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做合一让化学课堂绽放魅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664374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特点,在教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探究化学实验,体验化学的独特魅力。面对初中生好奇的心理,通过实验教导的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主动,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质疑权威,敢于动手探索,找到知识的本源。这一教学方式与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阐述的“教学做合一”的学习理论也是不谋而合的。本文围绕“教学做合一让化学课堂绽放魅力”这一主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化学课堂;创新教学
  在传统的應试教育模式下,初中化学的教学都是以应付升学考试为主的,教师在教导孩子时都是将重点放在了解题能力的培养上,对学生探究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是比较欠缺的。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导致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都是比较的差的,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化学思维的培养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学做合一”思想的指导下,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传授知识的方式,在课堂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赋予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其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边学边做,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在课堂中将“教”“学”“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强化学生应用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真正达到新课程背景下制定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化学课堂的魅力,进而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一、 做上教,展示化学课堂魅力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化学课堂中,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化学,对其都比较陌生,会产生好奇的心理。因此,想要形成魅力课堂,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真实的心理需求做出了解,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实力,拥有更加渊博的知识,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更加平等、有效的课堂,与孩子打成一片,成为“平等中的首席”。比如,在探究“氢气的性质”一课时,教师就可以以实验的方式导入课堂教学,先让学生观看氢气的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观察其现象,再告诉学生氢气与一些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让学生总结氢气的一般性质,得出氢气是可以燃烧的。再以实验的方式导入,在课堂中做一个氢气燃烧的化学反应,让学生根据现象写出实验报告。课堂中,教师精心操作,使用干冷的烧杯反罩在被点燃的火焰上,这时学生会发现氢气在燃烧的时候会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并且在燃烧结束之后,烧杯上会有液滴生成。学生发出一片惊呼,感叹化学的神奇。再如在介绍酸碱中和实验的时候,教师同样在事前准备好实验器材,为了保证酸碱恰好能够完全反应,教师要在课前精确配制溶液,在课堂中,随着教师的演示,指示剂的颜色不断发生着变化,当最后一滴溶液落入杯中的时候,指示剂的颜色又变成了之前的颜色,学生无不感叹。教师可以借此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一番,当学生无法独立完成时,教师可以进行巧妙的指导,帮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随着两个化学实验的成功演示,化学实验的独特魅力在学生心中蔓延开来,学生对此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日后的学习中,明显发现学生的积极性提升不少,在教师讲解新的知识点的时候都争先恐后地想要表达自己的观点,都跃跃欲试,想要亲自尝试实验的过程。
  二、 做后学,营造魅力课堂氛围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在化学教学中,教师也应当注意把握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用良好的实验方式帮助学生奠定化学学习的基础。实验是化学学习的基础,其来源于生活且服务于生活,纵观当今初中化学课本,其中许多实验课程都是能够在生活中去创造条件完成的。因此,对于一些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化学现象,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和在家中注意观察,探索,在一段时间之后让学生就其研究成果完成实验报告。比如在讲解到“铁生锈的原因”时,教师提前一周将其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探讨,让学生在家中寻找课本中需要的实验器材,如食醋、铁钉、水、食盐等,在一周之后让其展示小组间的共同研究成果。在学生的讨论之下,他们很快就发现了铁生锈的几个原因,并且还就此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如有的学生说,食盐水的浓度对铁钉生锈的速度有影响吗?铁钉本身是不完全一样的,其内部的物质对其又会有影响吗?学生再通过实际研究探索,逐一解决了自己的问题,并就此对铁钉生锈的因素做出了更好的理解。通过此种方式,学生真正做了学习的主人,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实验现象不断提出疑问,进行自我反思,再反复使用实验的方式去验证,提升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而这一点正是迎合了陶行知先生所说的“一面行,一面想,必然产生新价值”的教学理念,我们的化学课堂也因此变得魅力四射。
  三、 学后做,奠定魅力课堂基础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之后,能够模仿教师的方法动手去做,以此能够让学生在正确的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做得更加完美,加深对原有课本知识的理解。课本知识虽然不能影响每一个学生的一生,但是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比如在讲解到“铜与浓硫酸反应”的时候,需要使用到铜与浓硫酸,虽然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对硫酸有过接触,但由于条件限制,很多学生至今仍然不能正确的掌握浓硫酸的使用方法,由此可能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在课前,教师就浓硫酸的性质以及取用和不慎沾到身体的处理方法又讲解了一遍,并将铜与一般物质反应的基本现象又讲解了一遍,让学生在图书馆和阅览室中寻找相关资源材料,通过自己的理解,将自己发现的问题带到课堂,掌握正确且规范的操作步骤,在保证实验安全性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实验的理解。
  四、 小结
  总而言之,陶行知先生所阐述的“教”“学”“做”并不是三件事,而是一个统一的学习整体,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应当秉持着“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帮助学生构建更富有魅力的化学课堂,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途径。
  参考文献:
  [1]汤秀良.浅谈“教学做合一”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质量探索,2016(3).
  [2]吴军.浅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应用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2).
  作者简介:吴利东,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五里江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高中阶段每一个学科的学科素养都是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学科也不例外,通过化学教师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高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化学教师在做好传统的化学教学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化学教学;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一、 化学学科素养的内涵  学科基本素养的基本定义是学生或学者在本学科内所具备的基本专业素质,这些素质是通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并提出如何更好地实施实验探究教学的对策。  关键词:物理教学;实验探究;培养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推进,实验探究已成为物理教学的重要学习目标,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验探究活动,是学好物理学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严谨科学态度的重要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以新课程的理念为指导,开展多种探究活动,创设探究氛围,让
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提出在新课改下化学课堂教学中教不越位,学要到位是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辩证关系的生动概括,是切实落实新课改,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落实核心素养的
摘要:在化学教学中,我们要正视高中化学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现存的教学模式不适应素质教育的开展,学生缺乏学习动力,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优化高中化学教学的策略,如重视导入技巧的运用,对课堂提问进行精妙的设计,让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让杂乱的问题条理化,把深奥的知识通俗化,发挥多媒体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优势,让高中化学教学充满无限的趣味。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
摘要:中学阶段的生物学科可对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命意识进行培养,故对于教师而言,需尽可能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在此,教师可尝试将多种教学模式应用其中,以此使学生对该学科有一个深入、全面的了解。基于此,文章对中学生物课堂高效教学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生物学科;高效课堂;新课程改革;细胞有丝分裂;多媒体技术  一、 前言  构建出高效中学生物教学课堂,是提升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