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二宝的幸福生活

来源 :家长(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fangzhi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末带两个孩子去公园散步,二宝走累了,大宝直接蹲下来,把二宝背在身上.刚好不远处有个垃圾桶,我笑着跟大宝打趣:“你这个妹妹太麻烦了,路都不走,让你背,你干脆把她丢到垃圾桶去吧!”大宝作势要丢二宝,吓得二宝赶紧抱着她的脖子,这样试过几次后,二宝像藤条一样缠在姐姐的身上,就是不肯下来.大宝笑着对她说:“逗你玩的,我怎么舍得丢下你呢?”二宝这才长舒了一口气,放松下来.
其他文献
晓琳是一名小学四年级学生,多才多艺的她就是不爱学数学.家长常常苦口婆心地念叨,希望她能像学音乐和美术那样在数学上多下功夫,但收效甚微.小学阶段的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主要是因为学习不得法和教育不得法.晓琳的状况是典型的教育不得法,因为她不是不懂得道理,是不想学习,所以说教是无效的.那么,如何区分不想学和不会学,家长又如何进行针对性地辅导呢?
期刊
一、新显学rn如果说中国当代文学迄今已然枝繁叶茂,那么科幻文学一直都是“旁逸斜出”的那枝.造就这种边缘气质的原因起码有二:首先,科幻文学横跨文学与科学两界,且长期以科学性为最高标准,因而在所谓的“文学性”/文学价值上屡遭诟病,加之承担启蒙与科普之功用,因此其优劣评判远远溢出单一的文学评价标准,不易在文学秩序中找到恰如其分的位置;其次,科幻与武侠、言情、推理等类似,作为类型文学与通俗文学的一种,在当代文学的评价体制中,与严肃文学/纯文学存在价值差等.在“精英—大众”二元论的认知模式下,科幻常被视为套路化的、
期刊
如果说写作是苦乐参半的劳作,那阅读就是一件纯然幸福的事情.说到这些年来的阅读,总会想起弗罗斯特诗歌《雪夜林畔暂驻》中描绘的场景:下雪的夜晚,赶路人在树林边驻马,他停下来,站在林边,站在风雪中,眼睛看着落满积雪的幽深树林.这是一幅让人神往的、缓缓洇出宁静的画面.直到,直到马儿摇响身上串铃,林畔驻足的赶路人想起必须履行的约定,“睡前还有漫长的路要赶”,“睡前还有漫长的路要赶”.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落实与推进,作文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教师和家长对学生作文的重视程度也在日益提高.然而,“写作文难”和“教作文难”却成为了学生和教师共同面临的问题.rn为什么平时能说会道的孩子面对400字一页的稿纸却无话可说?为什么一个班的学生生活迥异交上来的作文却千篇一律?为什么有的学生费了很大力气硬憋出来的作文,读起来却像流水账,甚至给人胡编乱造之感……作为学生“引路人”的教师和家长,如何才能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呢?
期刊
有法可依看边界rn“边界”一词不难理解,一般指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界线.《尔雅》说,“边,垂也.”《广雅》说,“边,方也,盖四维之边缘”,连同“界,田盼也”,是为二者之分水,本该泾渭分明,互不染指.话到此处,将“边界”一词引入教育领域,其意义在于明确教师(学校)和家长(家庭)对于子女教育的清晰法定义务.换言之,学校及教师该干什么,家长乃至家庭又该干什么,多方当事人的“责、权、利”应该有明确的法律来界定和规范.相互推诿、扯皮、指责,从法律上来讲就是权责不清必然带来的问题.
期刊
让孩子买自己喜欢的书rn书店里,一位妈妈带着女儿在买书.小女孩很兴奋,在儿童读物区走来走去,不时从架上取书翻看,拿下来,放回去,放回去,再拿下来……最后,孩子翻看着一本书,笑靥如花,点了几下头,仿佛是下定了决心,接着双手捧书走向妈妈“:妈,就买这本吧?”
期刊
在一个星期五的早晨,隔壁班主任私底下跟我说:“你要注意一下,你们班的学生好像在网上开了一个微博骂政治老师哦!”得知这个消息后,我知道这件事情一定要处理,只是得好好思考一下该如何做才能手到擒来、一击中的,并把伤害降到最低.
期刊
多年班主任工作的经验告诉我,残障学生不仅有行动上的不便,更有心理上的自卑等问题.班主任不仅要在学习、生活上多关心、照顾他们,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对他们进行结对帮助.如对肢体残疾的学生,可以结成“友谊小组”,课间活动或上厕所时,轮流对其进行适当帮助,让残障学生感受到师生的关爱和集体的温暖.更重要的是,班主任要与残障学生多交流、沟通,只有走进他们的心灵,做他们的良师益友,才能给他们心理上以抚慰,精神上以鼓励,帮助他们消除自卑心理,让他们以平等的姿态融入到班集体中.
期刊
儿子小的时候,我在离家二十公里之外的小镇上班,交通工具只有一辆自行车.为了把娃带在身边,我征求了领导的同意,让他跟我住进了单位的宿舍.白天我上班时,他就在大门口和附近邻居家一帮小孩子玩耍.
期刊
从古至今,家庭教育问题就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从“孟母三迁”,到“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再到“虎妈狼爸”,真是“一步一个台阶”,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而关于家庭教育的方法论,那就更是莫衷一是了,孩子是不是适宜“放养”、教育要不要“延迟满足”、是不是要从小给孩子立规矩……各方都有自己的论点、论据,真可谓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