使许多学生望而生畏。然而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也是令老师们头疼的问题,投入多而收效微。教师不能不教,学生不能不学。语
期刊
“语文”是什么?叶老说:“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语文”就是老师在课堂上教会我们的孩子说话、写文章。要教会孩子们这两个本领,老师一定要想办法说得好,写得好。尤其是要说得好——课上得生动有趣,让孩子们在老师那引人入胜的课堂语言中爱上语文课,主动地愉快地习得语言表达的规律、精髓。  怎样的教师语言可以像蜜一样粘住孩子们的耳朵、心灵呢?是那些幽默风趣的语言,是那些灵动智慧的语言……  一
期刊
教与学是在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中进行的。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已难以适应当今社会。现今,最为理想的师生关系应当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相互接纳、沟通、鼓励、分享、共同进步,“1对1”式的平等交往。这样的师生关系如何建立呢?师生间心灵的互动是有效的途径。由此,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建立融洽、和谐、宽松的教育教学环境,可以加快教育进程,也能够提高教育效果。特别是在农村,各方面
期刊
【摘 要】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各所中学作为政府投资的使用者和经营者,也是义务教育“产品”的提供者。本文以定西市多所中学为例,使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模型,通过对中学中投入与产出的分析,测算出模型中的多个参数,对各个学校中的运行效率进行分析评价,并从资源有效利用的角度,对导致经营无效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合理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DEA数据包络分析模型 运行效率 定西市  1.前言  近年来,随着
期刊
根据我校艺术特色办学思路,学科教学必须立足本校,寻求课程改革的新突破,我对有效整合学科教学,编写校本教材进行了新的思考。  校本教材的构建应本着“多元求变,以人为本”的原则。多元求变指的是通过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整编关联章节,删除或弱化某些学生难以把握的知识点,降低对某些章节的教学要求,控制难度,强化对学生易把握、能吃透的知识点的训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多元发展,使自己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实
期刊
一、课堂评价不能走过场  数学课堂中,教师经常跟孩子说一说:“你能行!”“你真棒!”来表达对孩子的肯定,或是对表现特别好的孩子竖起大拇指等举动,都可以视为激励性评价的方式。此外,在条件比较好的学校,老师们设计的课堂评价表、成长档案袋也走进了数学课,成为课改新课堂的一道风景线。这些做法在课改进行的最初,成为数学课堂流行的做法。然而,在热闹的背后,我们也发现,有的课堂评价只是走过场,不但没能收到预期的
期刊
【摘 要】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由此观之,语文素养之于语文和学生的发展就显得尤其重要。那么在高中阶段,如何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从一线教学看来,我们可以从平时的语文教学入手,通过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借以扎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高中生 语文能力 内涵 途径  语文能力是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中生来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面的教学评价既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又能让教师根据对学生的评价更深入细致地进行反思与改进,促进其教学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 教学评价 操作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通过课堂评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铺开,我们所有教师都非常注意尽可能多的用新课标理念指导教学实践,逐步更新教育观念;同时,也注重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新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但这其中也难免产生一些误区,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过于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缺乏必要的指导  新一轮课程改革十分强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倡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求知,主动根据自己
期刊
【摘 要】探究问题的启发性与有效性是高中历史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关键。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以选修四《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为例,从问题设置的立足点、依据、形式与问题的生成解决等方面谈对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巧问激疑,生发探究”的思考。  【关键词】问题激疑 学生主体 探究有效性  新课程的理念倡导学生的课堂主体性,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主动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组织与实施中根据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