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有”课堂的体系建构与改革实践

来源 :教育科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san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根据国家要求,德阳外国语学校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追寻优质课堂的生成,积极探索“四有”课堂的体系建构与改革实践,确立“有学生”的课堂理念,重构“有教材”的课程内容,变革“有激情”的教学方式,提升“有拓展”的学科素养.从而实现深度学习,促进学生系统掌握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培养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其他文献
学生的职业荣誉感影响其毕业后的职业选择与生涯成长.本研究对某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荣誉感现状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荣誉感处于中等水平,其中男生、高年级、自主选择志愿、专业前景期望好、专业认同感高、学习状态好的学生,其职业荣誉感更强.基于此,学校应该加强校内外协同培养,根据学生特点明确专业水平提升路径,加强专业认同教育,在职前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自豪感,为稳定幼师队伍、提升幼师素质打下坚实基础.
基于区域教育发展与质量提升,通过“结构性变革”推进学校文化、制度、课程、高效教学和德育等“五大体系”建设,形成“整体性联动”三大策略:使命担当,破解制约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问题的顶层谋划;系统集成,全面构建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精准发力,全面增强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行动力.在实践上引领学校五大体系建设殊途同归:突出文化在办学中的核心地位;发挥课程在办学中的基础作用;增强制度在办学中的保障功能;强化教学在办学的中心位置;坚守德育在办学中的育人价值.五大体系建设追求教育发展的大格局:高远的改革价值定位;
当前小学国际理解教育实践存在目标定位偏差、活动流于形式、课程实施困难等问题.提升小学国际理解教育质量,可从重构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的目标,丰富和完善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的活动形式等方式入手.
阅读的深度决定思维的范式.改善学生浅层化阅读状况,提升核心素养,需要深度阅读教学.本文以《格拉长大》为例,提出从“描述+评价”“联结+对照”“矛盾+反差”三个维度,引导学生从浅层阅读走向深度阅读,形成有效的深度阅读策略,以期在新的阅读场景亦能读有其法、思有其径.
儿童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会因生命生长抑或自然生存的一种“自身本原”而突显观察、画图、经验、方法等数学方面的“认知本能”.这些基于儿童立场的认知本能在其内心深处已然成为探索未知世界和数学奥秘的“专业方法”,表现为学生在学习数学新知概念过程中的“前置技能”,是学生建立和掌握数学概念意义过程中不可缺失的数学思维方法.因此,小学阶段数学概念的教学,不能忽略学生在数学观察、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中的“前置技能”.
随着疫苗接种工作的顺利推进,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国内经济逐步复苏但并不稳健.这其中暴露了中职生群体生涯焦虑显著增高、生涯规划未知迷茫、生涯自我效能感下降、生涯执行力不足、生涯适应力减弱等生涯发展困扰.本研究从积极期待、目标设定、动因促成、路径达成、反省调整五个维度针对学校以及生涯教育者整个主体提出解决对策,以提升中职生的生涯希望,为中职生在面临就业时更好地做出相应的调整.
地理图表是地理学的灵魂,思维导图可使繁杂的高中地理知识清晰化.二者整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地理课堂,引领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升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结合具体案例说明地理图表与思维导图有效整合的过程以及二者整合在不同的授课类型中的应用,以达到提高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素养的目的.
简而言之,阅读就是读者对文本进行理解.具体讲,阅读就是读者与以文本为代表的多方主体进行对话,并在对话过程中获得理解.理解就是读者带着原有的经验,对文本提供的信息、知识以及观点等进行加工,通过读者和文本的视域融合而实现意义建构.
期刊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在《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语文教育应该担负起立德树人的责任.作文教学,是语文教育重要的一环,它不应该只是单纯地培养学生运用母语进行表达的能力,更应教会学生做人.中考作文
期刊
基于破解制约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问题,通过顶层谋划,构建由学校文化体系、现代学校制度体系、课程体系、高效教学体系、德育体系等五大体系构成的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模式,形成规划指引、力量统整、效能优化、科研攻坚、诊断提质等区域推进策略,有效激发中小学教育创造力,促进区域办学品质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