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早产儿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关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住院且接受PICC置管的396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取前瞻性研究的方式观察患儿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情况,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396例早产儿中并发机械性静脉炎45例(11.36%);静脉炎分级为Ⅰ级18例(40.00%),Ⅱ级7例(15.56%),Ⅲ级20例(44.44%);患儿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早产儿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关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住院且接受PICC置管的396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取前瞻性研究的方式观察患儿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情况,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396例早产儿中并发机械性静脉炎45例(11.36%);静脉炎分级为Ⅰ级18例(40.00%),Ⅱ级7例(15.56%),Ⅲ级20例(44.44%);患儿通过安普贴外敷、喜辽妥外涂后痊愈41例(91.11%),因静脉炎严重而拔管4例(8.8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体重、穿刺次数、置管途径、导管末端位置、置管时日龄的PICC置管早产儿并发机械性静脉炎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置管时体重、置管途径、穿刺次数是PICC置管早产儿并发机械性静脉炎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PICC置管早产儿出现机械性静脉炎有多因素综合作用,临床护理工作者应提升早产儿PICC置管护理质量,警惕机械性静脉炎出现的危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基于依从性曲线变化规律的分阶段健康指导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8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病病人根据透析时间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4例,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指导,观察组基于依从性曲线变化规律对病人实施健康指导,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遵医行为、自我护理能力及血液透析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遵医行为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合理饮食、控制液体摄入、血管通路维护、日常生活管理、规律运动、定期门诊随访)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及
目的:探究格林模式防护教育对手术室护士手术烟雾认知与防护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医院手术室给予常规防护教育的34名护士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医院手术室给予格林模式防护教育的34名护士作为观察组,两组护士均为同一组人员.比较两组手术室护士对手术烟雾认知水平、防护态度、防护情况、手术烟雾暴露程度与疼痛程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护士手术烟雾认知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护士手术烟雾防护态度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护士手术烟雾防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疾病认知、自我护理能力及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9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11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5例.对对照组病人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病人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疾病认知、自我护理能力、睡眠质量及甲状腺功能.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疾病认知评分为(17.73±1.49)分,高于对照组的(14.09±2.15)分(P<0.05),且其各项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也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