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主香港?

来源 :人生与伴侣·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pgoalus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香港观察者来说,香港的局势发展到今天,并不是那么令人震惊。这么多年来,香港的抗议活动从未间断,甚至有人说,香港是名副其实的“抗议之都”。既然如此,真正令人震惊的是什么?乃是抗议活动的暴力化。
   按理说,香港是中产阶级居多的富裕城市,民众较为理性,抗议相对平和。但现在情况完全不同,暴力化已经成为不可扭转的大趋势。
   局势发展到今天,人们必须选择支持哪一边。人们需要花大力气去理解“何从何去”的问题:香港发生了什么?何至于如此不可收场?香港的未来在哪里?
   上述问题终将汇成一个根本性一问:谁主香港?
  
   1
   1997年香港主权从英国回归中国,实行“一国两制”。那么,是中国在治理香港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实行“一国两制”,中国只享受主权,没有治权,“港人治港”,治权在行政长官和香港政府手里。
   如此,中国只在大多数领域享有“名誉主权”,实际主权则少而又少,且多表现在有限的外交领域,即使是驻军也只具有象征意义。就治理而言,最具有实质性的法律体系并不在中国的主权之内。
   即便在维持“一国两制”上,中国内地也没有像西方所说的那样,积极介入香港事务。实际情形是,为了维持“一国两制”,内地把大量的好处向香港输送,以期维持其繁荣,至少是经济上的。
   此外,社会、经济和民间层面的交流和来往大大增加,这些能够对香港经济产生影响,但对香港的治理制度和能力没有实质性影响。
  
   2
   是香港政府在治理这个城市吗?也不是。这里涉及诸多制度设计因素。
   就权力结构而言,香港在立法方面只有不到一半的权力属于行政当局,且这部分权力是通过“建制派”达成的。
   行政当局对司法则完全没有权力,整个司法系统几乎仍旧掌握在“隐居”的“港英当局”手中。在行政系统中,除了特首,其他几乎均从港英当局“整体”接收而来。
   再看政治权力的来源,问题更大。香港基本上“无政党政治”,也就是特首的产生和政党之间没有必然的有机联系。在实践层面,特首不得不把“公务员”体系当作政党使用;在运作过程中,这使得行政中立成为不可能。
   一旦特首被“政治化”,公务员系统也不得不政治化(无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并且这种政治化更有可能和特首的政治意向背道而驰。这次公务员系统很多人公开向特区政府施压、分歧表露无遗,便是典型案例。
   恰是因为“无政党政治”抽离了坚实的政治(政党)支持,特区政府往往很难有所作为。即使是具有善意、实际上也能改善香港状况的政策,也很难有好的结果。首任特首董建华的住房政策的流产,就是很好的案例。
  
   3
   是香港人民在治理香港吗?也显然不是。香港人一直在争取他们理想中的“港人治港”,即“双普选”。但因为各方面的较量,迄今并没有什么结果。
   不过,应当指出“双普选”也只是一个理想的“设想”,因为也有太多的经验表明,即使实现了“普选”,也并不见得会出现有效的治理。
   更为严重的是,通过“自下而上”的社会运动来争取既定目标的达成,这个过程本身就有很大的问题。
   其一,“众口难调”,人们希望“一步到位”,但往往难以使各方达成妥协。在争取过程中,抗议者并非没有机会实现他们的诉求,但因为没有妥协,所有机会都付之东流。
   其二,抗议演变成暴力,发展成为破坏性极强的“为了抗议而抗议”的社会运动,或者运动型社会。如此,就形成了抗议者“你不顺我意,我也绝对不让你做事情”的心态,造成了政府和抗议者的严重对立。
  
   4
   那么是外国势力在主宰香港吗?要清楚地意识到,香港是国际化的都市,外国势力的存在和介入并不奇怪。
   长期以来,这座城市一直是东方信息中心,很多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都有强大势力的存在。只要香港是开放的,外国势力一定会在,并且会努力地去影响香港的发展。
   就外国势力来说,尤其要强调英国的角色。香港曾是英国的殖民地。很大程度上,九七回归之后,香港只是从英国的“直接殖民地”转变成為“间接殖民地”。
   除了部分文字和字面文章(甚至包括《基本法》),香港并未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尤其是制度上的变化)来体现港人自治或者中国主权,各方努力秉持的只是香港的“法治”。
   无疑,“法治”是香港的制度本质和秩序基础。但正是这个“法治”系统,俨然成为维持既得利益(尤其是英国利益)的最佳工具。不仅如此,因为是“间接殖民地”,英国或其他外国势力坐收渔翁之利时,不用负任何责任。
   今天,这套“法治”体系已经演变成外国势力固若金汤的“话语权”,它既是特区政府最有效的“监督者”,也是香港变化最有效的阻力。
   不过,这绝对不意味着这套“法治”需要退出历史舞台。这里的问题也是“谁主”“法治”?比较一下二战之后从殖民地独立出来的国家的不同作为,就可以清楚看到要如何处理殖民地遗留下来的制度遗产了。
   一些国家完全保留了原来殖民地的制度,并且跟着原宗主国实行西方式民主,但成功案例寥寥,失败案例比比皆是。
   也有国家实行“去殖民地化”。不过,因为方式不同,结果有好有坏。一些国家简单粗暴,废除了所有制度遗产,但新的制度建立不起来,不仅影响了和西方的关系,最终制约了本地的发展。
   也有正面案例,新加坡最为典型。在独立之后,新加坡进行了有效的去殖民地化,保留积极遗产,去除消极影响。新加坡的“法治”体系,就是在殖民地遗产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
   新加坡的成功经验只有几个字:牢牢把“法治”掌握在自己手里。新加坡自独立以来,在涉及主权和国家重大利益的问题上,从来毫不含糊,总是竭尽全力保护之,甚至不怕“得罪”任何一个国家。    这和香港的“法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很大程度上说,香港的“法治”能够有效保护原来殖民地者利益,但很难增进香港本身的利益。
  
   5
   自然,这套“法治”的维持也和香港本身的既得利益有关。这里的問题是,香港是这些既得利益在统治吗?可能也不是。
   很显然,他们理论上是香港的统治精英,并且香港的发展是他们的切身利益。但同样是因为制度设计缺陷所致,这个既得利益阶层只追求利益,不用承担任何政治责任。
   这些年来,往往出现既得利益者“有利益一哄而上,面临问题全身而退”的局面。“法治”对既得利益而言具有同样的逻辑,即“法治”是保护他们利益免受损失的最有效武器。
   考虑到现在香港根深蒂固的既得利益,是在港英当局时期成长起来的,这个逻辑并不难理解。
   对所有这些情况,中国内地并非不了解,也因此想要做出改变。但从现实来看,因为实行“一国两制”,所以内地很难改变往日香港的殖民地遗产,只有香港本身才有这个能力。不过,现实似乎刚好相反。
   如上所述,因为各种制度因素,治权并不在香港人手里,也不在特区政府或者香港社会。更为严重的是,一些香港人把这种局面归咎于中央政府,也因此把矛头对准了中央政府。
   在实际层面,回归之后,殖民地式的教育不仅没有改变,反而变本加厉。从前的民主运动还有些“反英”的味道,现在则转向了反祖国大陆。国家认同完全走向了反面。
   要清楚地意识到,这些年来抗议者的主体便是九七回归之后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他们也是现在“港独”力量的主体。
   正因为如此,本来是一体的“一国”和“两制”便分离开来,内地方面强调“一国”,香港方面则强调“两制”,而特区政府夹在中间,无能为力。
  
   6
   为了化解这种僵局,这些年中国内地也开始进行积极主动的政策调整。大湾区建设便是很好的例子。这无疑是正确的方向。
   在“一国两制”遇到困局的时候,对内地来说,需要回答的问题是:“一国”能够做些什么?大湾区这样的发展计划,本就是通过内地的单边开放政策,通过社会经济的方式来逐步化解矛盾,以期最终解决问题。
   不过,在官僚层面,人们并没有深刻理解这个问题。官僚层面趋向于想通过改变“两制”来解决问题。这次推出的“逃犯条例”就是典型的例子。
   因为之前有“23条”的经验,推出“逃犯条例”的社会回应应当是预期中的,但官僚层面没有足够的考量,还是匆匆忙忙推出来了。
   无论如何,在不存在一个有效的治理主体的情况下,香港产生今天这样的“权力真空”局面并不奇怪。
   香港特区政府不仅受制于来自内部的各种制约,包括源自制度设计的权力制约和来自社会力量的制约,更受制于外部外国势力在“法治”旗号下的制约,导致了实际上的“无政府状态”。
   同时,尽管追求“公益”成为不可能,但还是有人在大力追求“私利”,那就是隐形的老殖民地者和既得利益者。追求公益的“不作为”和追求私利的“有作为”,便造成了今天香港的现实。
   今天,经过如此长期激烈的社会抗议运动,香港所面临的诸多矛盾都已经充分暴露出来了,即使那些没有浮上台面和隐藏在背后的,人们对它们也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但这并不等于问题可以得到解决。香港问题的有效解决,仍然取决于回答“谁主香港?”的问题。
   既然所有这些问题是香港缺失政治主体的结果,在没有一个政治主体出现之前,没有人会天真地认为,香港会出现稳定的局面,这些问题会得到解决。
   更为重要的是,今天的香港已经完全不是回归之初的香港了,事情已经发生,香港也不能再回到原点。对中国内地的挑战便是:如何使香港实现“二次回归”?
   (摘自2019年8月20日人民日报海外网)
其他文献
6月19号,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此次新提交的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第一个重大变化就是个税起征点由每月3500元提高至每月5000元(每年6万元);税率的结构也将进行调整。  6月19号,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此次新提交的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第一个重大变化就是个税起征点由每月3500元提高至每月5000元(每年6万元
近日,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发布数据显示,从全国范围来看,2018年结婚率仅为7.2‰,这个数字创近10年来新低。从不同省份的差异来看,经济越发达地区的结婚率越低,2018年全国结婚率最低的上海只有4.4‰,浙江、广东、北京、天津等地的结婚率也偏低。      为什么不愿意结婚?   1.因为穷?   在采访中,许多年轻人表示,不结婚是因为“穷”。一个“穷”字带着一种戏谑,但其背后却蕴含着更为
清嘉庆年间,满洲镶黄旗青年完颜麟庆离开父亲的任职地,到北京顺天府考举人。考完试,他没走,像别的考生一样,在旅店里苦等,等待官府放榜。   放榜那天,完颜麟庆让旅店老板帮他雇了一辆马车,带上书童阿升,坐着车去看榜。马车很颠簸,完颜麟庆的心里也是七上八下:榜单上有没有我的名字呢?如果有,那真比中奖都开心;万一没有呢?我怎么有脸回去见父亲大人?怎么有脸回去见少年玩伴?过去十年的寒窗苦读岂不是等于白费工
本刊按:   2019年11月9日,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信息显示,王思聪10月12日已被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发布限制消费令,即不得乘坐飞机、高铁,也不能在星级酒店、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等场所进行高消费。   其实早在10月15日,这位首富之子在普思投资的股权已遭法院冻结。以五亿初始资金起家,王思聪近五年来投资了88家电游、互联网和消费公司,但如今,其主要公司的股权均遭法院冻结。   王思聪的投资
舆论热议数月的范冰冰“阴阳合同”案有了最终结果。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以及江苏等地税务机关的调查核实情况,范冰冰在某电影摄制过程中,以拆分合同的方式偷逃个人所得税618万元,少缴营业税及附加112万元。此外,其担任法定代表人的企业少缴税款2.48亿元,其中偷逃税款1.34亿元。  税务机关依法对范冰冰及其担任法人代表的企业做出相应的追缴和处罚决定,各项补缴税款、罚款数额加起来,已超8亿元人民币。  
农历三月末,我回乡村老家,一路上看见稻田干涸无水,农民正往地里撒石灰,感到十分诧异,此时应是水稻插秧季节,怎么不插秧而撂荒了呢?   后来我从村民们那里知道了答案,原来从今年起,按照国家有关推进生态修复的治理规划,在部分地区实行耕地轮作休耕,老家所有水田都要休耕两年,这两年中根据土壤“体检”出来的毛病,进行医治直到康复,撒石灰是措施之一,除此之外,还制定了一系列针对不同污染物实行切断来源、降解、
她大病一场,像一只受重创的鸟儿,奄奄一息之际被他轻轻救起。他说,“让我照顾你一辈子。”彼时,她又伤又冷,急需温暖,于是点了头。  他太过平凡,且少言寡语。他有的,无非是眼里的一份踏实和挚诚,这让她感动。  他对她好得出乎她意料。他下班比她早半小时。每次她回到家时,他早已扎着围裙在厨房里忙活,从不用她帮忙。她坐下看电视,总能在茶几上发现他特意买回的点心,她最爱吃的那几样总是轮流出现。  她体质虚寒,
2019年11月19日早,国务院发布消息,根据特首林郑月娥的提名和建议,任命邓炳强为香港特区政府新一任警务处处长。  邓炳强是谁?行事作风如何?有能力带领警队实现止暴制乱吗?  其实,从这两天发生的港警封锁香港理工大学48小时行动中,我们发现,香港警察的策略已有所变化,风格变得强硬,又不失刚柔并济。  而在理大前线坐镇指挥的,正是邓炳强。  封锁  上个周末,香港的暴徒们又出洞搞破坏,这次他们瞄准
“如果在三十岁以前,最遲在三十五岁以前,我还不能使自己脱离平凡,那么我就自杀。”  “可什么又是不平凡呢?”  “比如所有那些成功人士。”  “具体说来。”  “就是,起码要有自己的房、自己的车,起码要成为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吧?还起码要有一笔数目可观的存款吧?”  “要有什么样的房,要有什么样的车?在你看来,多少存款算数目可观呢?”  “这,我还没认真想过……”  以上,是我和一名大一男生的对话。
周恩来长期主管党的秘书工作,1947年,他就提出秘书工作要做到“秘密、准确、及时”。他培养秘书自有一套方法。      力求准确,手把手教新秘书   曾任周恩来秘书的纪东回忆,总理要求我们抓紧时间阅读各种书籍,包括政治、经济及文化艺术方面的。比如,反映国际动态的《参考资料》,每天两大本,总理要我都看一遍,并筛选出重要内容给他讲摘要。重要的地方,要原文讲给他听。有的重要文章和段落,我要用红笔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