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调查实习护生体面劳动感知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提高护士体面劳动感知以及护理工作价值感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1月—2021年8月采用体面劳动感知研究量表对307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实习护生体面劳动感知得分为(45.26±11.16)分,各维度中工作回报维度得分最低.多因素分析显示,第一志愿是否选择护理专业、对专业的态度以及护理组织氛围为实习护生体面劳动感知的影响因素(P<0.001).结论:实习护生体面劳动感知仍待进一步提高.第一志愿选择护理专业、对专业的喜欢程度越高以及护理组织氛围越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实习护生体面劳动感知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提高护士体面劳动感知以及护理工作价值感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1月—2021年8月采用体面劳动感知研究量表对307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实习护生体面劳动感知得分为(45.26±11.16)分,各维度中工作回报维度得分最低.多因素分析显示,第一志愿是否选择护理专业、对专业的态度以及护理组织氛围为实习护生体面劳动感知的影响因素(P<0.001).结论:实习护生体面劳动感知仍待进一步提高.第一志愿选择护理专业、对专业的喜欢程度越高以及护理组织氛围越好的护生体面劳动感知越高.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早产儿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关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住院且接受PICC置管的396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取前瞻性研究的方式观察患儿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情况,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396例早产儿中并发机械性静脉炎45例(11.36%);静脉炎分级为Ⅰ级18例(40.00%),Ⅱ级7例(15.56%),Ⅲ级20例(44.44%);患儿
在借鉴国内外部分医院个案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脑卒中个案管理模式.通过设置专职及兼职岗位进行规范化培训及考核、制定工作路径、工作职责及内容,为脑卒中病人提供持续性的全程照护服务,从而达到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病人及家属满意度的目的.旨在探索脑卒中个案管理师岗位设置模式及实施方法,为我国脑卒中个案管理师的规范化培训提供参考.
目的:探讨母亲孕期睡眠与婴儿早期夜间睡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医院2019年2月产科门诊就诊,并于2019年8月—2020年9月收治的孕产妇6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孕妇孕早期、孕中期及孕晚期的睡眠数据,并测定婴儿早期夜间睡眠数据,包括夜间总睡眠时间、最长连续睡眠时间、入睡潜伏期、睡眠效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母亲孕期睡眠与婴儿早期夜间睡眠的相关性.结果:母亲孕期睡眠质量(夜间总睡眠时间、最长连续睡眠时间、入睡潜伏期、入睡后清醒时间、睡眠效率)与婴儿早期夜间睡眠质量(夜间总睡眠时间、最长连续睡眠、睡眠
目的:探究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体外循环术后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4月在医院收治行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C PB)的3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对患儿进行资料收集和术后肌张力增高现状进行调查,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分析患儿C PB术后肌张力增高的相关影响因素,并探讨其护理对策.结果:C PB术后出现肌张力增高93例(31.05%),其中Ⅰ级38例(12.67%),Ⅰ+级26例(8.67%),Ⅱ级19例(6.33%),Ⅲ级7例(
目的:探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多巴胺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RD)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分析DBS治疗DRD病人的临床护理资料,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Hamilton焦虑症状量表(HAMA)、Hamilton抑郁症状量表(H AMD)、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分别于术前、术后及随访时对病人的临床症状、抑郁及焦虑症状、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结果:DRD病人术前、开机后1个月、3个月、6个月UPDRS-Ⅲ评分均较术前减低(均P<0.001);开机后3个月和6个月的HAMA、HAMD评分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