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反思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auv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何在新课标理念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目前课改热点问题之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教师所共同追求的目标。只有潜心钻研,勇于探索与思考,才能最终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兴趣;情境;过程;有效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如何在把握新课标理念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目前课改热点问题之一。那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兴趣——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欲望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尤其是低年级儿童,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往往影响到课堂学习效果,为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对学习材料感兴趣。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一册的《求未知加数》时,我创设了“猜扑克牌”的游戏情境:教师首先拿两张扑克牌,让学生猜猜两张牌分别是几。学生兴趣很高,纷纷举手告诉老师他心中的答案。其次告诉他们这两张牌的和是8,这下,举手的学生更多了,而且答案也更加的统一,出现了以下4种情况:A与7;2与6,3与5,4与4。第三我告诉他们其中的一张牌为2,这时,几乎是全班的小朋友都举手了,而且喊出了答案6。这个情境的设计,不但了解了学生,把握了教学起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参与学习,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欲望。
  二、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
  数学教学实践中,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充满诱惑或新奇的问题情境。精心创设与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环境来感受数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逐步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潜能。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创设问题情景模式,有效激发学习潜能,是促成数学课堂教学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转化的必要前提。例如,在“圆的认识”第二节课中,为了掌握“同圆或等圆的半径长度都相等”的知识点,我们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用课件出示一组各种车辆的画面,并提出问题:为什么自行车、三轮车、汽车、火车等车辆的轮子都是圆形的?而不做成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形呢?设计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很快把学生的思想调整到学习状态,使其思维活跃起来。先让学生进行猜测,提出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师演示课件来验证学生的猜想,通过演示和设问,将圆与正方形、长方形、椭圆进行对比学习,一系列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数学,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明白了数学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过程——要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数学活动应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活动。因此,教师要从“以学论教”的理念出发,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课堂教学。
  学生能否真正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取决于新知是教师的给予还是自身探求而获得。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优化教学过程,实施开放式教学,把课堂营造成学生的数学活动场景,把数学知识的学习运用过程设计成一定的活动,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求知、在活动中发现创新,提高学习活动效率。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索性学习活动,让他们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有所发现,并能对自己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掌握科学探索和研究的方法。教学中可让学生联系生活环境,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师生共同研讨等探索性活动,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水平。例如,教学第七册《可能性》时,我为学生设计了多种不同层次的、生动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如抽奖、摸球、涂色、抽签等。通过创设这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试验、探索与交流的数学活动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丰富起对不确定及确定现象的体验。
  四、合作——让学生共同进步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数学课堂中学生的参与程度。数学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离开了学生的参与,课堂教学就难以畅通地进行,在小组中学生能主动操作、观察、思考、讨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增多;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让每个学生明确讨论的内容、要求之后,可采取小组学习讨论的形式,以2---4人一组为标准,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個别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再给组内成员一个特殊的身份,一项特殊的职责,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全班分小组讨论之时,教师关心每一小组的讨论情况,同时有重点地参与一、两个小组的讨论。学生通过小组内的相互帮助,共同商讨,不仅对所学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学习的自主性也得到了充分展现。在小组讨论之后,学生热情高涨,教师应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开展组间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展示自我,肯定学生的独到见解和鼓励学生的相互争辩。通过议论,争辩,让学生在摄取信息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增强了学生主动参加评价与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这种形式的交流,对于摄取信息能力强的学生来说是一种鼓励、肯定;对摄取信息能力稍弱的学生来说,则是一种启发、帮助。学生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必然更会学习,更喜欢学习,学习信心也就更足。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数学知识。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我们潜心钻研,勇于探索与思考,最终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其他文献
在我国,一稿多投是一种不道德行为,同时也是违法行为,这几乎已成了一条定论。然而,这种现象却普遍存在,屡禁不止。作者对这一现象从法律和社会两种角度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指出应从另
摘 要:加强学校德育工作要坚持围绕“为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奠基”这一德育理念,不断完善组织机构,强化制度建设,培养骨干教师,加强德育科研,优化育人环境,畅通德育渠道,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和道德品质,为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奠基。  关键词:学校;德育;孩子;健康成长;奠基  我校建于1963年,为四川省首批办好的重点小学,现有小学教学班24个,学生1291人,教职工86人,大专以上学历近96%(其中本科33
文章分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党执政的内在联系 ,从党执政的角度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的必然性 ,进而指出党在长期执政过程中毫不
一个等式的应用
摘 要: 数学分析是高等院校数学专业的基础课,它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对数学分析的教与学提出了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 数学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数学分析作为数学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该课程的内容包含一套抽象而又严谨的理论,对于初学者来,有一些困难.而且对数学专业的其他后继课程,例如:实变函数,复变函数,常微分方程,泛函分析
当我独自伫立在高一(17)班的阳台上,看着偌大的操场上模糊不清的身影们来来往往。我确信,正如我不认识他们一样,他们对我也一无所知。曾经风雨同舟的朋友早已各奔东西,曾经被我深深厌恶的初中也只能在梦中飘摇,在这个陌生的环境中,我像日暮时分的老婆婆一样,寻找记忆深处的画面。    我的母校    第一次对进入这所高中,看见一幢幢雄伟的建筑物,母校那破落的惨淡景象便浮现在眼前,与这所县重点高中相比,它差太
本文重点研究我国独立学院社会分享的办学状况,在研究对我国独立学院社会分享的基本情况论述的基础上,就目前我国独立学院在社会分享办学上所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对成都信息工程
目前,对于日益显著的高收入群体──“三陪”小姐是否征税已引起不少争论,依税收财政作用和税法公平原则,联系法律和道德各方面因素.笔者拟从分析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两方面探讨。
2019年4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时指出:“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务必一鼓作气、顽强作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十
期刊
随着我国的经济以及国民教育不断发展,各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生人数日益增多。国民的整体素质教育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国却面临着一个更大的难题——大学生的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