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中国钢琴作品中音乐形象的塑造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5047528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讲了中国钢琴作品的发展历程。从自然的形象、动物的形象、人物的形象、场景的形象四方面对部分钢琴作品中音乐形象的塑造讲行研究。
  关键词:钢琴作品;音乐形象;自然;动物
  要想很好地理解音乐形象这一问题,本人认为首先得明白“形象”的含义。
  一、音乐形象的概述
  在美学研究中,“形象”与“抽象”是相对应的一组。形象是感性的,而抽象却是理性的。例如:贺绿汀是人,《牧童短笛》是音乐。在这句话中“贺绿汀”“牧童短笛”是个别,有具体形象可感知;贺绿汀可见,《牧童短笛》可听。而这句话中的“人”“音乐”两个词却是一般性的、抽象的。因此,本人认为,“形象”是个别存在的,是以感性的方式去接受的,“抽象”是一般存在的,是以理性的方式去接受的。
  音乐形象的研究,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理解。
  1.客观存在——声像
  人们在欣赏一首作品时,声音的律动首先进入人们的脑海,它是客观存在的。
  2.主观存在——听像、视像
  当任何一个事物进入主观后,我们每个人都会依此形成感性反应。当我们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当声音的律动进入听觉感官,那么就会直接产生听觉形象,因此音乐形象是听觉形象。有时欣赏的这首作品还能引起我们的联想、想象,就会产生视像,因此音乐是饱含感情的形象。
  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当律动呈现出来,声像在,那听象就必在。当欣赏标题性音乐时,因为描写的是具有很强造型性的作品,主要描写的内容一般具体,只要知道文字,就能引起我们视象的联想,即视像也存在了。然而非标题的音乐,视像就基本不存在了,德彪西曾说过的“音乐内容是文字无能为力的”就是非标题的音乐。
  因此本人将在这篇文章中阐述中国钢琴作品中标题音乐的音乐形象这一问题。
  二、中国钢琴作品的发展历程
  中国钢琴作品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分别是:
  1.中国钢琴作品的探索阶段
  (1)萌芽起步期(1910—1929)
  由于外来音乐的传入,中国音乐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局面。1914年,由赵元任创作的音乐作品《花八板与湘江浪》,并且在美国公开演出,预示了中国在键盘乐器创作上的启蒙。
  (2)艺术创作雏形期(1930—1949)
  这个时期,经历了两个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1930—1937)
  这一阶段,许多音乐学者陆续来到中国,为中国培养了一批批的钢琴音乐人才。中国钢琴音乐创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是以贺绿汀所创作的作品《牧童短笛》为标志的。
  第二阶段(1937—1949)
  这一阶段表现为救亡运动与艺术交织并密切发展。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曲家与作品有:贺绿汀所创作的作品《小曲》《还念》;丁善德所创作的作品《春之旅》等。
  2.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阶段
  (1)艺术创作繁荣期(1950—1966)
  为了践行中国的艺术方针,作曲家采用传统器乐题目作为创作曲名称,更好地表现了人们的内心,并且采用外来乐器表现具有中华民族的特点和风格。这一时期,大量钢琴创作作品涌现,重要的作曲家与作品有:由丁善德所创作的作品《第一新疆舞曲》等。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特别重视音乐教育的发展,先后在几个城市建立了专业的音乐学院,不断发展音乐钢琴教学,使得一批青年钢琴家脱颖而出。
  (2)艺术创作改编期(1966—1976)
  这一时期,处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出现了“为样板戏”唱腔写钢伴的问题,随后,便出现了当时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钢琴伴唱作品《红灯记》。这一时期,以储望华所创作的作品《二泉映月》为代表作品的多部优秀作品相继获得好评。
  3.中国钢琴作品的多元化创作阶段(1977—1999)
  这一时期的音乐创作向多方面发展,中国钢琴创作作品出现了盛大的局面,优秀的作品层出不穷。进入80年代以后,作品的特点大多是运用了新的创作手法,而且风格彰显着中华民族特色,中国钢琴音乐创作朝着这个方向在不断进步。
  以上就是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中国在钢琴艺术方面的发展,创作了近400余首的钢琴作品,涵盖了各种风格与体裁,在钢琴创作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三、音乐形象的类型
  本人对1930年至1976年这四十多年中具有代表的中国钢琴作品的音乐形象进行具体分析,大致可以分为自然景色形象作品、动物形象作品、人物形象作品、场景形象作品四类。
  1.自然景色的“形象”
  用音乐语言对自然景色形象进行“描绘”更能激发听者的联想,为欣赏者留下了广阔的遐想空间。如:四季的风光、山河的壮丽、夕阳的美好等,它们都可以用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
  如王建中1972年所创作的作品《浏阳河》,以“流水”为动机,描绘了浏阳河蜿蜒、宽广的自然风光和波光粼粼、绵绵不断的景色。
  2.动物的“形象”
  说到动物的“形象”要属王建中所创作的钢琴改编作品《百鸟朝凤》。全曲共分五段,其中尤以第二段(29~133)小节——“林间嬉戏”最让人赞叹不已。在这段里,两次出现的布谷鸟的叫声是运用了非连音的形式来模仿布谷鸟的声音特征,把两只布谷鸟边飞边鸣、一唱一和的声音特征模拟得惟妙惟肖。
  3.人物的“形象”
  钢琴作品中的音乐形象很多时候不是单一的,而是很多音乐形象同时存在的,通常也会有主次之分,有的作品是人物和景色构成了场景的背景,而有的作品是景色和场景突出人物。
  例如,在贺绿汀所创作的作品《牧童短笛》中,通过景色和场景的描写突出人物的描写——远山、近田、两个穿背心短裤的小牧童坐在牛背上,悠然地吹着竹笛,漫步在乡间。
  4.场景的“形象”
  描写场景的形象有很多作品。例如,丁善德所创作的作品《第一新疆舞曲》。作品描写了丰富多彩的新疆舞姿以及各种热烈的舞蹈场面,表现了西北边陲特有的鲜明、艳丽的音乐特色。
  以上就是本人从自然的形象、动物的形象、人物的形象、场景的形象四方面对部分钢琴作品中音乐形象这一问题的浅显研究。中国钢琴作品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人们去探索、追求,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上我将会更加全面、深入地研究学习其精髓。
  参考文献:
  王歆之.二十世纪钢琴音乐概述[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S1).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大教师推广应用于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在“数字校园”环境下,多媒体设施设备班班通,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更加广泛。两年前,汶罗小学也配备了多媒体设施设备班班通,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悄然离去,多媒体教学几乎走进了每一节数学课,经过两年的实践,强烈地感受到多媒体教学给课堂教学带来的方便、快捷和高效。但在运用过程中也存在
春季是一年的第一个季节,有很多划分四季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把立春节气的到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学角度来划定的。气象部门一般以阳历划分四季,3-5月为春季。但这样的划分方法都有个弊端,按这样的方法3月份我国都属于春季,这时候长江以南固然桃红柳绿,一派春光,可是黑龙江省却依然寒风刺骨冰天雪地,而海南岛则已经有夏日的气息了。  因此,气象工作者就研究出一种尽量符合自然景象的四季划分标准
“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各有什么含义?”“为什么朝天上发射炮弹,就会下雨?”平日安静的气象大楼里,前来参观的师生、市民都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围着工作人员问这问那。这是“512”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发生在江苏省盐城市气象科普馆内生动的一幕。多年来,盐城市气象局积极开展气候变化和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普及工作,精心打好“科普”牌,点亮气象科学之光。  气象科普进百镇千村万户  “气象科普是连接气象工作和社会大众的
通过测定其电荷密度、污泥的CST值,絮聚物强度等对3种造纸废水(印刷纸、化妆纸、新闻纸)污泥过滤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废水虽有所差异,但最佳混合添加量都在100~150mg/
北美纸与纸浆产品理事会近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1—10月,北美新闻纸市场需求同比减少5.8%。其中,报纸印刷用纸的市场需求同比减少7%,商业印刷用纸需求同比减少2.8%。
生命教育可以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价值,思考到人生存的价值,并在人生实践中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并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语文教育的本质是人类共同的发展,可以使每位学生获得良
摘 要:小学生能够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出良好的节奏感,会极大地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并有益于学生情操的陶冶。探讨了音乐节奏感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意义,并分析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节奏感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音乐;节奏感;教学方式  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是音乐教学的一个主要目标,良好的节奏感可以帮助学生激发想象力、创造能力,有效地锻炼其思维能力,进而大大提高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下列是几种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