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域活动中用苏州童谣培养幼儿音乐表现的策略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ll0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音乐表现的培养是现代幼儿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也越来越被幼儿教育工作者们为之重视。区域活动作为幼儿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幼儿音乐表现的良好时机。以苏州方言为基础进行提炼创作与传唱的苏州童谣极富童趣,为幼儿所喜爱。通过在区域活动中用各类苏州童谣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兴趣及能力,有意识地利用苏州童谣在区域活动中对幼儿音乐表现进行培养,将情境、情趣、情感三方面紧密结合,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在充分欣赏学习和表现苏州童谣的同时也积极促进幼儿在音乐体验和表现的多方面发展。
  关键词:苏州童谣;区域活动;音乐表现
  中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大凡健康的儿童无论是游戏、散步或工作,他们本能的都爱唱歌,表现出音乐的律动。”幼儿音乐表现的培养是现代幼儿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也越来越被幼儿教育工作者们为之重视。幼儿园区域活动作为幼儿一日活动中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培养幼儿音乐表现的良好机会。以苏州方言为基础进行提炼创作与传唱的苏州童谣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和乡土气息的同时还不失童趣,为幼儿所喜爱。教师有意识地选择和使用苏州童谣在区域活动中对幼儿音乐表现进行培养,通过情境、情趣、情感三方面的紧密结合来逐步提升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一、 在区域活动中用苏州童谣培养幼儿音乐表现时情境的设置
  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苏州童谣内容去使用多种素材对区域的环境进行设置,为幼儿的音乐表现活动提供创作基础、灵感和辅助。如当幼儿在小舞台表演区中表演苏州童谣《姑苏小吃》时,教师可打造简易的姑苏小吃街情境帮助幼儿融入表演状态,小吃的道具也能让幼儿更真情实感的去发挥表现。在安排这些情景内容时教师也要适当地为幼儿进行留白。留白不仅是指区域活动中情境空间的留白,还包括想法的留白。教师只需在情境的创设中提供一些适当材料与简单框架,留出大部分的场地和空间让幼儿自己确定音乐游戏的主题及布置音乐游戏场地的主动权,不局限幼儿的表现形式和思维,让幼儿自己选择需要的材料或制作在区域活动时所需的材料。
  二、 在区域活动中用苏州童谣培养幼儿音乐表现的多种情趣方式
  (一) 角色扮演的代入式情趣方式
  对幼儿区域活动来说,让幼儿使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去融入活动当中,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情趣方式。比如在幼儿欣赏表演苏州童谣《两只羊》活动中时,幼儿可分角色扮演白羊、黑羊来进行念唱童谣,这样幼儿的表演兴趣也就提高了。
  (二) 将音乐与意象结合的情趣方式
  区域活动时,教师在选择苏州童谣时可以尽量选择儿歌内容、旋律、体裁、形式、结构、风格等都能贴近幼儿生活的教材。教师若能用生动的比喻将幼儿感兴趣的意象与音乐结合起来,让音乐活动充满一定的情趣,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激情及动力。
  (三) 从模仿到理解的情趣方式
  对于幼儿来说,感知规律是从感知到理解,从模仿到创造,在创造中情感得到升华。如在区域活动中表演苏州童谣“杠铃杠铃马来哉”时,要求幼儿的动作要随着音乐旋律的变化所表现出的肢体动作符合音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和力度。在掌握基本动作后,幼儿可添加、替换掉原先表演中的动作,根据自己的理解加入新想法。
  三、 在区域活动中用苏州童谣培养幼儿音乐表现的情感体验
  情感因素在幼儿的音乐活动中同样扮演着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由于音乐艺术的特点,幼儿自然会产生出各种不同情感。教师在艺术表现中良好调动和利用情感因素的作用去激起幼儿在情感上的共鸣,将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和感情素质。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可利用一些适宜的苏州童谣内容引导幼儿进入熟悉的情感模式。想要培养幼儿音乐表现的良好情感体验,就必须根据每个苏州童谣内容对每个音乐活动进行精心设计,使之情节化,促使幼儿对音乐的体验符合音乐其本身的情感特质,这样就能让幼儿从一个陌生的主题走向一个熟悉的、感知的、进程性的意境中去。这样的意境不仅让幼儿有了更好的音乐体验和表现,也能激发幼儿对音乐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使区域中的音乐活动更为有效有序的顺利进行。比如教孩子表演苏州童谣《摇啊摇》时,把亲情和故事的情节化为一体,把这首苏州童谣设计成一个温馨又带点诙谐的故事,并根据故事气氛去逐步引导幼儿在音乐表现所展现的表情、肢体动作等,从而让幼儿切身感受到音乐中所蕴含的感情。
  不断更新的苏州地方童谣,激发起幼儿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在区域活动中用各类苏州童谣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兴趣及能力,有意识地利用苏州童谣在区域活动中对幼儿音乐表现进行培养,将情境、情趣、情感三方面紧密结合,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在充分欣赏学习和表现苏州童谣的同时也积极促进幼儿在音乐体验和表现的多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晨妍,钱晔,邵跃飞.立足于“情趣”的幼儿园艺术活动课程评价[J].浙江教育科学,2016(2):56-58.
  [2]王倩云.情趣课堂快乐相伴[J].才智,2015(14):76.
  [3]秦雪娇.幼儿教学情境创设的原则与方法探析[J].赤子(上中旬),2015(1):282.
  [4]孙建国.论儿童文学促进幼儿情感发展及其优化策略[J].教育文化论坛,2013(6):41-46.
  [5]陈霖.幼儿情感教育的价值及指導策略[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4):125-128.
  作者简介:
  薛智燕,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市相城区北桥中心幼儿园。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美术学科在小学素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学生审美能力、创造新能力以及核心素养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促进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在教学中既要教会学生基本技能和技巧,还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创造力。本文就是以在教学中合理地运用教学评价,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提高学生审美观点,从而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微课教学模式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当中的应用效果越来越明显,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本文主要探讨微课教学模式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当中的应用,在明确微课教学模式优点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教学应用策略,指导教学的实施。  关键词:微课;农村;初中物理;教学;应用  微课教学模式是一种较新的教学模式,该
摘 要:初三化学在中考复习时,很多老师会面临一些问题,如基础知识零散,学生学习程度两极分化,化学实验重现的困难等等。而微课是近几年受到广大师生欢迎的教学形式。本文从初三化学学科特点出发,结合微课的特点,谈谈微课在初中化学中考复习时的几点尝试和分析。  关键词:初中化学;中考复习;微课  近几年,微课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各种各样形式的微课慢慢地进入了我们的课堂。微课是指根据一定的目标,针对一定的群
摘 要:班主任工作在学校教育中影响深远,对学生美好心灵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班主任;德育工作;素质教育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中小学德育在不同程度上被忽视了。许多教师重视教学胜于育人,重视智育胜于德育,片面追求学业考试成绩和入学率。认为只要得到好成绩,就会一俊遮百丑。这种功利主义的思想倾向,导致学校德育教育的实施力度不够。此外,不良家庭教育的影响和一些
摘 要:初中阶段化学的知识较为抽象,学生本身在化学接触的时间就存在劣势,生活中的化学知识虽然存在,但与学生的日常衔接性较强的内容少之又少,学生缺乏化学的观察、逻辑等思维能力,因此在互动的过程中就较为被动,教师可通过素质教育环境下的创新思考,在课堂上转化角色定位,让学生走上主动的求知舞台,徜徉在化学的视域中积极的展开联想,摸索化学的规律,基于互动形成独立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潜能。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
摘 要:由于初高中化学教材不是无缝对接,刚升入高中的学生难学,教师难教。本文分析了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差异,相应知识点的联系,介绍了通过安排初高中教学衔接周以及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探究式的学习等措施,使初高中化学教学平稳过渡。  关键词:初高中;化学;教材;衔接  刚升入高中时许多学生踌躇满志,但很快因不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对学习化学失去了兴趣,成绩倒退,过早出现分化现象。同时也有许多
摘 要:小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是以班级为单位的,班主任肩负着班级管理的重任,管理的成效直接影响着每个学生的发展,小学教师在进行班主任管理的时候,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关心和包容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让学生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这样才能提高班级管理水平。本篇文章主要对小学教师班主任管理面临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供了优化班级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教师;班
摘 要:在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作为幼儿教师,应当注重幼儿区域活动环境的营造,并借助创设适宜幼儿成长的环境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在此基础上,再通过低结构材料的投放,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主地玩,既能够开发幼儿的动脑与拓展思维,还能促进幼儿的人际交往意识的培育,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低结构材料;幼儿区域;活动;应用  自主性区域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主要功能即为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愉悦的环境下感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德育教育也被提上工作日程,成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予以重视并落实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德”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关键,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甚至高于智育教育。作为班级的管理者,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效渗透德育教育,从多个方面入手提升德育教育实效性,实现基础教育改革的优化。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实施策略  小学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