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上火 引发大病

来源 :家庭科学·新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wencheng7758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能很多人都有过口角生疮、口腔溃疡的“上火”经历,大多数人对此都不以为然。然而千万不能忽视这些小毛病,用一句“上火”以概之。要知道,小毛病往往隐藏着大问题。
  
  其实,“上火”往往是体内有炎症的表现。美国国家卫生院(NIH)最新研究证实,长期不消退的慢性炎症是现代多种疾病的共同诱因之一,这些疾病包括癌症、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和老年性痴呆症等。
  中医的“上火”与西医的“炎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为什么你老爱“上火”?
  
  无论是在哈佛医学院的课堂里,还是在国内的医学会议上,常常有人问到我关于“上火”的问题:“上火”到底有没有科学根据?如果没有,为什么许多人都有过“嘴里起疱、咽喉肿痛、皮肤干燥、脸上长包、痔疮便秘”等“上火”的经历?如果有,那么科学根据又是什么?
  这是一个很有中国特色的问题,但并不代表只有中国人会“上火”,“上火”症状在外国人身上也会见到,只不过“上火”是中医对多种症状的一个模糊、笼统的说法,难以从现代医学中找到一个完全对应的称呼,但仔细比较后就会发现,在这点上中西医并不是完全对立,而是相通的。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中医里的“上火”与西医所讲的炎症(in.ammation )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① 从字面上看,汉字的“炎”字是“火上加火”, 离不开“火”;英文中in.ammation (炎症)的动词形式in.ame(发炎),本义为“燃烧”,也必须有“火”; 而in.ame 又来源于.ame,即“火焰”之意。由此可见,发炎与“上火”都与“火”有关。
  ②“上火”的直接原因通常是由于体内的自由基过多所导致,而炎症是自由基突然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就是说,炎症是引起“上火”的重要原因之一。
  ③“上火”的症状多表现为溃疡、疖肿和脓疱,出现红、肿、热、痛;这与西医鼻祖希波克拉底对炎症的定义——“发红、灼烧、疼痛及肿胀”也是一致的。因为炎症其实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当致病因子从外界入侵或在体内产生时,体内的免疫系统将会发动免疫细胞到现场清除这些“不速之客”,从而出现红、肿、热、痛等炎症症状。
  ④ 最重要的是,“上火”和炎症的发生有一个共同原因,那就是由于各种细菌和病毒的入侵,或者由于毒素在体内积存过多,或者吃进去过多含有自由基的食物,从而引起机体的基本构成单位——细胞受到损伤所致。
  
  炎症的“孩子”叫癌症
  
  其实,炎症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多少存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也就是说,人体会经常出现炎症反应,只不过有些反应还没有变成病症让我们感受到,有些反应则已经表现出关节炎、支气管炎、肾炎、肺炎、咽喉炎等外在症状。炎症程度的高低由很多因素决定,前面提到过的自由基就与炎症关系密切。如果体内自由基的含量过高,就会加剧炎症的反应;反过来,炎症也会促进自由基的大量产生。即炎症和自由基可以相互促进,形成恶性循环。
  实际上,炎症本身是有益的,它其实是一个防御的过程。如果机体不再出现炎症,就意味着失去了免疫力,像艾滋病人一样无法对抗外来的细菌、病毒,从而可能出现感染,甚至死亡。但是,如果炎症持续的时间过长,性质就不一样了。也就是说,炎症之火如果该攻不攻,则会出现免疫缺陷;反之,该退不退,则出现慢性炎症。
  这些疾病的发生,很有可能是细胞或DNA 分子受到“内伤”后,免疫警察反应过激,无法迅速结束战斗,使得炎症长期不消而致。
  
  【提示板】
  炎症导致的部分疾病
  
  ① 人体细胞里的DNA 分子在炎症、毒素、放射线等致病因子的刺激下受损,致使炎症和新的“内伤”不断,最终形成慢性炎症,并逐渐引发受损细胞癌变,异化成增殖能力惊人的癌细胞,产生癌症。
  ② 大脑里,神经细胞受到致病因子的攻击而受损,无法完全修复,进而形成慢性炎症,继续破坏神经细胞的完整结构,使之失去原有功能,造成记忆和智商的低下,导致“痴呆”。
  ③ 如果胰腺里的胰岛细胞长期处于“发炎”或受伤状态,就难以长大或过早坏死,致使胰腺无法分泌胰岛素,丧失对血糖的调节能力,最终引发“糖尿病”。
  可见,炎症的“孩子”不仅可能叫癌症,还可能叫冠心病、脑卒中、老年性痴呆症或糖尿病。可怕的不是炎症,而是它所引起的那些可能夺人性命的疾病。
  【攻守之道】
  ① 控制、不让容易诱发炎症的细菌、病毒和毒素等致病因子进入体内,避免身体内部与之接触,从而减少“内伤”的发生。
  ② 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生活环境,以改善体质,调整免疫警察的进攻节奏,使之当攻则攻,当退则退,使炎症反应速战速决。
  实际上,这两方面常常是融合在一起的:减少了身体内部与致病因子的接触,不但“内伤”减少了,炎症反应也会逐渐得到调整,变得“火力”适中;而免疫系统正常了,对致病因子的攻击也能够速战速决,“内伤”也就很容易治愈了。“内伤”消失了,细胞健康了,身体自然就百病不侵了。
其他文献
这是个真实的故事。  大学毕业后,我在一家报社工作,任务主要是接听读者来电。  这天,我接通了一个电话,是一女读者打来的。在电话里,她絮絮叨叨地投诉她们小区保安的冷酷无情。说有一天,她在商场买了很多东西。的士停在小区门口,她吃力地拎着一袋袋东西往家挪动。那个站在边上的小保安,很冷漠地看着,却不过来帮一把。  我劝慰了女人几句,同时也记住了女人描述的小区名称——幸福小区、和那个保安的名字——何方。 
本文先界定“知识分子”的定义,并对中国知识分子处于“边缘”“中心”提出自己的看法。我用“折翅鸟”、“蜡烛”、“荆棘鸟”三个意象比喻各个不同的知识分子类型,目的是试图
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教材至关重要,教材决定教学的基本内容,体现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本文选取修订本《汉语教程》(杨寄洲主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和《新标准韩国语》(金重燮
一个能干的老木匠打算退休,老板很遗憾,于是请求他最后再造一座房子,用于个人馈赠。老木匠同意了,但他对工作已经不用心了。他用廉价材料敷衍地造好了那座房子。作为他职业生涯的最后作品,这座房子真不怎么样。   房子验收后,老板把钥匙交到木匠手中,说:“这房子归你,算我送你的礼物。”   木匠震惊,后悔至极!如果当初知道这是自己的房子,他无论如何会认认真真建造的。可从今以后他将住在这个很难善待自己的陋室里
风为百病之长  春夏之交,天气暖热,风气很盛。中医理论中,把导致人体疾病的外因归结为“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其中风邪排在“六淫”之首,也因此在《黄帝内经》中就记载了“风为百病之长”的说法。  之所以有此理论,主要是因为风邪与人的体表接触,最易侵犯人体。而且风性善动,无处不到,变化多端,可引起各种疾病。例如风邪从经脉侵入,可伤于胃肠,也可直中脏腑之腧,病位广泛。    风邪常相伴  另外
本文对王小波的文学精神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追求有趣是王小波文学创作的一大特点,而反抗无趣是他的精神出发点。反抗无趣和追求有趣是一个问题的两方面。有趣是智慧、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