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气的法国“高考作文”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ys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考消息刷屏之后,法国“高考”作文题又引发很多人关注。当然,所谓法国的“高考”,其实是高中会考,与中国高考并不完全类同。但是,不管在哪种教育制度之下,考试都具有一种导向作用,法国高中会考作文题当然也不例外。
  据媒体报道,6月15日,是法国高中会考第一天。考试时间8:00-12:00,4个小时写一篇作文。题目是三选一:
  1. 观察是否足以了解?
  2. 我有权做的一切是否都是对的?
  3. 请就法国思想家、哲学家卢梭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的一段选写一篇论文。
  这道刷屏的法国“高考作文题”,准确说是哲学课试题。而法国高中会考中唯一的写作,就来自哲学课。因此,哲学课试题类比中国高考作文,的确也不无道理。
  哲学课当然有很多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需要学生理解掌握,但哲学作为“思想的体操”,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哲学学习后,写一篇思想清晰、语言生动的作文,当然比准确背诵一些基本概念,更能体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当年陈寅恪先生在与刘叔雅先生论国文试题时,曾提出一个好试题的标准:“求一方法,其形式简单而涵义丰富,……以之测验程度,始能于开卷定分之时,有所依据,庶几可使应试者,无甚侥幸,或甚冤屈之事。阅卷者良心上不致受特别痛苦,而时间精力俱可节省。”
  陈寅恪先生的标准概括起来,其实是两点,一是能够考核学生的能力,二是有利于教师公正评判而且省时省力地阅卷。在我看来,法国哲学课这一考核形式与陈寅恪先生的标准庶几近之。
  高考作文重要,古今中外皆然。古代人才选拔,就很注重考作文。苏轼在 《拟进士对御试策引状》中就说:“自嘉祐以来,以古文为贵,则策论盛行于世。”《金史·选举志一》:“初但试策,后增试论,所谓策论进士也。”到了清朝,科举废除八股文后,“定试士不用八股时文,用策论制,分二场。”这里的策论,其实就相当于作文。
  “文以载道,道传人心”,作文向来被赋予“载道”的功用。
  时至如今,高考作文在语文考试中都占据着重要份额,它既能考验考生的逻辑思维和文字功底等,也能反映时代特征与教化意义。
  实质上,作文最重要的也不仅仅是遣词造句的能力,更应是寓于学生表达欲望、思想能力、清晰的价值理念中的世道人心,它事关一个社会最基本的公民素质的养成。
  如今,许多网友评论都惊呼法国“高考”试题难度高,有人甚至说这不是高考作文,是考博试题,这当然失之夸张。不过,网友这种反应,根本上体现出来的,是国内学校教育对国外教育制度的不适应。
  这些题目学生不需要花太多心思“审题”,因为每个题表述都简洁明了,但每个题都显得十分开放,并不特别强调结合“当下形势”,却与学生阅读思考与社会实践息息相关。
  比如“观察是否足以了解?” “观察”在认知中的作用,是哲学认识论中的一个传统命题,学生需要对相关知识有充分了解,但是如果没有参与大量的实践活动,不关注社会议题,没有清晰的价值观,要以此為题写一篇通透的作文,讲清其中的义理,绝非易事。
  所有的教育,都强调写作的重要,但好的写作标准是什么?文辞优美、感情充沛固然重要,但对于一个开放社会的公民而言,能够经过思考,用文字提出独到的见解,立论严密、论据充分可能更重要。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法国的“高考作文”立足于哲学课,就不仅仅是别出心裁,而是匠心独运,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太多。
  (编辑:李跃)
其他文献
事实上,人们关注“小马云”与马云的网络相遇,更是在关注这两个人所代表的不同社会标签。如果没有网络,“小马云”也许永远不会为大多数人所知,他和马云的命运就像两个平行的世界一样不会相交。正是无远弗届的网络,把贫穷的村庄与知名企业家联系在了一起,把贫穷与富裕、乡村与城市、封闭世界与网络空间等反差强烈的元素联系在了一起。“小马云”的走红,实际上是网络向这个社会发出的提醒:农村和城市从来都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从“人类起源”到“华夏文明”,“中国视角”见证科技进步  9月25日,中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正式投入使用。从9月25日17时到28日17时,微信启动页面背景中的地球图片由非洲大陆上空的视角,变化为了我们的祖国上空。替换原图片的,是“风云四号”从太空拍摄的最新气象云图——这是微信诞生6年来,启动页面首次发生变化。微信团队表示,本次“变脸”正是为了庆祝“风云四号”取得的巨大突破。网友们
一生一师一课堂  上课铃声响起,偌大的课堂,只有你和老师两个人……那是什么感觉?近日,浙江大学微信就发出了这样一张课堂照片,照片中的老师是浙大物理学系应和平教授,这是一门专门为民族生开设的《大学物理基础》课程,春季学期只有3名学生选择了该课程。3月6日下午,两位同学因课程冲突,向老师请了假。面对仅有一名学生的课堂,应老师依然激情澎湃地讲课。应老师表示,不管有几名学生,他都会讲好这门课。许多人说,这
被顶替者的人生已然回不去了,但已入迷途的公平正义必须折返归位  “我做梦也没想到,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人,用我的身份证号,上了我考上的大学,一直以一个教师的身份,在同一个省份生活着。”连日来,河南女子王娜娜13年前疑遭他人冒名顶替上大学一事,经媒体披露后引发舆论一片哗然。  王娜娜出生于河南沈丘县,2003年参加高考后,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以为落榜,就外出打工,此后结婚生子。直到在2015年10
曾无数次穿行在灯红酒绿的闹市,像一个孤独的旅行者走在黑暗的边缘;也曾无数次漫步在熟悉抑或是陌生的街,看着擦肩而过的面孔不断切换画面。用茫然不解的目光打量着这个世界,见诗意溜走却选择视而不见。  当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跨过生与死的界限,趟过“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的深海,却难以越过虚拟与现实的鸿沟。或许这世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你在世界的一端玩着手机游览,而他却在另一端享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
一位讀者向杂志的信箱主持人提出一个有趣的小问题:“真想和老妈吵一架。干活仔细,她嫌太啰嗦;干活马虎,她又嫌不认真。请问,您同您老妈吵架吗?”  信箱主持人的回答,可圈可点,醍醐灌顶:“吵!不过我一般不出声。”  “不出声”这三个字,是以金子铸成的,里面包含了对至亲的爱、尊重、容忍、退让。  (文/尤今)
考情概览  鉴赏古诗词的情感表现,是历年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着眼点,考查的频率很高。从2016年高考8套试卷看,有下列四套试卷涉及此命题:  全国新课标Ⅰ卷古诗阅读第9题: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  上海卷古诗阅读第15题: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5分)  江苏卷古诗阅读第11题: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山东
他天生患有白内障,双眼视力只及常人的5%,世界在他眼中就好比一个个模糊的色块。天生眼疾使得蒂姆·杜赛特自幼就不善与人打交道,正因为如此,他有了更多的独处时光。一次,他观看纪录片《旅行到宇宙边缘》,立刻被宇宙中无穷的奥秘所吸引。一个偶然的机会,杜赛特得到一个活动星图,他按图索骥,竟也在夜空中辩认出一颗小行星。这个意外发现让他意识到:自己的弱视恰好适合观察暗夜星空。夜黑了,他眼前反而亮了,真是件奇妙的
清人涨潮有言:“景有言之极幽而实萧索者,烟雨也;境有言之极雅而实不堪者,贫病也;声有言之极韵而实粗鄙者,卖花声也。”该句批评了那些缺少真实生活气息的文艺作品。对于黎明百姓的困苦视而不见,对于生活中艰难的一面过度美化。  此类文艺的创作者实是对生活的困苦持“不想知道”的态度,因此无论看到多少次都不会体察真实生活。  文艺创作,该有“想知”的担当。如果仅仅是“不知”,那么大可以亲自探寻,去丰富文艺创作
“忍”,有人说它是美德,不“忍”就不是传统的中国人。但我想说:“忍”只是一种手段,永远不是目的。  古往今来,有无数关于“忍”的例子。人们最耳熟能详的莫过于韩信的胯下之辱和司马迁的宫刑之辱。先说韩信,他的成功靠的可是自己的远大志向以及军事才能,绝非只是忍了胯下之辱。而司马迁之所以忍受宫刑之辱,是为了达成他的毕生心愿——写完《史记》。在这种情况下,摆在他俩面前的只有两条路:“忍”,然后继续,尚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