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式发展研究

来源 :中国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式发展反映了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本质要求,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方向性问题,也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问题;并为确立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支撑提供了客观依据。内涵式发展强调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在禀赋、内部动力、内部潜力和内部创造力的不断优化重组;注重人才培养模式资源整合和“内在关系”的自发组织、自觉调控、结构调整;从而促进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站在“转型升级”发展的转折点上;如何巩固发扬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优势”,并将其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语言经济学相关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式建设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语言经济学;内涵式发展
  [DOI]10.13939/j.cnki.zgsc.2020.25.174
  1 引言
  语言经济学是语言和经济交叉领域的理论概括,商务英语也是这两个领域交叉部分的知识。语言经济学作为语言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理论,说明了商务与英语的学科关系;是商务英语知识学科体系具有基础性支撑、解释和规范功能的理论平台(邹诗鵬,2006)。语言经济学相关理论为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式发展提供了初步的“经济学分析框架”。在经济全球化和开放型经济的时代背景下,语言经济学的“语言经济价值理论”“人力资本理论”“语言与经济发展关系理论”“供给侧理论”具体指向学科建设的核心区域;在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内部建设的基础理论。探究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式发展的理论依据,从语言经济学的视角研究人才培养模式内部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问题;这是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与语言经济学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有益尝试,对于推动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式发展具有建设性意义。
  2 内涵式发展——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课题
   基于语言经济学的视角,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基本的问题是“可持续性发展”。因为只有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和“开放发展”中才能解决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梁承忠、庄竞,2013)。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式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在商务英语领域的具体体现(张卫良、姜国俊,2013)。“内涵式发展”反映了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本质要求,是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方向性问题,也是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并确立了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支撑。
  “捆绑起来的舢板不等于是航空母舰。”必须冷静地看到这样一个实际情况:即在一段时期内,商务英语专业之所以有较高的增长速度,主要是基于国际和国内需求的拉动作用,是一种“数量型”的外延扩张状态。我国商务英语教育正处于一种多元化、粗放型的规模扩张状态,急需进行规范与专业内涵建设(莫再树、孙文娟,2010)。内涵式发展是发展结构模式的一种类型,是以事物的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内涵式发展道路主要通过内部的深入改革,激发活力,增强实力,提高竞争力,在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中,逐步实现实质性的跨越式发展(朱珍华,2013)。
  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由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这是商务英语教育的必经之路。商务英语应该在认真总结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构建反映商务英语内在发展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商务英语研究的关键问题,这一问题关系到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成败,关系到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评价”(莫在树,2008)。商务英语应强化教育质量意识,摒弃外延式发展思维,转入内涵式发展轨道(郭毅靖、赵雪琛,2013)。根据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目前的实际情况,着重提出以下观点。
  (1)商务英语培养目标应该从纯粹需求导向型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逐渐向全面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转变(莫在树,2012),其价值目标取向从单纯对外贸易的实践者逐渐向培养能引领现代经济建设的精英人才转变。内涵式发展提出了人才培养的核心课题:商务英语兼有语言学科的人文属性和经济学科的社会属性,理所当然要承担“人文教育”的社会功能,承担神圣的教育使命。
  “内涵式发展”的本质就是追求人的发展。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张银山,2013);“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是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式发展的思想基础和核心内容。学界正在酝酿“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育质量国家标准”(简称“国标”)。“国标”明确提出:培养英语基本功扎实,具有国际视野和人文素养,掌握语言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国际商法)等相关基础理论和知识,熟悉国际商务的通行规则和惯例,具备英语应用能力、商务实践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和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能从事国际商务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王立非,2015)。“国标”对于指导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问题被认定为商务与英语交叉平衡问题(翁凤翔、翁静乐,2012)。说到底,就是商务英语培养目标定位问题;即培养什么样的人?是职业化人才还是研究型人才?是商科知识(技能)为主还是英语知识(技能)为主?这样的问题成为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式建设的基本问题。研究表明:商务英语专业既然具有“ESP”的属性,就要建立“语言为基础、商务为中心、实践为目标”的培养模式;并以培养“精英语、懂商务、会操作”的高技能复合型现代涉外管理人才为主要目标(汤朝菊、马玉玲、杜佳洋、唐懿梅,2014)。
  (3)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要体现出“跨文化、跨语言、跨学科”综合特色,为实现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做贡献。商务英语专业具有语言和商科的双重專业优势;开办商务英语专业的高等院校涉及全国各个行业,各个院校分别处于“一带一路”的区域,具有“无缝对接”经济战略支点的地域和行业优势;很多院校具有“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办学特色,且有一些成功的人才培养经验。各个院校应该主动地承担“一带一路”的经济研究项目,形成一个全方位参与国家“一带一路”经济发展布局的人才培养模式。   商务英语要根据“一带一路”发展经济倡议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和专业设置;增加如自由贸易区、跨境电子商务、信息技术、国际物流、国际工程、工程服务、国际投资、国别文化等专业和研究方向;为“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和专业技能支持。
  3 语言经济学相关理论——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式发展的理论依据
   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式发展研究来源于客观实践。但是,对于这些实践提出的问题,单单从语言学科或者商务学科的角度进行研究,肯定是不充分的研究,也是难以自圆其说的。因为研究“复合型人力资本建设”“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供给侧改革”“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式发展”等问题,必须要有多种学科的理论(原理)作为指导,从而做出合乎学科发展规律的科学论证。语言经济学对于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式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语言价值理论”“人力资本理论”“语言与经济发展关系理论”“语言与制度理论”“供给侧改革理论”等,在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1 语言经济价值理论体现了商务英语的社会经济价值
  商务英语的经济价值是语言经济学研究的主题。商务英语语言能力作为一种人力资本日益重要,其个人及社会语言价值、市场及非市场的语言收益日益增加。学界逐步认识到了商务英语人才在改革开放中的作用,这是商务英语的宏观语言经济价值的最高体现(莫在树,2014)。按照语言经济学的观点,商务英语是具有价值、成本、收益的社会资源;商务语言既有工具属性,还有资源属性、经济属性、文化属性、政治属性等;商务英语的语言资源不仅有文化价值,而且还有经济价值;商务英语不仅能带来社会效益,而且还带来经济效益(陈文凯,2013)。商务英语专业的“选择”符合经济学理性,其产生发展、演化和传播的规律和路径说明“商务语言”也属于“稀缺资源”,体现出科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的经济学原理。商务语言是英语的经济学,它是为了实现交易目的而特定的经济语言。商务英语在国家开放型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地体现了“专门用途英语”的宏观社会经济价值。
  3.2 人力资本理论对于构建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作用
   “新发展经济学”在建立的经济“增长模型”中都把人力资本作为内生变量,强调了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投资在内生性经济增长,揭示了人力资本投资水平及其变化对各国经济增长率的影响,确立了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刘晓宁,2007)。语言经济学认为,“人力资本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创造优良的专业文化环境,保证投入产出,影响经济运行的再生性要素。”可以说,人力资本理论在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式发展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英语作为语言本身就具有人力资本的属性,而商务与英语的交叉复合,增加了“人力资本”的附加值和“边际效应”;也就更加具有经济价值和人力资本的属性。比较优势理论既是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也论证了商务英语专业具有人力资本的比较优势特点。商务英语专业由于学科覆盖面大和应用广泛,对比“科技英语”“军事英语”等应用英语专业,比较其他语种的“商务专业”,商务英语具有更加宽广的学科专业的比较优势。商务英语专业核心竞争力是在学科内部生成的,并由多种优势因素所组成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源需求结构的深刻变化,提出了培养宽口径、应用性、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客观要求。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双重性,人力资本的多元结构正是必然选择;而文化多维化、知识多元化、技能多样化等,也是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题中之意。商务英语专业应该倡导“复合型人力资本理论”的新思维;打造“复合型人力资本”,探索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新模式。这样就能和国际经济制度相连接,走出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新路子。
  3.3 语言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对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开放型经济既是商务英语专业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科专业发展的社会经济资源和重要的客观条件。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经济、金融、贸易等行业迅猛发展,国际交流与贸易日益频繁(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1999),对宽口径、应用型、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呈井喷之势,商务英语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我国不断深化的改革开放以及逐渐形成的对外经济发展方式,逐渐形成了对外向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商务英语人才需求的数量、层次、规模和质量也随着国家对外开放的广度、深度、内涵的变化而变化(莫再树,2014)。中国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过程,充分说明了“语言”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也是研究具有中国特色商务英语的重要课题。当前,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现实课题;借鉴发展经济学理论指导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式建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如调整内部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由粗放型发展转向集约型发展等理论观点。目前,党中央提出的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共同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思想,对于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语言与经济发展关系理论为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式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
  3.4 “供给侧改革理论”为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
   “供给侧理论”属于经济增长理论范畴,而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最根本因素是技术进步或全要素生产率的持续提高,这就是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真谛(许光建,2007)。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理论强调劳动、资本、土地要素之外的要素。经济增长理论提出要实现技术进步,就要增加教育投入、增加知识积累和人力资本的积累(徐志宏,2004)。关于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就是“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等问题。人才培养模式“供给侧”改革本质上还是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的关系。目前,在商务英语人才培養模式“供给侧”方面,人才培养目标同质化现象比较普遍,部分学校单纯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设置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没有实现有效供给,体现出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供给的“结构性问题”。商务英语专业作为国家大学教育的组成部分,肩负着推动国家“技术进步”的社会责任,应该努力拓展“供给侧”的创新天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有所作为。   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要适应新一轮产业革命带来的生产供给和市场需求的全新关系,注重增强人才培养模式的未来竞争能力;做到理性选择、要素优化、合理配置资源、提供有效供给,保持可持续发展。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式发展就是要“补齐短板”,强化核心要素(如复合型师资),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发展迎来了一个全新发展的新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互联互通、包容、分享、共赢等互联网思维已经渗透到各个学科知识领域。传统的“语言学”和“经济学”正在越来越多地被贴上互联网的标签。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的巨大进步,“互联网+”的深刻影响,对于整个经济体系、供求关系、交易方式等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革。“互联网+”: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孙菁,2013)。“互联网+商务英语”,也将为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要牢牢把握住新的产业革命发展的大趋势;将“互联网+”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要素,并将互联网理念和信息科学技术融于人才培养模式之中,打造具有新型优势要素的复合型人力资本,成为一个具有创新驱动能力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升级版。
  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交叉学科的“比较优势”,又时逢我国深化改革,全面开放的国际化经济战略发展时期,商务英语站在“转型升级”发展的转折点上,如何巩固发扬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优势”,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内部要素优化的结构性改革,并将其进一步转化为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语言经济学提供了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式建设的“理论依据”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支撑。
  4 结语
  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能更準确地了解我国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客观需求,强化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从而确保商务英语的可持续发展(莫再树,2014)。语言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将人才培养模式发展方向和现实亟待解决的问题的研究紧密联系起来,以创新的思维来回答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式发展的基本问题,对于指导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于语言经济学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式发展研究,将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产生、发展的客观事实纳入理论研究的解释范围,整合了交叉相关学科理论的优势观点和创新思维,提出了在语言经济学的指导下,加强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式建设的基本思路。“语言经济学理论”给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带来了革命性转变,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成为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式发展的理论支撑。将语言经济学相关理论作为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式发展的“理论依据”,既是贯彻落实国家提出的“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战略思想的重要举措,也是基于商务英语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求,更是在关于商务英语教育发展之路理性思考中得出的基本结论。
  参考文献:
  [1]陈文凯.语言经济学视域下的语言生活与语言服务[J].河南社会科学,2013(9):80-83.
  [2]郭毅靖,赵雪琛.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有效性的探索[J].网友世界,2013(9):45-49.
  [3]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新中国一起成长的我国高等专业外语教育事业[J].外国语,1999(5):2-7.
  [4]刘晓宁.我国西部地区人才保留体系构建[D].苏州:苏州大学,2007.
  [5]莫再树.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商务英语教育研究[J].外语界,2008(2):65-72.
  [6]莫再树.晚清商务英语教学源流考镜[D].长沙:湖南大学,2012.
  [7]莫在树.基于语言经济学的商务英语教育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4:69,174,177.
  [8]莫再树,孙文娟.商务英语写作教材建设的现状研究[J].外语教学,2010(5):81-85.
  [9]汤朝菊,马玉玲,杜佳洋,等.商务英语国外模式与本土建设[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4):63-69.
  [10]孙菁.粤亮公司数字娱乐云服务项目商业计划书[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
  [11]王立非.国家标准指导下的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J].中国外语教育,2015(1):3-8,104.
  [12]翁凤翔,翁静乐.商务英语学基本问题与逻辑起点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5-90.
  [13]许光建.应用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70.
  [14]徐志宏.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88.
  [15]张银山.县域薄弱学校内涵式发展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 2013.
  [16]邹诗鵬.哲学究竟是什么学科[J].教学与研究, 2006(4):5-11.
  [17]朱珍华.公安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战略研究[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3(7):182-184.
  [基金项目]文章为2016年度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立项项目“基于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6YBQ008);2016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全方位与多维度视域下的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研究”(项目编号:湘教通〔2016〕400号-序号19号)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邓静子(1983—),女,满族,河北承德人,博士,国防科技大学文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商务英语教育和军事英语教学;林小宁(1954—),男,壮族,河北承德人,湖南省出版物发行协会原副秘书长,研究方向:图书出版与发行。
其他文献
[摘 要]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建六个方面深入分析。经济体制改革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对改革开放遗留的体制问题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作为改革的核心,针对企业组织机构进行革新,以推动企业进一步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恩格尔系数;小康社会;全面小康社会;扎根
期刊
[摘 要]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未来新兴技术的核心代表,对未来经济发展有决定性的影响。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种社会经济体系都存在不同的分配结构。文章将未来核心技术与经济核心问题相联系,建立在原理性的理论基础上,最大可能地展现在未来所能够达到的情况。  [关键词]人工智能;未来经济;工資;失业  [DOI]10.13939/j.cnki.zgsc.2020.25.186   人工智能的发展动力在于降低人工成本
期刊
[摘 要]在文化发展战略背景下,文化强校已成为国内众多高校的战略路径。对于地方高校而言,在有限的地域资源条件下,如何将高校文化与区域特色两者密切联系,是目前地方高校创新协同发展的新方法新途径。文章从文化协同视角,通过对丽水学院文化融合教学进行剖析,以诠释地方高校与区域特色协同创新的可行性方案。  [关键词]文化发展战略;地方高校;区域文化;协同创新  [DOI]10.13939/j.cnki.zg
期刊
[摘 要]文章着重探讨了在我国养老金制度并轨的语境下“身份”与“公平”之间的关系,发现现有并轨制改革更多是一种“增量化”的尝试,其不公平的根源即“身份”的权利义务不一致仍没有得到改变。为此需要进一步识别获益身份,将“国民”“职业”“个人”三种身份层次相结合,建立起基于权责关系的多层次养老金制度体系,最终向“所得”与“应得”的理想目标接近,实现由“形式公平”向“实质公平”的转变。  [关键词]身份化
期刊
[摘 要]农村征地拆迁乃事关经济社会民生的大事,考验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水平。权属不清、面积争议、补偿标准不及预期等是征地拆迁中的常见问题,如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将阻碍政府工作目标的实现、破坏社会关系和谐稳定、影响城乡发展建设。寻求农村征地拆迁纠纷化解之策,需同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结合起来,激发自治动能,筑牢法治屏障,培育德治根基。  [关键词]三治结合;征地拆迁;纠纷解决  [DOI]10.139
期刊
摘要:本文研究的内容是我国钢铁企业并购重组前后的一个绩效变化情况。本文会从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到结合企业并购的动因理论分析,最后以宝钢并购武钢为例进行绩效分析,并做小结。发现宝钢总体绩效优于并购交易发生之前。  关键词:并购重组绩效分析钢铁行业 宝钢  1企业并购相关概念  企业并购是指企业法人通过相关合法程序取得其他法人产权以经营和运作企业资本的一种形式。在动因理论方面,协同效应理论为企业业绩的提升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教育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要求同步提高。目前我国人才培养逐渐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各地的职业技术学校以及现在的本专科都将专业细化,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为了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以提高就业率,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以计算机专业为例,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区域经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人才培养逐步转向以市场为
期刊
摘要:全国范围内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初步构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面向服务规范化发展,工作制度措施和管理规定是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规范化的重要方面。本文通过分析滨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与邹平分中心服务管理不统一的内容和影响,对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地级市行政区内统一服务规范进行了探讨,分别从地级市行政区内制定实行统一《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标准细则》、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作管理制度规定,以及落实公共服务职能定位方
期刊
摘要:大宗商品流通贸易已经进入高级阶段,传统商业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千方百计做到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本文以物产中大供应链集成服务模式创新实践为例,通过对供应链集成服务商业模式创新的分析,从点、线、面、体不同的角度,通过多个案例分享,剖析供应链集成服务模式创新对企业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以及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供应链集成服务;商业模
期刊
[摘 要]文章在阐述顾客满意度的背景下,对基于PLS的结构方程模型在构建消费者满意度测评的优点及其原理步骤进行了简要介绍,并着重研究了 PLS 路径建模方法在卷烟顾客满意度测评中的应用。通过参考国内外经典消费测量模型,提出以产地工艺、品牌形象、营销推广、感知质量、感知价值和顾客满意为6个隐变量的结构模型假设, 通过运用PLS路径算法建立了卷烟消费者满意度测评模型, 模型效应系数分析发现: 品牌形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