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千年沙漠古都统万城

来源 :报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inimm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陕西榆林市靖边县城出发,向北行58公里左右,就来到红墩界镇白城则村。沿着红柳林与灌木丛中的沙漠小道,跨过红柳河登上一道土梁之后,一座白色的城垣倏地出现在眼前,这就是被风沙包围的统万城遗址。
  始建于公元413年,竣工于公元418年,是我国历史上十六国时期大夏国的都城。是我国历史上北方著名少数民族匈奴族遗留下来的唯一的都城,也是我国少数民族修建的最完整最壮观的都城之一。在建成后的500多年间,一直是鄂尔多斯高原南部的政治经济以及军事中心,也是草原丝绸之路的东西交通重镇。
  
  壮观的统万城
  
  作为夏国的都城,统万城依东而西分为外郭城、东城、西城,当地人称为头道城、二道城、三道城。外郭城周长4900余米,城垣走向不规则;东城周长2566米,面积37万多平方米:西城周长2470米,面积近37万平方米。西城基厚约16米,加上马面长度可达30余米:东城基较薄,厚6~12米。据史书记载,统万城有四门,南门日朝宋,北门日平朔,东门日招魏,西门日服凉。西门瓮城尚存,其余三门均毁。从城门的命名,不难看出当时匈奴首领赫连勃勃对“统一天下,君临万邦”的寄托与表露。
  据考古研究,皇宫在西城,官廨衙门在东城,市井百姓居外郭城。城的四隅都有突出城外且高于城垣的墩台,以西南角的墩台最高,达31.62米。这座墩台高踞峰巅,肃穆庄严,一派深沉浑大气概,也是统万城现今保存最为完整的标志性建筑物。这座可称龙墩的墩台为角楼基座,上面曾建有楼阁观厅,呈长方形。墩台周身布满椽孔,横、竖椽孔交叉搭架、铺设木板、可供人上下行走。“高构千寻崇基万仞,玄栋镂棍。若腾虹之扬眉,飞檐舒萼,似翔鹏之矫翼”,就是对这座角楼的绝,妙写照。
  这座龙墩是全城的最高点,是放眼四处的凝缩点。上墩台后,那种雄浑壮阔之感会油然而生。放眼北疆,茫茫毛乌素,一望无际,郁郁苍苍,黄绿相间,牧羊点缀其间,随风飘来几声草原人纯朴、自然、粗犷、豪放的爬山调,你会情不自禁地感觉到草原气息的浓纯浑厚。举目南眺,乔山山脉起伏跌宕、梁涧相依,红柳河自西南缓缓流来,后又跌入河谷,清流擦城而过,向东流去。河谷地带林木茂盛,畴野葱绿,炊烟袅袅,鸡鸣狗吠,俨然一派南国风景。一座偌大的古城,将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巧妙地融为一体。
  遗址四垣的外面加筑马面,就是那些突出于城墙之外的高大夯土堆。马面,是我国古代城墙建筑体系的一种,具有两种作用:一是军事防御的作用,它突出于城墙之外,当敌人进攻的时候,守城的将士可以从敌人的侧面甚至背后发起反攻,夺取战机;另一个作用就是仓储。马面兼军事防御与仓储的作用,这在我国建筑史上实为罕见,而仓储这个秘密的发现,也是个偶然的机会。
  原来在南城墙下靠近角楼住着一户人家,多年来苦于长长伸出的马面阻挡阳光,于是想炸一个洞让阳光穿过。这一炸竟炸出了奇巧和奥秘,原来这马面是中空的,大夏国储存的高粱米、陶罐、铜镜和印章等粮食和日常器物全部暴露出来。后来发现还有一个这样的马面,这也许就是《统万城铭》里所说的“崇台密室”的一部分吧,秘密的揭开竟然是这么的偶然!
  马面的数量因各垣长度的不同而异,如西城北垣的马面为10座,南垣的马面为8座,东城北垣的马面为7座。西城南垣的马面较为特殊,既长大又宽厚,每座长18.8米、宽16.4米。
  为了章显大夏都城盛世辉煌,赫连勃勃广延能工巧匠。九域贡以金银,八方献其珍宝,为其创建雕镂图案,被以绮绣,饰以丹青,穷极文采,这座皇城被装饰的雄奇壮美,金碧辉煌,华章天然。过冬有温宫,避暑有凉殿,夜晚灯火通明,犹如白昼;四季常保恒温,寒暑无殊,自认可以荫映万邦,光覆四海,其形胜险固可与秦都咸阳,东周洛阳相媲美。统万城成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交融汇聚的名城,喧嚣一时,显赫一方。
  统万城作为大夏国都城只有短短十几年,但却经历了大夏国的辉煌与沉沦,见证了匈奴这个古老少数民族在十六国时期的巨大成就,那么古老的匈奴族是一个怎样的民族呢?
  
  匈奴族的辉煌历史
  
  作为一个骁勇善射的游牧民族,匈奴自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5世纪一直活跃在中国东北到西北的辽阔草原上,并对中原地区和西域各地的政权安全,尤其是丝绸之路的畅通构成很大威胁。因此,与匈奴关系的好坏是中国当时历代王朝的头等大事。统一中国的秦始皇就曾派大将蒙恬率兵30万北击匈奴700余里,并开修了万里长城。随后的汉朝也是或和亲或战争,汉武帝曾经使用匈奴的战术,奇兵快马,横扫北部草原和大漠,将匈奴人追逐到今天的贝加尔湖以北的地方。在十分频繁的交往过程中,匈奴也逐渐汉化,一部分进入长城内居住,与汉族等民族或融合或同化,其血脉虽存,但作为一个民族的称号在南北朝时期之后渐渐消失了。
  匈奴驰骋中国北方,前前后后算起来有1000年之久,匈奴的销声匿迹,到现在也有1500年了。这个马背上的民族的精灵,在统万城作为大夏国都的短短十几年里,渗入到那些宫殿与城楼里去了,在随后的千年长河里,匈奴的灵魂一直长存在这屹立的城墙里。
  
  匈奴为何建都于此
  
  从历史上看,匈奴人是一个游牧民族,骑在马背上纵横驰骋,逐水草而居,且居无定所,其机动性使得当时的大汉王朝伤透了脑筋。按理说他们是不屑也不习惯筑城的,其游牧的性质使得他们筑城也毫无意义。匈奴人与中原统治者对峙数百年,从来就没有留下城池的记录。可是,“统万城”的存在打破了人们的一般判断,匈奴人不仅筑城,而且能建筑很坚固的城。
  当今我们保存下来的城墙,大都属于明代维修过的,时光流逝了才数百年的砖石城墙居然没有这座近1600年历史的夯土城墙结实。匈奴人不仅留下了一座独一无二的都城,还给后代留下了一个难以破解的谜,他们为什么要不惜工本建这么坚固的一座都城呢?
  退一步说,即便是因匈奴人与中原兵戎相见,见识到了汉民族的高墙大城的威力,在他们有财力和人力的时候,也要开始筑城。可即使是筑城,一般也会在自己国土纵深的地方建设都城,但匈奴居然就选择了这个与汉族亲密接触的地方,修筑了至今为止唯一的一座城池,而且还是一座都城城池再坚固,也经不住长期围困,受不了持续攻打,他们究竟有什么深谋远虑?
  对于建都的意义,匈 奴首领、大夏国君主赫连勃勃自言曰:“方统一天下,君临万邦,故以统万为名。”从统万城的名称上不难看出这位匈奴枭雄心中激荡的统一天下,君临万邦的雄心。
  众所周知,公元四世纪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分裂年代,即“五胡十六国”时期,统万城恰恰就修建于这个时代。所谓“五胡”指的是当时的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十六国”是指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众多割据政权,主要有十六个国家。在这个时期,由于晋王朝的腐败,加上连年饥荒,已经形成了一个几乎一支军队就可以建立一个帝国且无处不弥漫着血腥的时代。无论出身,只要纠集一批人,依靠铁血政策占地掠池之后,就可以组织政府,封官拜爵,发布文告,自称圣君贤相。所以,中国当时除了无能的晋王朝外又冒出这么多大小国家也就不奇怪了。
  其中大夏国的首领叫赫连勃勃,是匈奴单于冒顿的后代。他家本姓刘,但他当了皇帝以后,改姓赫连,并命令其他贵族改姓铁伐。赫连取义“赫然与天神相连”,铁伐的意思是坚硬如铁,随时可以征伐。后来的史实倒也证明了这一点,赫连勃勃的祖父刘虎早年居晋北,被北魏击败后西走黄河。他们在这里不仅站住了脚跟,而且经过刘氏几代人的努力,逐步由游牧转向驻牧,渐渐强大起来。
  赫连勃勃的军事策略不是占地守城,而是掠夺。他们发挥马背民族善骑射,来去迅猛的优势,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到处掠夺财物牛羊,以扩充实力。随着赫连勃勃地域的不断扩大,力量的不断增强,他开始考虑建都问题了。
  他之所以将其都址选在这里是有他的道理的。首先,这里地处黄河歪歪扭扭形成的“几”字弯的南端,黄河是鄂尔多斯高原的天然屏障:其次,整个鄂尔多斯高原及河套地区,幅员辽阔,水草丰盛,湖泊众多,也正是马背民族最好的休养生息之地:再次,在这里可以控制黄河以东山西北魏拓拔氏集团向西窥视,还可以遏制西域的发展,地理条件可谓是得天独厚。难怪赫连勃勃曾赞叹说:“美哉!斯阜!临光泽而带清流,吾行地多矣,自马岑以北,大河以南,未之有也。”
  
  残酷的建城史
  
  在赫连勃勃选中这个地方之后,便任命叱干阿利为将作大匠,征发各族人民10万余人,于公元413年开始了统万城的修建,前后历时5年,到公元418年才竣工。
  统万城的修筑材料主要是石灰、石英砂和白粘土,也就是我们现在工程中使用的三合土。正因为它含有白粘土,所以整个城墙才显现出白色,当地老百姓也把它叫做白城则。他们所采用的方法是“蒸土筑城”,施夯板一层一层夯筑而成的。在整个城墙壁面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间距比较均匀的一层一层的夯土层。在这些夯土层的中间,还可以看到一些小洞,有的小洞里面还插有木头。这些木头就像现代建设中所使用的钢筋一样,起拉固的作用。这即是宋代《营造法式》所载的方法,以防崩塌,这些做法大大超过当时大国都城的建筑水平。
  据文献记载说,负责修筑此城的将作大匠叱干阿利性尤工巧,非常残暴。在他负责修筑的过程中,他用一个铁锥作为检验工程质量的工具,如果能用铁锥刺入城墙一寸,他就把筑城的工匠残酷杀死,然后把工匠一并筑在城墙里。整个城墙色白而坚固,其坚可砺刀斧。而在修筑的过程中,有上万的工匠葬身于此,浸淫着众多劳动人民的鲜血,其残酷可想而知。
  在《晋书》上记载有一篇《统万城铭》,是这样描绘当时的统万城:“崇台霄峙,秀阙云停,千榭连隅,万阁接屏……宫室嵯峨,层城参差,楹联雕兽,节镂龙璃……”从中可以看出统万城的奢华。
  《统万城铭》既是都城的颂铭,更是政权的赞歌,表面上铺陈都城的高峻宏伟,瑰丽奇妙,实际上赞颂赫连勃勃的文治武功。这位作者作此文的时候大概没有想到仅仅过了十年,大夏国的两代基业就成为历史的泡影,看似强大的政权顷刻间就灰飞烟灭了。公元407年大夏建国,赫连勃勃在公元425年去世,而在公元428年大夏国就被北魏所灭。在北魏灭亡大夏的过程中,关键之战就是统万城之战。
  
  统万城之战
  
  公元426年9月,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趁夏国君主赫连勃勃去世,诸子不和、局势动荡之机,亲率大军攻打夏国。但由于夏国依靠坚固的统万城,坚守不出,魏军久攻不下,最后只好大肆抢掠一番后退兵。
  可是拓跋焘对没能攻下统万城耿耿于怀,于第二年(公元427年)再次谋划攻打统万城。为了这次能成功,拓跋焘派了重兵前往。命司徒长孙翰等率3万骑为前驱,常山王拓跋素等率步兵3万为后继,南阳王伏真等率步兵3万运送攻城器具,另派将军贺多罗率精骑3千充当前哨,侦查敌情。阵势十分浩大,誓将拿下统万城。
  五月,拓跋焘率军到达统万城,分兵伏于深谷,以少数人马至城下诱战,夏军坚守不出,魏军对于异常坚固的统万城丝毫没有办法。于是魏军变换战术,退军示弱,派5000骑兵掠夺居民,伪装成魏军粮尽的情况。夏主赫连定上当,急率步骑3万出击。拓跋焘则让军队假装败退,打算等到夏军疲惫时再以逸待劳。当时正遇上风沙天气,飞沙蔽天,魏军逆风,不利作战。魏军谋臣崔浩献计,把骑兵分为左右两队,藏起来绕到夏军的后面,再顺风出击,大败夏军。夏主赫连昌来不及入城,逃奔上邦(今甘肃天水)。魏军顺利进入统万城,俘虏夏国王公大臣及后妃、宫人等数万人,府库珍宝、器物不计其数,马30余万匹,牛羊数千万头。公元428年,魏军俘虏夏主赫连定,赫连勃勃的大夏朝最终灭亡了。
  在这场关乎大夏国生死存亡的战争中,统万城充分发挥了城墙的坚固性,让近十万北魏大军望城却步,最终魏军也没有直接攻破统万城的坚固城墙。但统万城固则固矣,怎奈人心不固,大夏终究还是被灭亡。拓跋焘在参观雕梁画栋、穷极文采的统万城建筑后,慨叹道:“蕞尔小国,而用民如此,虽欲不亡,其可得乎!”
  
  永远的沙漠都城
  
  之后在很长的时间内,统万城都是北方的重镇之一。公元487年,北魏在此设夏州。公元617年,地方豪族梁师都割据夏州称帝。五代至宋,党项族李氏世代占据夏州,后迁银川建西夏王朝。公元994年,鉴于夏州地处沙漠之中,且常为割据势力盘踞,宰相吕蒙正上奏宋太宗废城,迁民20余万于今横山、米脂、绥德。公元996年10月,夏州发生地震,城内房屋大部分被毁。至此500多年历史的统万城日渐沦为废墟。
  尽管“统万城”从国都变成了遗址,但它是我国古代匈奴族遗留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唯一的一座都城遗址,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是我国历史上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渗透、汇聚的最具典范的例证,也是一个消逝了的民族遗留给历史的特殊见证。作为一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它与其他的古遗址相比,又有其独特性 作为一处沙漠遗址,在饱经近1600年的人为破坏与风侵雨蚀后,仍然部分保留了其原始风貌,这在全世界屈指可数。1996年统万城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当地政府全面展开申报统万城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在政府的努力下,我们期待着承载匈奴历史的统万城继续坚强着走下去……
其他文献
古镜源起古人的厅堂里,永远有一件光华四射的物件,它是古人赖以端详自己的重要生活用具和饰品。在中国,它被赋予了惊人的文化内涵,承载了中华千百年的悠悠历史,这便是铜镜。
首都北京作为特大型城市和世界城市,人员密集场所、交通运输、建设施工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和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问题日益显连现,如不及时有效地研究探索安全生产的特点和规
天还没大亮,窗外还是一片浓重的铅灰色。她从梦中醒来,下意识地翻了个身,发现昨晚给他铺好的床原封未到,又是一夜没回家。她心里怏怏不快。她翻身下床,从竖柜里拿出那个花包
不足3000元的超低价配置点评前段时间,一位朋友找到了笔者,说是要装机,还拿出了一个经过高人指点的配置,报价仅仅为2824元,下面,我们先来看看这套配置的详细情况。 Less th
乔家大院很特别,静静的院子好象一直在诉说一段百年晋商的忧伤历史。院落、青砖、牌匾,将乔家古训深深地植入心中。乔家大院晋商寻梦中您一生中不该错过的精神家园! Joe Co
屏风是历史上出现得最早的家具,用于较大的空间分隔和某些场合的视线阻隔,此外还有一定的装饰功能。在席地而坐的年代,就有了“屏风”。屏风的使用常见于古籍文献,汉代的壁画
本刊讯6月28日,金隅集团“为党旗增辉、为金隅添彩”纪念建党90周年暨创先争优表彰大会在京隆重举行。金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蒋卫平,总经理李长利,党委副书记段建国等出席
快乐发言:  请大家阅读画面,讲述故事,感受人类探索太空的热情。  比一比,看看谁的故事最精彩。
期刊
1948年9~10月间,林彪、罗荣桓、刘亚楼、谭政率领东北野战军在广阔的黑土地上发起了规模巨大的辽沈战役。参战将士经过52天的浴血奋战,全歼国民党卫立煌集团重兵47万,解放了东北全境,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不朽功勋。  六十年后的9月19日,记者走进了这次战役的决策之地——哈尔滨双城市第四野战军指挥所旧址,目睹耳闻感触颇深。  双城市又称双城堡,位于黑龙江省会哈尔滨市以南约百余华里的地方。双城历史悠
夏天来了,真是热死了!爸爸决定约几个好朋友带上孩子一起去游泳。我们来到游泳池,换好泳装,准备下水了。大家下水的方式可多了:有的“嗖”的一下钻进了 Summer is ov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