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美”立德 生态育人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wayd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阐明南宁市位子渌小学提出的“生命、生活、生态”三生教育理念,阐述通过推行学校“三生”教育理念、构建“六美”生态德育体系、形成生态教育跨学科学习气氛、将生态特色相交融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四个方面开展生态教育,以发挥综合育人作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六美”立德 生态育人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9-0016-02
  中小学生是未来生态文明及生态环保的生力军,开展生态教育,让生态理念在中小学生当中落地生根。生态教育是学校主动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提出的关注“生命、生活、生态”的教育。在推进生态育人的过程中,以培养未来“生态人”为目标,坚持“将德育放进生态校园”的德育理念,建构“六美立德”生态德育体系,形成生态教育跨学科发展、面向未来的“生态+STEAM”课程,将“自然的绿色”“人文的绿色”和“科技的绿色”有机融合,培养具有生态素养和生态能力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根据教育生态学理论,创新育人模式,提出了“生命、生活、生态”“三生”教育理念,坚守教育之道,构建新时代学校发展的新样态。学校教育要倡导敬畏生命、敬畏自然的生命观,以生命育生命,走近生命、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完善生命,使师生过上一种完善的、健康的、智慧的学校生活,让师生的生活天空充满阳光和快乐,让校园成为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成长的乐土。学校应当是一个自然、丰富、开放、包容、温馨、有序、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并实践。
  一、构建“六美”立德生态德育体系
  生态德育是指学生在与所在地域生态环境的互动中,实现自我道德教育和自我发展的一种形态,自觉形成生态文明素养。学校通过“学校—班级—个人”三个维度,构建生态德育体系。
  在学校层面,推进生态“六美”立德,即明德之美、博学之美、笃行之美、身心之美、合力之美、生态之美,立德树人。其具体表现为,明德之美践于行、博学之美入我心、笃行之美你我他、身心之美促成长、合力之美共发展、生态之美话未来。通过系列德育活动,促进学校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社会和谐相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实现大生态育人目标。
  在班级层面,建立“三净”生态班级,即班级恬净、环境洁净、关系明净。各班开展“搬来一盆花,增添一丝绿,送来一阵香,贡献一份力”的营建生态教室主题活动,书架上、讲台上、窗台上、走廊里,绿色盆景让学习环境弥漫着大自然的生态气息。家长、学生、老师一起利用旧物,变废为宝创作出“我们的未来”DIY创意空间,让教室创意满满、期待无限。学校重视建设“三净”生态班级,注重师生、生生、家校德育交融,使德育更立体化,全方位地培育学生。
  在个人层面,落实“六个一”,即讲一个生态故事、传一份生态理念、践一次生态行为、写一篇生态作业、创一件生态作品、赞一个生态榜样。学校以“六个一”教育行动引导学生在与所在地域生态、学校生态的探究、考察、寻访、体验互动中,实现自我道德教育和道德自我发展,形成生态文明素养。(如图1所示)
  二、形成生态教育跨学科学习
  生态理念需要课程支撑,课程是生态教育的有效载体。在课程目标上,我们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生态育人实践理念进行梳理、解构与熔融,在跨学科知识应用的基础上把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协作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确定为生态教育的目标。在构建要素方面,围绕目标将教育资源(教师、空间与装备)、教育对象(学生)、教育内容(课程)三方面要素进行整合。学校依托区域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和社会经济文化生态资源,从立德树人目标的整体出发,在课程方案中纳入学校发展的新内涵,满足“立德树人”“核心素养”培育的课程改革新要求;基于“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的课程理念,构建生态教育跨学科课程群。课程围绕两个板块、三个层次展开。两个板块即学科拓展课程板块、主题式跨学科整合课程板块,其中,学科拓展课程将生态教育融于各学科中,并与跨学科学习、项目式学习、STEM教育、创客教育有机整合;主题式跨学科整合课程板块围绕校园、庭园、田园“三园”进行教学,研发了生态科普体验课程、生态综合实践课程、乡情项目式学习课程,其中,生态科普体验课程细分为“探·寻家园”和“探·访田园”内容,生态教育综合实践课程细分为“探·享生活”“探·研非遗”内容,乡情项目式学习课程细分为“我与环境——心圩江湿地公园”“我与生活——最美二十四节气”“我与未来——生态与STEM”内容,形成了相关教材、微课、活动任务单等资源。同时,以生态道德教育的主阵地——课堂为载体,在各学科中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生态环境的基础知识,并对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开展生态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生态道德意识,规范学生的生态行为。在这样的理念下,学校为学生构建学习、思考、探究、交流、评价的平台,使学生找到学习的快乐,找到学习的自信,并不断地超越自我。(如图2所示)
  三、生态特色相交融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注重跨学科的融合能力和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将生态教育与STEAM相融合,以丰富多元化的生态校本课程建设去推动和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学校按照要求,从学生生活、实践活动上确定生态选题,内容涵盖科学的、技术的、工程的、艺术的、数学的STEAM课程体系,并通过“创设情境——确定主题、创意构想——作品创作、测试迭代——发布分享、评价反思——技术应用”的“八步法”创客教育,形成校园植物学、创意空间、智能滴灌系统、智能垃圾分类处理器、智能台灯等生态教育的项目式学习体系。在学习中,学生通过思维碰撞、动手创作、实践研究,不断提升综合素养,为将来进入更高层次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图3所示)
  生态教育是以人本为核心,以学生的人生发展为目标,整合学习、生活、社会等相关的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学校以生态教育为突破点,创新育人方法,打破学科壁垒,构建主题式跨学科整合课程,将“多层次课程,项目化学习”有机整合,形成多元化、选择性、开放式的生态育人模式,让生态教育发挥其综合育人作用,成为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核心素养”培养任务的有效载体,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经过开展生态教育之后,我们对学生进行跟踪分析比对,发现学生在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沟通能力等方面都有了较大提升,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明显增强,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家乡的人文情怀。
  【参考文献】
  [1]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李華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德育思想析论[J].理论导刊,2014(8).
  [3]王志南.基于儿童立场的生态道德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6(8).
  [4]宋晔,牛宇帆.人性复归新思路:生态德育——基于生态伦理的德育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7(2).
  [5]裴伟.实施生态德育 构建生态校园[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322(9).
  注:本文系2020年南宁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生态教育:薄弱小学综合育人体系的创新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黄云霏,女,汉族,一级教师,学士学位,现就职于南宁市位子渌小学,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责编 李 唐)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沙滩上的童话》教学为例,论述将沙盘游戏融入低年级写话教学的策略,通过梳理教材内容,寻找到沙盘游戏与创编童话故事融合的内容;研读教材,明确教学的难点;在教学实践中探寻融合教学的具体方法;在课后总结反思融合的效果,以丰富低年级写话素材,提升学生的童话故事创编能力。  【关键词】沙盘游戏 童话故事 创编 《沙滩上的童话》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幼儿园科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策略,结合“春天的鸟声”科学活动的设计,提出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构建“引发问题—解决问题—衍生问题”的三步教学流程,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幼儿园 科学活动 春天的鸟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3-0082-02  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儿童参与多种活动形式的教育过程。在幼儿集
期刊
【摘要】本文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为例,论述“少讲多引”策略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建议教师通过预设阅读任务、渗透阅读思路、以问题导读等具体方式,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少讲多引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3-0070-02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阅读中能够习得语文知识,
期刊
【摘要】本文以《合并同类项》教学设计为例,阐述在初中数学教学融入信息技术的途径,认为可以在导入环节运用视频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开展游戏教学以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与应用,借助微課突破学生易错点,从而增强初中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数学 《合并同类项》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
期刊
【摘要】本文阐明切块拼接法的具体做法,以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春》教学为例,阐述切块拼接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并对教学进行总结,认为这样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表现欲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让学生的学习兴奋情绪得以持续,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切块拼接法 初中语文 《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
期刊
【摘要】本文以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提问策略”单元教学为例,论述让学生敢于提问、高效提问、自主提问、善于提问的阅读教学策略,以培养学生的提问习惯和能力。  【关键词】语文单元教学 提问策略 提问习惯 提问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3-0101-02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一栏中特别强调:“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
期刊
【摘要】本文以《平方差公式》教学为例,论述数学活动设计的策略,提出情境设计启动主体学习思维、精选活动形式建立主体学习意识、增加活动内容加深学生认知、推出训练活动生成主体学习能力等教学建议,以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 《平方差公式》 教学活动 学习主体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3-0134-02  数学活动设计要考虑学生的
期刊
【摘要】本文以“梯形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为例,论述以问题引导学生自觉学习的方法,建议教师铺垫提问,营造学生自觉学习的氛围;引入提问,引导学生自觉构建学习目标;探究提问,吸引学生自觉参与学习过程;应用提问,促进学生自主思考、探索、创新;回顾提问,指导学生自觉总结活动经验。  【关键词】小学数学 问题引导 生命自觉 梯形的认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
期刊
【摘要】本文以2020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学业水平考试为例,阐述命题的目标、立意、思路以及命题的过程,以帮助教师能更好地了解考试的本质、理解教材与课标的内涵,更好地进行日常教学并做好中考备考,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学业水平考试 命题 课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0450-9889(2021)13-0130-02  《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小学数学课堂的导入方法,建议教师灵活运用童话故事导入、古典名著导入、生活情境导入、游戏活动导入、实践操作导入、现代信息技术导入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动性,进而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 导入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3-0146-02  课前导入是一节课的首要环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