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木偶的故事》教学设计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p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
  鲁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二课《小木偶的故事》。
  教材分析:
  童话以“笑”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老木匠在小木偶的脸上添了一个笑嘻嘻的表情;小木偶因为笑嘻嘻而受冤枉,遭误解,被怀疑;直到女巫出现,赋予了他所有的表情,才让他真正获得了快乐。童话构思巧妙,让我们在同情小木偶遭遇的同时,反省自己的生活,感悟快乐的真谛。
  学情分析:
  《小木偶的故事》是篇略读课文,内容浅显,富有童趣,学生很容易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前的阅读要求,引领学生自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木偶内心活动。
  4.能根据故事情节展开联想,续编故事。
  教学重难点: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会存在多大的困难,但同时他们的语文素养现状决定了他们很难对语言文字形成丰富的想象。因此我确定本课的学习重难点是理解想象课文的情景,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进一步感受童话的特点。
  教法学法:
  先说“教法”,文本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篇幅较长,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如何切入文本,在四十分钟内完成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要充分让学生根据课文前“链接语”的要求自读课文。另外,本文的文眼是“笑嘻嘻”,文中四次出现“笑嘻嘻”,小木偶因为脸上只有“笑嘻嘻”而遭受了一系列不公平,由此揭示文本的主题:生活是复杂的,我们要学会用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体验生活,面对生活。在教学过程中,可抓住“笑嘻嘻”,从四句带有“笑嘻嘻”的语句入手,层层展开故事情节。在文本的阅读感悟中,注意有感情地读,分角色朗读,体会不同角色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地解决链接语中的问题。
  再说“学法”,学法是学生通过读文,抓住重点语句想象、理解、朗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词语,做表情
  板着脸、亲热、愤怒、温柔、龇牙咧嘴、嘟嘟囔囔、可怜巴巴、放声大哭、着急、生气、委屈、伤心、笑嘻嘻
  学生互动,看谁表演的像。引导学生理解“龇牙咧嘴”。
  小结引出新课: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朋友由于只有一种笑嘻嘻的表情,遇到了不少麻烦。板书课题
  [课前选择了一些表情词,让学生通过做表情来理解词语,来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而这些表情词来源于文本,又恰当好处地为文本的学习作好铺垫。在词语学习环节里,认读的是13个表情词,因为神态描写是本文的一大语言特色,因为神态反映的是人物的内心活动。而通过这些神态词的认读,很自然地带出“笑嘻嘻”。]
  二.读课前导语明要求
  指读“课前导语”,明确学习要求:“在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对最后一段话的体会”。
  [这一环节,让链接语为学生指明自主学习的方向,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提高阅读能力。]
  三.读文章,知整体——解决链接语中的第一个问题。
  (一)读,看看小木偶遇到了哪些不愉快的事?
  (二)再读,根据提示说说课文内容。先自己在心里说说,待会再交流。
  提示:课文先写老木匠做了一个( ),并把它的脸上添上了( )的表情。老木匠以为从此小木偶就会永远( );接着写了小木偶以为只有( )的表情,在生活中遇到了一系列( );最后在( )的帮助下,小木偶拥有了所有的( )。
  四.从“笑嘻嘻”入手——解决链接语中的第二个问题。
  (一)“笑嘻嘻”在故事中出现了几次,画出有“笑嘻嘻”的句子。让学生在情境中想象并汇报课文朗读情况:
  1.老木匠和小木偶这部分,采访老木匠,你为什么要在小木偶脸上添上个笑嘻嘻的表情?
  2.小木偶、小红狐、熊这部分,采访熊,你为什么把小木偶拎起来扔出去?你当时是怎么想的?用“我看看( )再看看( )。我想:( )于是就( )”的句式说话。
  采访小木偶,你的书包被小红狐抢了,为什么还笑嘻嘻的?虽然你脸上是笑嘻嘻的,可你心里是怎么样?
  [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那种心情,在这种情况下,让孩子们再读相关句子。]
  如果你有所有表情你该露出怎样的表情才对呢?加上应有的表情再读读。
  3.小木偶和小白兔、老婆婆。如果小木偶拥有所有的表情,那么这两个“笑嘻嘻”应该换成什么表情才好呢?
  立足小木偶身上,想一想,小木偶受到了哪些委屈?心里怎么想?它为什么会“头疼”?它此时对老木匠的教导持什么态度?
  (二)理解最后一段话:
  1.老木匠原本希望小木偶永远快快乐乐的,现在看来——笑是很重要的,但( )。然后引导学生体会最后一段话。
  用这样的句式练说。“因为我们的生活不仅有快乐的日子,还有( )、( )、( )的日子,所以( )。
  让我们牢牢记住:老木匠说得没错,笑是很重要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
  2.假如小木偶拥有人类所有的表情,那会怎样呢?请在括号里给小木偶填上表达他真实的表情或心情的词语。
  “那是我的,我的,我的!”小木偶( )地尖叫。
  “脑袋疼。”小木偶抬起头,( )地回答。
  “脑袋很疼。”小木偶一副( )的表情。
  “老奶奶,我没有撒谎。”小木偶( )地说。
  “谢谢你给了我人类所有的表情。”小木偶( )地对蓝鼻子小女巫说。
  小结: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真好。天气有阴晴雨雪,味道有酸甜苦辣,表情有喜怒哀乐,生活不是单一的,它丰富多彩,想笑就笑,想哭就哭,才能真正地享受生活。这样的生活才是完整的生活。
  [围绕“连接语”的学习目标,紧扣“笑嘻嘻”对难点进行适当的点拨解疑。这样的教学,充分体现了略读课文的教学特。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实效,学习略读方法,提高略读能力。]
  五.课外拓展,续编故事
  写一写,现在,小木偶会哭、会笑、会生气、会着急,也会向别人表示同情和关心了。在小木偶身上,后来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你续编故事。
  提示学生:把握故事的主线,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续编故事中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对课文进行拓展和扩充,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实践活动中,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培养想象创造能力。]
  六.推荐阅读:《木偶奇遇记》
  板书设计:
   12.小木偶的故事
  笑是很重要的
  只会笑,是远远不够的
  [板书不仅能清晰地显示出课文的内容,还能突出文章的重难点。并能让学生能根据板书,理解文章的中心。]
  (作者通联:264100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玉林店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阅读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丰富精神世界的源泉,是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发现与合作交流的基础。阅读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目前,学生阅读数学新教材困难的情况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学生不会阅读数学教材,或在阅读过程中思维停滞,不能有效地输入数学符号、数学文字等表达的意义,或者只了解字面意义而不能理解数学的真正涵义。对此,转变教材观,用好新教材,加强对新教材阅读训练的指导,使学生形成阅读数学教材的习惯,掌握
期刊
班主任工作的成败对整个德育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我认为鼓励学生民主评议班主任,对促进和优化班主任工作有很大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获得班务工作方面准确可靠的信息反溃   如果积极鼓励并认真组织广大学生对班主任的工作进行民主评议,就有可能获得比较准确、可靠和具体的信息反溃。在对学生的意见进行综合分析后,再和“自我鉴定”等三种资料相参照,就可以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改进自己的工作。  其次有利于体现班主任工
期刊
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成功,会产生比较强烈的成就感,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使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并促使其应用数学。  一.创设情境,为学生解决问题创造条件  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经验
期刊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由此可见,“质疑”应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   一、创设质疑氛围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但是,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是串讲串问,牵着学生走,没有留给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要将“质疑”引入课堂,教师首先要
期刊
当前,中学语文界面临诸多困惑,高中的众学科中,语文非常不幸的面临着一种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的尴尬局面:教者深感其难,学者亦乏兴趣,社会上关于“语文误尽苍生”一类的指责也劈头而来。“少慢费差”的高中语文,在数理化生、外史地政等诸多科目的边缘夹缝中品尝着冷落与无奈。于是,面对高考,高中语文教师开始了自己艰难的应试拼争,在永无休止的操作性训练中,学生语文考试成绩虽然并不见得能够迅速显著提高,而学生
期刊
多年来,数学教学普遍重视分数,分数高就认为是学数学的苗子,否则就认为数学低能儿。大部分学生在分数面前以失败的心态面对数学,以失落的情感远离数学。这对数学教学造成了极大的内伤。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数学教育中严重的情感缺失,情感作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主宰,决不能再忽视了。为此,新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具体目标中明确提出了情感目标,同时新课程标准在评价中也提出:“既要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评价学生
期刊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是由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和作文这五部分组成,是一个由输入到输出的循环渐进的过程。本文主要从这五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关键词】教学方法 创造思维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一种思想交流的工具。如何才能让学生掌握好这门学科的知识必然离不开科学的教育教学活动。小学语文的教学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各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把语文教学中
期刊
在圆一节教学中,切线有关的证明与计算,通常与勾股定理,垂径定理及三角形全等或相似相结合,形成复杂、多变的题型。分析时要重点观察已知条件间的关系,选择定理进行线段或角的转化,找出所求与已知的关系,从而转化未知为已知,解决问题。因此,三角形在与圆有关的问题的证明与计算中,可谓是圆搭台,三角形唱戏。其次,结合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函数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加强分析能力与运算能力及推理能力的培养。在进行
期刊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更新教育观念,解放思想,培养出一代基础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勇于开拓的一代新人,是时代的需要,是我们当今教育的首要任务。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呢?  一.因材施教,营造创新教学氛围  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按着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或给学生分层次布置作业。让
期刊
古今中外的哲人是很重视发现问题的。费尔巴哈说:“新知识从疑问中产生”。我国宋代的教育家张载说:“学则需疑,学贵善疑”。李政道博士说:“学生最主要的就是学会提问,否则将来就做不好第一流的工作”。我们要培养开拓性人才,就应该教会学生生疑、质疑、善疑,而不是由教师来代替他们,要把由教师提出的问题逐渐变成就学生来提出。初中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经过有计划的训练,是能做到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