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论语》三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来源 :文学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论语》是国内外翻译与诠释最多的典籍之一,对于《论语》的各种英语译本已经达到了二十种以上,我们所能够看到的资料基本上是海外译本和国内译本的比较。本文是对三个译本在翻译上的具体的差异的比较,并探讨对于其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论语》,理雅各,许渊冲,辜鸿铭
  一、简述三位译者
  本文选取的三个《论语》英译本分别是:
  理雅各是伦敦布道会传教士,近代英国第一位著名汉学家。理雅格译本大多采用直译,几乎是按照中文逐字翻译。
  许渊冲,中国著名翻译家。许渊冲的译文既富文学色彩又有现代气息,注重英语语言的流畅和优美,尽力把古代汉语转化成地道的现代英语。
  辜鸿铭的译本,不但最好的保持了《论语》的原貌,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论语》中孔子的思想。
  二、三个译本之间的对比分析
  1.子在陳曰:「歸與!歸與!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译文】孔子在陈国,说:“回去吧!回去吧!我们那里的学生们志向高大得很,文彩又都斐然可观,我不知道怎样去指导他们。"
  理译:When the Master was in Ch'an, he said, "Let me return! Let me return! The little children of my school are ambitious and too hasty. They are accomplished and complete so far."
  许译:Why not return? said the Master in the State of Chen, why not return? The youth in my own country are thoughtless and careless, but they write well.
  辜译:When Confucius in the last days of his travels abroad was in a certain State he was heard to say, “I must think of going home. I must really think of going home. My young people at home are all high-spirited and independent.”
  对于“歸與”和“小子狂簡,斐然成章”的翻译,三位译者给出了不同的译本。(译文二的翻译曲解了原文的意思)对比之下,译文三整段译文形神兼备,既忠实于原文,有保存了原作的神韵。 足见译者的高明、娴熟,译文浑然天成,实现了译作的最佳效果,更能凸显原文情感。
  2.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
  【译文】孔子说:"颜回呀,他的心长久地不离开仁德,别的学生么,只是短时期偶然想起一下罢了。"
  许译:Yan Hui, said the Master, would not do anything against humanism for three months on end. Others may do so, but only for a day or at most for a month.
  三月,日月——“长久地”译“三月",用“短时期” “偶然”来译“日月”。译文对三月进行了直译 three months ,有失偏颇。
  3.子曰:「師摯之始,關雎之亂,洋洋乎!盈耳哉。
  译文:孔子说:“当太师挚开始演奏的时候,当结尾演奏《关雎》之曲的时候,满耳朵都是音乐呀!”
  理译:The Master said, "When the music master Chih first entered on his office, the finish of the Kwan Tsu was magnificent; how it filled the ears!"
  许译:How pleasant to the ear, said the Master, are the Prelude played by the Music Master of Lu and the Chorus of Cooing and Wooing. What a flood of music!
  辜译:Confucius speaking of the performance of a great musician of the time remarked, “The volume of sound at the commencement and the clash were magnificent. How it seemed to fill the ears!”
  原文将事件的开头和结尾作为凸显的侧面,而把事件的其他部分作为此认知的。基地对于最后一句的翻译,三个译本均采用了感叹句式,包含情感。译文二flood一词用来形容盈十分恰当。
  三、三个译本误译及原因探析
  三个译本中,三个译本的误译也有着不同的根源:理雅格的误译及误译原因:理雅格的译本产生于 19 世纪,一般来说,对同一著作的翻译,新译本总会超越旧译本。理译产生的时代中西文化交流还未深入,因此受时代的局限误译在所难免;辜鸿铭的译本错误最少,误译产生的根源是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巨大差异,且大部分是《论语》英译的共性问题。综上所述,受不同时代、翻译目的和译者主体性差异的影响,三個译本的异化策略呈现不同的特色。
  参考文献
  [1] 理雅格.汉英四书[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6.
  [2] Waley, Arthur. The Analects[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3] 王辉.理雅各与《中国经典》[J].中国翻译,2003,(2):38.
  [4] 何刚强.文质颉颃,各领风骚──《论语》两个海外著名英译本的技术评鉴[J].中国翻译,2007,(4).
  [5]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其他文献
摘要:习近平提出了一系列家风建设的论述,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有其内在逻辑。《论语》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经典,塑造中国文化的精神基因。《论语》蕴含的丰富思想是习近平家风建设论述的“丰富营养”,为其逻辑建构提供历史与文化支撑。  关键词:家庭 家教 家风 论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己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
期刊
摘要:民國《音乐教育》杂志,对促进我国近现代音乐文化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四个部分展开分析,一是从近代儿童歌曲诞生的背景。在符合时代的背景下音乐家创造了许多优秀作品。二是杂志的主要概况。三是对杂志中274首刊载儿童歌曲的分析,。四是研究该杂志对音乐教育的贡献以及对现代儿童歌曲发展的影响。最后以上分析得出的结论是,《音乐教育》的出现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其作为音乐评论的载体和音乐理论交流的平
期刊
摘要:在鲁迅的小说《故乡》中“宏儿”这个人物形象虽然着墨不多但却是叙事中的重要符码,串联起了故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如果说在闰土和杨二嫂身上呈现出的落后、保守是鲁迅所要批判的国民性,那么鲁迅想要建构的理想的国民性则在宏儿身上有所体现,在宏儿身上寄寓了新国民的希望。《故乡》中宏儿这个人物,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是理想中的新国民,代表了民族的希望,是理解《故乡》主题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故乡》宏儿
期刊
摘要:爱情是美妙的,它是人类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然而,如果这种美妙的爱情以一方先期离世,另一方独活于世告终的话,总是会给人予一种痛彻心扉的感觉。古今中外,很多文人都通过诗篇来描述那种幸福却短暂的爱情。但是,由于文化、宗教、信仰等不同,中外悼亡诗存在异同之处。其中,尤以李商隐的《房中曲》和弥尔顿的《梦亡妻》让人印象深刻。本文试图通过这两首诗歌的对比来找出中西方诗歌的异同之处。  关键词:悼亡诗;李商
期刊
摘要:重庆本土栏目剧《冷暖人生》自开播以来,受到了大批观众的喜爱。本文结合具体实例,展开对其栏目成功之道的论述,指出题材选择的现实主义、人物塑造的写实主义、低成本制作运营是其成功的三大关键性因素,以期该栏目保持现有优势,并进一步推动其健康发展。  关键词:栏目剧;《冷暖人生》;成功之道  我国电视栏目剧开山之作《雾都夜话》的制片人马及人对电视栏目剧下过如此定义:“它是电视剧与栏目的嫁接,有相对固定
期刊
摘要:伊瑟尔在其《阅读行为》等著作中指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填补“空白”、综合分析文本中各个视角的优劣势,最终构建出自己的主观立场,完成对文本“格式塔”的生产和构建。本文将重点关注读者角色的重要性,以薇拉·凯瑟的小说《一个迷途的女人》为文本,遵照伊瑟尔的阅读模式,来展示读者的阅读和阐释行为,以及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动态关系。  关键词:《一个迷途的女人》;“格式塔”;“空白”  1 伊瑟尔的阅读理论
期刊
摘要: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以左翼文学鲜明的革命意识以及强烈的阶级话语占据文学界,成为当时的文学主流思想。以阶级划分正反人物形象的阶级对立叙事模式被中国作家广泛采用,直至建国后的十七年文学。之后的文革文学时期这一特点更为明显。在单一维度的文学评论体系下,作为拥有强大地方势力而存在的川地袍哥组织也在相应的小说作品中被普遍表现为具有负面影响的“恶势力”。然而,这种定性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遮蔽了四川袍
期刊
摘要:叠词是语言交际中常见的修辞手段,体现了语言的音韵美、形式美,能起到创造意象、传达情感等修辞功能,在儿童文学作品中被广泛使用。但由于特殊的读者群众,儿童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叠词翻译除了要注重传达原文本作者的思想之外,更重要的是体现语言流畅,通俗易懂的特征,让儿童能接受。因此,本文拟将儿童文学中叠词的日译置于接受美学理论框架下,在发挥“译者的主体性”的同时,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有效地传达文章风格和内容
期刊
摘要:“白马非马”命题是公孙龙哲学思想中最具争议的部分,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命题是为了“正”社会大变革下“名实相怨”的现状。然,此命题是一种违背常识的概念逻辑论证形式,触及了“二无一”理论及形式逻辑同一律(X=X)的逻辑方式。  关键词:白马非马;语言哲学;语义语境  人们通过语言符号指称事物,事物借助符号与人相联系;任何事物可以被指称,此所谓“物莫非指”。事物、名称、指称三者之间有联系区别,“
期刊
摘要:《苍狼》是井上靖以中国历史为题材,书写的一部反映蒙古这一民族艰难的发展历程的小说。在这部小说中,意象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与人物命运和整个蒙古部落的外在环境息息相关,意象中渗透着这个部落的内在人文意蕴和生态之美,对意象的正确解读,是探究这部小说的重要基石。  关键词:《苍狼》;意象;人文意蕴;生态之美  自古以来,意象在文本的叙述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对文本的故事和文化内涵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