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隐喻的建构路径探索

来源 :地理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xiangr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隐喻成为教育学和地理学研究的热点,作为两者交叉学科的地理教学也应关注隐喻问题.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寻根朔源探究隐喻与地理教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地理教学隐喻可分为空间方位隐喻、实体隐喻和结构隐喻三种类型;最后,探索隐喻思维在地理教学中的实践方式与路径.
其他文献
以实际地理问题为载体的主题式复习,是对所学区域地理知识的重组过程,通过情境创设、问题驱动、互动探究,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稳定的、解决不同情境地理问题的综合思维素养,提高区域地理选考复习效率。
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系统、深入的培养过程.项目化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素养培养为导向
地理空间思维是地理学科核心思维能力之一,教材是渗透地理空间思维的重要载体.本文基于地理空间思维模型,以中图版新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一和选择性必修一为例,对教材中设置的
《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指导意见》指出:高中教师要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本文围绕三江源国家公园创设真实
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中学地理课程能在理论上落实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的培养,而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力度仍有待提升。本文以深圳湿地为依托,开展以“穿越湿地·我的家在红树林”为主题的地理实践活动,探索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地理学科品质和能力的方法。
北京颐和园是中国皇家园林鼎盛时期的杰出作品,它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一座皇家园林.本文以颐和园为例,采用项目式学习设计地理研学旅行活动,学生通过发现问题、确
传统的高三二轮复习重视知识的传授,以机械化“题海”战术为学习手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不足,难以适应新课改背景下的考试.本文基于深度学习的单元教学,从深度调查确定单元
新时代背景下地理课堂的教学更多关注真实情境下,整合意义关联的地理问题链,通过利于促进高阶思维发展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促进思维发展,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培育地理核心素养。本文以新人教版“喀斯特地貌”一课教学处理为例,从深度学习视角,提出“情境·问题”教学有效构建策略。
开展高中区域地理单元整体教学,有助于打破知识壁垒,将课程内容和知识体系结构化,建构区域认知框架,提炼学习方法,提升“区域认知”核心素养.本文以“俄罗斯”为例,通过整体
2019年3月,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李琳教授新作《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模式选择与机制研究——基于市场、产业、空间三维视角》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是李琳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基于市场、产业、空间三重维度的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模式选择及机制研究"的最终成果。该书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模式与机制为主题,以市场一体化—产业一体化—空间一体化为主线,对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论题展开探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