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孔导度,表面温度的环境响应模型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气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470479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要综述60年代以来国内外有关气孔导度和植物表面温度的各类环境响应模型,讨论了模拟模型中存在的问题,并做了初步展望。其中主要包括气孔导度的多因子阶乘模型和组合因子模型,植被表面温度模拟的微气象模型。
其他文献
从农田水量平衡出发,把彭曼公式和桑斯维特水分区划方法结合起来,利用基本气象资料,计算了晋东南地区冬小麦需水量,土壤有效水分储存量,麦田实际耗水量,据此分析了本区旱地麦田水分
探讨了早春季节塑料大棚内温度、湿度等气象条件对番茄果实膨大的影响,以及棚内光照度的分布情况。
本文通过分析工件静止,假设在数控编程和数控加工所起的作用。说明它是利用工件坐标系编程的前提,并给出了数控机床坐标系的直观描述。分析数控系统能将工件坐标系中的坐标数
绞股蓝生长起点温度3-5℃,适宜长生温度23-28℃,出现连续3-5d的零下低温天气会有冻害;适宜生长土壤湿度30-40%,下限20%,受渍黄蔫60%;在土壤保持湿润状况条件下,绞股蓝产量以全日照处理高,供水不足或易受旱田块
亏水和缺肥是防碍旱区农田水分利用率提高的两大影响因素。本文以北方旱地农业寿阳试验区的肥力梯度试验数据,揭示出施量和水分利用率为典型的抛物线关系,由此推导出求算最大和
许多重要的细胞过程如信号转导、转运、细胞运动以及多数调节机制均由蛋白-蛋白之间的相可作用介导,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物理上是通过在两个相互作用蛋白之间形成接触面的
应用Microsoft C、Foxbase、QuickBASIC、MASM等语言,以当前农业气象业务和服务工作内容为基础,建成了集农业气象实时情报的自动转报、自动译报和绘图、作物产量预报、农业气象数据库及微机远程传输于一体的多
应用黄土高原地区72站60-80年代的气象条件,分析了气候变化对玉米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整个黄土高原80年代年平均气温有变暖趋热,但影响玉米生产期内的温度并没有增高,反面有所降
用天文周期中大气能量场形成的季预报方法,在我国以夏汛为主的44年历史及实际预报试验检验基础上,对照涡度场分析计算,肯定了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的大气涡度起始场中存在着涡能后滞现
运用作者建立的羊草生长动态模拟模型进行若干数值试验,探讨了气象因子温度,土壤湿度,太阳辐射不同年际的变化对羊草种群产量形成的影响;把动态模型计算出的产量作为“实际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