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opmy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国主义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千百年来,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已深深融入我们民族的意识、性格和文化中,成为全国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和团结奋斗的力量源泉。而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引导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被列为全国大学生公共必修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定,对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其最重要的宗旨就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当前要想加强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就不能忽视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这一个重要的阵地,因为在这段历史中有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爱国情感教育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把爱国情感教育作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大学必修思想政治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必需的,也是可行的。
  爱国主义是每一个公民对自己祖国怀有的一种崇高的情感。让学生了解并热爱自己的祖国,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光荣传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广大学生进行广泛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引导学生将爱国主义热情付诸行动,充分发挥历史教学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应当是我们每一个历史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爱国主义是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贯穿的内容。而我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更应利用学科优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尤其是在新的时期,学生眼界开阔、思维活跃、思想解放,敢于质疑反思,提出个人独到见解,这就要求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学必须创新,与时俱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但教育创新必须有基本的原则和要求,否则就会发生错误,把历史变成戏说,甚至对历史颠倒黑白。
  中国近现代史是指中国自1840年以来直至现在的160多年的历史。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正是要通过对我国近现代这160多年的历史的学习,使学生自觉地继承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传统和革命传统,发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毛泽东同志曾深沉地指出:“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一百年来,其优秀人物奋斗牺牲,前赴后继,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是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在教学中突出爱国主义精神教育,能使学生认识到无论何时、何地作为一名中国人始终要以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为重。
  《纲要》讲述的是中国近现代史,但它不是大学历史系本科的专业课,而是所有大学生公共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它不可能、也不必要对中国近现代史及其各个方面都作详尽的、展开的叙述和论证。教学的着力点,应当是在大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总体面貌和基本线索有一个大体了解的基础上,突出讲授有助于大学生做到“两个了解”、懂得“三个选择”的有关历史情况和历史经验。
  笔者认为在教学中作到坚持爱国主义教育的要求,就应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作到两个结合,寓理于史。爱国主义是一定历史范畴的社会意识,因此它是上下继承,不断丰富发展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着不同的特定内容。所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必须要做到两个结合。
  (一)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相结合
  中国近现代史是指中国自1840年以来直至现在的160多年的历史。所谓纵向比较,是指应当以讲授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与中国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即“两个了解”“三个选择”的有关历史情况和历史经验为重点,使大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总体面貌和基本线索有一个大体了解的基础。
  横向比较是指对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过程中出现的具体事件的分析与总结。
  近代史中应注意比较地主买办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的建国方案和政治主张,懂得就民主主义革命让位给新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的原因,认识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增强拥护党的领导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觉性。
  现代史中应联系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国内外环境,了解中国人民走上以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联系社会主义改造以后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懂得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正确性;进一步树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明确观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二)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等手段相结合
  教学中要注意方式、方法,要注意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的结合,以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讲述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讲到鸦片战争时,可组织学生观看《林则徐》《火烧圆明园》等影片,让学生感受民族危亡;讲到抗日战争时,可用多媒体让学生们观看日军攻入南京城和进行南京大屠杀时的一张张图片,让学生观看《东京审判》等影片,让学生了解日本侵略军对中华民族犯下的滔天罪行;讲到三大战役时可以让学生观看《大决战》等影片,感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的勇敢与坚毅。这种教学手段更直观地再现历史,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历史文化遗址可以使学生触景生情,切身感受百年来国家经历过的耻辱与变迁。如在讲抗日战争这段历史时组织学生参观卢沟桥,在讲到中共七大时可以让学生参观西柏坡纪念馆。在这个过程中让老师的讲述与具体的历史环境相结合,使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构成了一幅幅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画卷呈现在学生眼前,以引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作者单位: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其他文献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建筑防火研究所所长李引擎是我国著名的建筑防火专家,从事建筑防火科研和专项防火设计逾25年,业绩与成果卓著。作为该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他所取得
摘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是学生在高中阶段要重点学习的科目之一。通过高中语文教学不仅能够给学生大量的知识,而且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本文就如何通过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展开论述。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文教学;培养;人文精神  G633.3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是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使命,语文作为一名基础性学科,同时又作为一门能够有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特别是进入到 90年代以后 ,在国际学术界 ,全球化 ( globalization)迅速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据国外的一项研究显示 ,1 984年在世界 55个国家出版的 1 6 0 0种
本文试图在如何发挥工会群监网作用上进行探讨,为工会组织更好地围绕企业中心,发挥重要作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倪维斗,动力机械工程专家。1950年入清华大学,1957年在苏联莫斯科包曼高工获工程师学位,1962年在苏联列宁格勒加里宁高工学院获涡轮机械专业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1991年被选为国
一、思想状况与困境rn1,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文化素质状况.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愿望强烈,较第一代农民工,思维更为活跃,并且渴望获取更高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但由于自身
摘要:新课程倡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在历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分析问题积累知识的能力、收集历史信息的能力等。在历史教学中,历史情境的创设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高中历史教学的课堂质量。  关键字:新课标;历史教学;情境创设  G633.51  情境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教材和情境相结合,教师有目的的创设一些和教材相关的具体而形象的场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记多次对人才发展做出重要指示,强调振兴农业发展的根本是发展培养农村人才.要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必须要培养出新型职业农民.本文从农民中高
摘 要:在现代儿童教育体系中,我们呵护童心的本质实际上就是培养儿童人文精神,满足重塑社会人文价值的教育诉求。本文将从文学教育以及美术教育两个方面来浅谈如何培养儿童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儿童精神;文学活动;美术教学;人文精神培养;教育诉求  G623.75  引言  无论是知识教育,还是技术教育,都必须以人文精神教育为基础。然而在由技术理性所主宰的现代文明中,社会群体普遍只关注学校的知识性与技术性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上,国有企业如何轻装简行,在新经济时代中弯道超车,成为央企体制机制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难题.近年来受低油价的影响,各油田企业都处于寒冬期.企业职工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