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线人”

来源 :家长(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mlivefor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个星期五的早晨,隔壁班主任私底下跟我说:“你要注意一下,你们班的学生好像在网上开了一个微博骂政治老师哦!”得知这个消息后,我知道这件事情一定要处理,只是得好好思考一下该如何做才能手到擒来、一击中的,并把伤害降到最低.
其他文献
备受社会关注的《家庭教育促进法》已经在我国正式施行.我们欣喜地看到,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都在研讨如何在社会、学校和家庭各层面学习和落实“促进法”.我作为一位父亲及义务从事家庭教育研究、科普、推广的教育工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子经验,在此与大家交流一下自己学习“促进法”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期刊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孩子的教育要求越来越高,家长也希望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以便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实现家校携手共同培养孩子的目的.作为一名初中学校的班主任,在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中,笔者发现,初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也是他们青春叛逆的时期,用家长和老师的话说,是“最难管教和最不听话”的一个阶段.那么,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家长,应如何与老师密切配合,让处于叛逆期的孩子顺利度过这段“最危险的时期”呢?
期刊
前不久,沈阳9岁男孩溺亡事件让大家陷入了悲痛.事情是这样的,孩子因为和同学闹矛盾,老师就把孩子的母亲叫到了学校,并让家长把孩子接回去.回家后,母亲生气地责骂孩子:“你要是不好好读书,就只能捡瓶子、捡纸盒子,别的啥也干不了……”在母亲的这番“教育”下,孩子负气离家出走,失联了整整两天,直到第三天中午,搜救人员才在附近的一条河里找到了孩子的遗体.
期刊
什么样的孩子具有未来科学家的潜质,家长们应当如何激发和培养孩子对基础学科研究的兴趣,呵护幼苗茁壮成林还需要做好哪些工作?有专家建议,家长可从身边入手,引导孩子思考生活中的问题,如在观察桥梁、建筑等日常事物中,激发孩子对科学的探究欲,并且帮助孩子通过网络等资源寻找答案.传统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方法,容易挫败孩子的学习信心、消磨学习兴趣,“让科学不再那么可爱”.专家认为,家长要有意识地鼓励孩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应当积极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在鼓励中帮助孩子不断深化思维.
期刊
晓琳是一名小学四年级学生,多才多艺的她就是不爱学数学.家长常常苦口婆心地念叨,希望她能像学音乐和美术那样在数学上多下功夫,但收效甚微.小学阶段的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主要是因为学习不得法和教育不得法.晓琳的状况是典型的教育不得法,因为她不是不懂得道理,是不想学习,所以说教是无效的.那么,如何区分不想学和不会学,家长又如何进行针对性地辅导呢?
期刊
一、新显学rn如果说中国当代文学迄今已然枝繁叶茂,那么科幻文学一直都是“旁逸斜出”的那枝.造就这种边缘气质的原因起码有二:首先,科幻文学横跨文学与科学两界,且长期以科学性为最高标准,因而在所谓的“文学性”/文学价值上屡遭诟病,加之承担启蒙与科普之功用,因此其优劣评判远远溢出单一的文学评价标准,不易在文学秩序中找到恰如其分的位置;其次,科幻与武侠、言情、推理等类似,作为类型文学与通俗文学的一种,在当代文学的评价体制中,与严肃文学/纯文学存在价值差等.在“精英—大众”二元论的认知模式下,科幻常被视为套路化的、
期刊
如果说写作是苦乐参半的劳作,那阅读就是一件纯然幸福的事情.说到这些年来的阅读,总会想起弗罗斯特诗歌《雪夜林畔暂驻》中描绘的场景:下雪的夜晚,赶路人在树林边驻马,他停下来,站在林边,站在风雪中,眼睛看着落满积雪的幽深树林.这是一幅让人神往的、缓缓洇出宁静的画面.直到,直到马儿摇响身上串铃,林畔驻足的赶路人想起必须履行的约定,“睡前还有漫长的路要赶”,“睡前还有漫长的路要赶”.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落实与推进,作文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教师和家长对学生作文的重视程度也在日益提高.然而,“写作文难”和“教作文难”却成为了学生和教师共同面临的问题.rn为什么平时能说会道的孩子面对400字一页的稿纸却无话可说?为什么一个班的学生生活迥异交上来的作文却千篇一律?为什么有的学生费了很大力气硬憋出来的作文,读起来却像流水账,甚至给人胡编乱造之感……作为学生“引路人”的教师和家长,如何才能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呢?
期刊
有法可依看边界rn“边界”一词不难理解,一般指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界线.《尔雅》说,“边,垂也.”《广雅》说,“边,方也,盖四维之边缘”,连同“界,田盼也”,是为二者之分水,本该泾渭分明,互不染指.话到此处,将“边界”一词引入教育领域,其意义在于明确教师(学校)和家长(家庭)对于子女教育的清晰法定义务.换言之,学校及教师该干什么,家长乃至家庭又该干什么,多方当事人的“责、权、利”应该有明确的法律来界定和规范.相互推诿、扯皮、指责,从法律上来讲就是权责不清必然带来的问题.
期刊
让孩子买自己喜欢的书rn书店里,一位妈妈带着女儿在买书.小女孩很兴奋,在儿童读物区走来走去,不时从架上取书翻看,拿下来,放回去,放回去,再拿下来……最后,孩子翻看着一本书,笑靥如花,点了几下头,仿佛是下定了决心,接着双手捧书走向妈妈“:妈,就买这本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