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非人——从人与动物的关系看《生死场》的题旨

来源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我们走进萧红的《生死场》时,会发现这里的人作为“人”的“内面生活”几乎全部被其动物性的一面所掩盖,从而成为了一群无生命的群体。关于这一点研究界已多有论述,这里我们所关心的是作者怎样以人和动物——两个在概念上有着各自独立的内涵与外延的生物类型——之间的关系来呈现出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北方乡民真实的生存状态,刻画出他们荒凉、麻木、呆滞、沉寂的灵魂世界,表达“人已非人”的主题意旨。
其他文献
现代教育培养的不再是单纯的“知识型”人才。而是具有综合能力的“全能型”人才。为了适应这一新的要求.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既要看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意从多角度、全方位地去培
摘 要:在当今这个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中,越来越多的行业和领域正不断地与互联网交融合作,形成新的发展机遇,创造了新的行业发展前景。MOOC便是这个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兴产物,作为“互联网+”的重要表现者,在它所构成的环境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行业也纷纷加入“互联网+”的领域中来。由此,MOOC环境也对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带来了重要影响,为其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本文主要从分析传统图书馆信息素养教
山西是我国严重缺水的省份之一,不仅水资源总量少,而且水体污染突出,农业用水资源少且效率低下。通过“开源”,充分开发利用雨水资源、充分利用洪水资源和跨流域调水;“节流”,营造
有明一代,唐音充满天下,“诗必盛唐”是明代最具强势、最有传播力的诗学思想。明末清初,情况有所不同,社会上出现了一股学宋诗的风气,钱谦益可以说是这一诗风转变的代表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