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一节课的初始阶段,课堂引入环节不论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是优化授课内容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进行引入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本文主要从教材内容、文学作品、实物取材、视频图片、生活情境等方面探究了如何在课堂引入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创设情境;切入;主题;取材
在一些大型的公开课、观摩课、优质课、招聘面试试讲中,主讲人都会精心准备,挑选课程相关素材,尤其是高效课堂的引入环节,多以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为主,短短的两三分钟,却能激发起学生们的兴趣,引起评委们的关注,为进一步切入这节课的主题内容,做好铺垫.
记得2019年8月,在一次硕博选聘面试活动中,笔者有幸参加了数学、生物一组的面试并担任评委,当时有五位生物学科的主讲人的试讲令人印象深刻,深感他们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试讲时间为10分钟,试讲内容是“核酸”一节,五位主讲人都用到了创设情境,注重了引入环节.
情境一:电视剧《情满四合院》中,当剧中人娄晓娥携儿子何晓归来,四合院人见了无不认为何晓是“小傻柱”;
情境二:“同卵双胞胎姐妹”为什么长得特别像,外人乍见很难区分;
情景三:潜逃多年的犯罪嫌疑人,尽管整容、隐姓埋名,警方仍能证实其身份;
情境四:命案现场,从逃犯遗留的血迹仍能追索到真正的凶手;
情境五:想知道孩子是不是亲生的,做一次“亲子鉴定”即可.
五位主讲人同课异构,五种不同的引入,都水到渠成地切入主题“核酸”,同时暗示学生接下来要讲的知识点很重要,需要好好学习.
数学知识抽象、深奥,在讲授新课或复习课之前,更应创设情境,深入浅出,这样学生易于接受.下面梳理一下笔者的几点浅显见解.
一、从教材思考、探究、观察中取材“创设”
人教A版必修一“对数与对数运算”一节的思考:在2.1.2的例8中,我们能从关系y=13×1.01x中,算出任意一年x的人口总数.反之,如果问“哪一年的人口数可达到18亿,20亿,30亿……”,该如何解决?
思考上述问题,寻求解决方法,需要引入新的概念:“对数”.
同样,人教A版选修2-2“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一节的思考:方程x2 1=0在实数集中无解.联系从自然数系到实数系的扩充过程,你能设想一种方法,使这个方程有解吗?
要解决上述方程无实解问题,类比自然数系到实数系,引入虚数,将实数系扩充到复数系,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二、从文学作品中取材“创设”
人教A版必修五中“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一节,课本上举了一个例子,即“国际象棋与麦粒的故事”:“请在棋盘的第1个格子里放上1颗麦粒,第2个格子里放上2颗麦粒,第3个格子里放上4颗麦粒,依此类推,每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的2倍,直到第64个格子.”让我们一起分析一下共需要放多少颗麦粒.自然地引出了“1 2 22 … 263=?”切入这节课的主题.
唐代诗人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有一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邊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即旋风如“孤烟直上”.引申到数学学科,与人教A版必修二“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一节的主题内容相符.而“长河落日圆”也可以作为后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节的创设情境.
三、从触手可及的实物中取材“创设”
2018年11月,笔者参加了一次滨州市教师选聘面试,课题是人教A版必修一“指数函数及其性质”一节,在10分钟的试讲中,有位主讲人创设的情境是:拿一张A4白纸,先进行第一次对折,再进行第二次对折,照这样下去,当你第六次对折后,手中纸片的面积是原来白纸面积的多少几分之几?层数是多少?这样的情境引出了指数函数的两种情况y=12x与y=2x,接着从底数a
【关键词】创设情境;切入;主题;取材
在一些大型的公开课、观摩课、优质课、招聘面试试讲中,主讲人都会精心准备,挑选课程相关素材,尤其是高效课堂的引入环节,多以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为主,短短的两三分钟,却能激发起学生们的兴趣,引起评委们的关注,为进一步切入这节课的主题内容,做好铺垫.
记得2019年8月,在一次硕博选聘面试活动中,笔者有幸参加了数学、生物一组的面试并担任评委,当时有五位生物学科的主讲人的试讲令人印象深刻,深感他们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试讲时间为10分钟,试讲内容是“核酸”一节,五位主讲人都用到了创设情境,注重了引入环节.
情境一:电视剧《情满四合院》中,当剧中人娄晓娥携儿子何晓归来,四合院人见了无不认为何晓是“小傻柱”;
情境二:“同卵双胞胎姐妹”为什么长得特别像,外人乍见很难区分;
情景三:潜逃多年的犯罪嫌疑人,尽管整容、隐姓埋名,警方仍能证实其身份;
情境四:命案现场,从逃犯遗留的血迹仍能追索到真正的凶手;
情境五:想知道孩子是不是亲生的,做一次“亲子鉴定”即可.
五位主讲人同课异构,五种不同的引入,都水到渠成地切入主题“核酸”,同时暗示学生接下来要讲的知识点很重要,需要好好学习.
数学知识抽象、深奥,在讲授新课或复习课之前,更应创设情境,深入浅出,这样学生易于接受.下面梳理一下笔者的几点浅显见解.
一、从教材思考、探究、观察中取材“创设”
人教A版必修一“对数与对数运算”一节的思考:在2.1.2的例8中,我们能从关系y=13×1.01x中,算出任意一年x的人口总数.反之,如果问“哪一年的人口数可达到18亿,20亿,30亿……”,该如何解决?
思考上述问题,寻求解决方法,需要引入新的概念:“对数”.
同样,人教A版选修2-2“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一节的思考:方程x2 1=0在实数集中无解.联系从自然数系到实数系的扩充过程,你能设想一种方法,使这个方程有解吗?
要解决上述方程无实解问题,类比自然数系到实数系,引入虚数,将实数系扩充到复数系,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二、从文学作品中取材“创设”
人教A版必修五中“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一节,课本上举了一个例子,即“国际象棋与麦粒的故事”:“请在棋盘的第1个格子里放上1颗麦粒,第2个格子里放上2颗麦粒,第3个格子里放上4颗麦粒,依此类推,每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的2倍,直到第64个格子.”让我们一起分析一下共需要放多少颗麦粒.自然地引出了“1 2 22 … 263=?”切入这节课的主题.
唐代诗人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有一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邊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即旋风如“孤烟直上”.引申到数学学科,与人教A版必修二“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一节的主题内容相符.而“长河落日圆”也可以作为后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节的创设情境.
三、从触手可及的实物中取材“创设”
2018年11月,笔者参加了一次滨州市教师选聘面试,课题是人教A版必修一“指数函数及其性质”一节,在10分钟的试讲中,有位主讲人创设的情境是:拿一张A4白纸,先进行第一次对折,再进行第二次对折,照这样下去,当你第六次对折后,手中纸片的面积是原来白纸面积的多少几分之几?层数是多少?这样的情境引出了指数函数的两种情况y=12x与y=2x,接着从底数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