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大观:用一生熔铸『中国心』

来源 :军工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paalp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被誉为“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在海外学成之时,他毅然回国,一心要把学到的航空发动机技术贡献给祖国。工作数十年他潜心研究、攻坚克难,创立了航空发动机史上的“九个第一”。临终之时,他望向窗外的天空感慨:“相信总会有一天,我们的大飞机装着我们的发动机飞上祖国的天空。”他就是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开拓者、奠基者之一——吴大观。
  吴大观的“中国心”
  1916年11月13日,吴大观生于扬州市广陵区头桥镇,家境贫寒的他省吃俭用、勤奋学习,坚持完成学业。1938年,在目睹抗日战争中的日寇飞机狂轰滥炸后,吴大观毅然从西南联大机械系转入航空系,立志航空救国,并用一生坚守这一信念。
  1944年,吴大观赴海外学习航空发动机相关技术。学成之后,他拒绝了国外的高薪聘任,为实现航空强国的理想,毅然回到祖国。
  1949年11月,吴大观担任重工业部航空筹备组组长,参与新中国航空工业筹建。1957年,他领导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发动机设计研究单位——沈阳航空发动机设计研究所。随后,他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型自主设计喷气式发动机——喷发1A发动机,参与领导研制了涡喷7甲、涡扇5和涡扇6发动机。
  1977年底,已經年过六旬的吴大观从沈阳航空发动机设计研究所调到西安红旗机械厂。他把自己当成一台发动机,高负荷、高效率运转,技术上精心指导,工作上严格要求,学习上分秒必争。为了激励和鞭策自己,他在笔记本扉页上写下“什么时候拿出你们的产品来献给党!”拳拳之心,跃然纸上。
  1982年,吴大观调到航空工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任常委。他用5年时间钻研新技术,写下上百万字的笔记,总结了几十年的工作心得,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尽心竭力为航空发动机事业思考、谋划。在决定“太行”发动机前途命运的关键时刻,吴大观大声疾呼“我们一定要走出一条中国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的道路,否则,战机就会永远没有中国心!”“太行”发动机项目得以立项。18年后“太行”终于研制成功,实现了我国从第二代发动机到第三代发动机的历史性跨越。
  吴大观的“事业心”
  在新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创建与发展过程中,吴大观每天早出晚归,工作12小时以上。同事们常说:“晚上,吴副所长办公室的灯光经常是亮的。”在他的日历上,没有节假日、休息日,只有家、办公室、研究室、试验基地现场之间的徘徊。
  吴大观毕生致力于航空发动机研制。他从我国国情出发,组织编制了多部研制航空发动机的必备文件,创立了彪炳史册的“九个第一”——我国第一个航空发动机设计室主任;领导研制我国第一个喷气式发动机型号——喷发1A发动机;参与创建我国第一个发动机设计研究所;领导建设我国第一个航空发动机试验基地;主编完成我国第一部航空发动机通用规范……
  吴大观在90岁时曾说过:“如果时光可以倒流的话,我要请组织批准我到沈阳航空发动机设计研究所再去当一个设计员、当一个老兵……”吴老临终前,曾抓住老领导的手,虚弱却有力地说:“航空发动机太难了!过去认识不够。一定要吸取历史教训,按科学规律办事!一定要加强预先研究!一定要讲真话,不要怕!把我国的发动机搞上去!”
  吴大观的“初心”
  吴大观生在旧中国,他目睹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民党的腐败,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人生是施与,不是索取”。吴大观对党有深厚的感情,组织观念非常强。他认真贯彻党的要求,模范遵守党的纪律和制度,积极参加政治学习,认真撰写学习笔记,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凡是党支部大会和党小组会,他都认真参加。1955年,国家考虑到吴大观的贡献,给他定的工资是273元,他多次请求降薪未允,于是,从1963年开始,他每月多缴100元钱党费,连续46 年多缴党费累计11万多元,为“希望工程”、灾区等捐款累计9 万多元,临终前又立下遗嘱,拿出积蓄10万元作为最后一次“大额党费”。
  吴大观同志入党60年来,把自己的人生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为祖国的航空发动机事业殚精竭虑,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一生严格自律,清正廉洁,克己奉公,奋发进取,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爱党与爱国、理想与现实、做事与做人的统一,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吴大观对共产主义理想矢志不渝,对党和国家事业无限忠诚的政治品质,对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卓越贡献,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的精神,为航空发动机研制的后来者树起了一座永远的精神丰碑,践行了中国航发人“国为重、家为轻”的家国情怀和“择一事、终一生”的价值追求,激励着一代代航发人开拓进取、矢志报国。
  展望未来,中国航发必将行稳致远,在凝心聚力中激扬澎湃动力,在真抓实干中推动事业发展,奋力夺取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发新成绩,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百年华诞。
其他文献
《红旗飘呀飘》是山东教育出版社与大东沟老师为建党100周年量身打造的一套系列图画书,包括《红旗,你好》《红旗下成长》《小小护旗手》《红旗在我心中》四本。该系列图书讲述了小主人公在20世纪90年代,还是一名小学生时,与红旗之间发生的一些平凡而又感人的小故事。红旗飘呀飘,引领孩子们成长。作为这套书的编辑,亲身体会了从选题策划到最后成书的过程,有很多收获。  每一个“巧思”背后都是无数次的探讨  大东沟
罗官章,男,79岁,1956年10月入党。入党60年来,时刻把党员义务摆在前头、把群众冷暖放在心头、把地区发展扛在肩上。在职时,在俗称“宜昌西藏”的牛庄公社一干13年,修水电站、推广地膜革命,解决了乡亲们“粮袋子”问题。退休后,放弃城市生活,带着“不让乡亲们荷包里有钱,死了也闭不上眼”的公仆情怀,回归偏远农村,19年如一日,带领乡亲们寻产业、挖穷根。为攻克天麻产业技术难关,历经1000多个日夜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