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根据新常态下建筑市场和产业发展的新特点,提出民营建筑企业应从市场拓展、生产方式、经营方式、综合管控以及组织结构等方面进行创新转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方式转变,给出了新常态下民营建筑企业的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常态 民营 建筑企业 转变 对策
新的经济形势下,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速放缓倒逼建筑施工企业不断调整和转型,生产方式正在变革,新型建筑工业化逐步兴起,建筑业产业结构将加快优化升级;受劳动力、资源、环境等成本上升影响,依赖低要素成本驱动的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技术创新将是建筑企业发展的动力,建筑企业正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为此,我们要正确把握建筑业“新常态”的特征,积极应对,主动适应,使建筑施工企业的规模与质量、速度与效益、增长与转型达到一种新的平衡。对于民营建筑企业来讲,“新常态”下建筑企业发展不但要练外功,更要强内功,走建筑施工技术创新的新路子,着力培养建筑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新形势下,民营建筑施工企业发展应从以下方面锐意改革,逐步调整。积极适应公司企业外部环境变化,着力培养市场竞争能力。
一、新常态下建筑业发展的特点
建筑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民经济投资的需求,与广大业主的需求也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高增长之后的“换挡”是一种必然趋势。建筑业在新常态下有什么样的特征呢?我想主要有三方面:首先在速度上,建筑业产值从年均增长20%以上(22.7%),下降到现在的10%--15%,建筑业尝到了前期投资拉动政策的甜头,现在到了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建筑业从高速增长转到了中高速增长;其次在结构上,经济增长放缓,新型建筑企业对传统建筑企业提出挑战,新型建筑材料、城市发展理念以及新型施工技术和工程管理措施的创新,使得原来的建筑业产业格局重新整合发展;第三是在动力上,劳动密集型的低要素成本发展的建筑业模式难以发展,企业内部强化管理机制创新、外部需求多方战略合作、从单一项目建设向前期的投资合作和后期的运营管理过度,项目建设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等等都对传统建筑施工企业提出新的挑战。
二、民营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思路的转变
新常态下,建筑行业无序竞争的局面正在扭转,市场回归理性,建筑施工企业面临诚信与管理体制创新的考验,企业在转型中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商业模式与服务内涵将逐步发生变化。新常态下,传统民营建筑施工企业在生产经营方式上应做好五个转变1.个人市场商务能力向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转变,强调企业能力而不是个人社会关系,强化企业市场化经营拓展模式。在中国建筑行业高速发展阶段,民营建筑企业机制灵活,项目经理业务能力突出,企业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等为民营建筑企业带来极大的提升空间,新常态下,建筑施工企业更注重市场创新模式和新型施工工艺和技术,所以转变和培养新的市场化经营模式成为民营建筑企业转变的重中之重。
2.劳动资金密集粗放型生产向企业项目精细化管控的转变,生产方式的转变是新形势下建筑企业发展的要务,着力培养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能力,项目过程的全要素精细化管控模式以及新技术、新工艺和优化管控的采用以及生产经营方式等的转变迫在眉睫。
3.市场资本内耗型经营向企业战略性合作经营转变,积极拓展战略性合作资源,建立战略性合作库并积极为潜在业主提供项目前期无尝性服务,由于传统建设项目市场竞标机制中的围标、串标等恶意竞争不仅扰乱正常市场秩序,而且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的市场资本内耗,积极建立长期有效的项目战略合作无疑对民营建筑企业开通了新的绿色通道。
4.项目经理制分散性管理向企业综合管理平台管控转变,强化企业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强化精品项目和相关国家级奖项的申报,进一步提高市场的品牌美誉度,强化优质标杆项目建设管理,对项目及项目经理进行平台化集中管理,引入大采购和集中管理的项目建设思路,强化集中管控。
5.企业内部矩阵式组织结构向扁平化组织结构的转变,强化内部沟通和合作的效率,强化员工企业文化建设,刚性和柔性结合的企业标准化管理制度建设等。
三、民营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方式的转变
民营建筑企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改革,目前的重重困难多数是因为自身改革停止或者滞后;未来发展必须依靠深化改革。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增长动力机制发生改变,已引发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民营建筑企业必须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才能适应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但增长质量提高的形势要求。
1.民营建筑企业条件允许下的企业资本社会化建设,引入资本和股权合作,进一步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2.结合企业发展经验和重点行业项目建设,进行进一步的多方战略合作,设立建筑行业发展研究机构、项目策划专项资金、建设项目征集、投融资研究、城市建设发展等项目前期研究。3.积极与建筑施工产业上下游建立业务合作关系,与开发商、设计单位、材料供应商等通過新型科技、低碳环保以及PPP等资本运营模式建立战略合作关系。4.通过服务外包和相关专家、机构对企业内外部资源进行综合诊断梳理,优化企业内部流程,提高企业内部核心竞争能力。5.在企业现有综合管理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引入标准化管理制度的新型企业内部综合管控理念,对员工奖惩的表单式量化管理,强化企业绩效管理。6.积极进行品牌化项目建设,树立行业标杆式、标志式项目,积极组织国家及相关行业奖项的申报。
四、新常态下民营建筑企业发展的建议
相对于大型国有建筑企业而言,民营建筑企业具备机制灵活、小而活、小而专的优势。但是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了很多问题,比如在管理团队上,其管理队伍素质较低,专业技术人员较少,实力不足难以抵御经营风险等。同时,在政策层面上,国家针对建筑业的特点而出台与民营建筑企业发展相关的促进措施或保护政策仍然较少,民营建筑企业与国有建筑企业尚未真正形成合理的竞争态势。 1.当前,建筑行业大而全、小而全的公司比比皆是,大、中、小企业角色分工基本相同,竞争呈现同质化,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专业化的要求对大企业和小企业同样适用。对大型建筑企业来说,其资金、技术、人才资源都比较丰富,业务领域比较宽,对民营建筑企业来讲可以通过内部资源的整合进行专业化以及战略分包,采用专业化的事业部模式,在内部实现专业人士从事专业业务,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2.建筑业的行业规模是靠人海战术、靠加班加点、靠浪费资源,甚至牺牲生命换来的。走“建筑设计标准化、构件部品生产工厂化、建造施工装配化和生产经营信息化”的新型建筑工业化之路,是现代建筑业发展的方向。要加强技术支撑,通过关键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来建立相应的管理、设计、施工、安装建造体系实施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在提升工程品质和安全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资源和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减少建筑业对日益紧张的劳动力资源依赖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3.低碳建筑施工作为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实现建筑领域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是建筑企业未来市场竞争的重要筹码。为此要把低碳施工理念融入到企业发展中,更加注重建筑全寿命周期,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注重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推广和应用,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能耗,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4.商品化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而经营理念是企业发展的基石,是决定企业发展的方向。制订企业自身发展规划、发展战略、发展愿景、发展目标时,要以市场为导向,紧跟时代主题,紧扣市场脉搏,用开放的思维考虑问题,用超前的市场意识谋划发展、经营企业。充分认识到建筑产品所具有的商品属性,在提供有形的产品之外,更要提供无形的服务。企业要把“服务”贯穿于工程建设全过程,通过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来增加建筑产品的附加值,获得广大业主和用户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宋红军,经济新常态下建筑企业的管理创新,《房地产导刊》2015.5.
[2]黄驿涵,杨昊,刍议新常态视域下建筑企业管理创新的有效办法,《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4.
[3]齐春微,新常态下中小企业管理创新路径分析,《商业时代》,2016.1.
[4]宋来喜,新常态下建筑施工管理创新的必要性,《中国房地产业》,2016.2.
[5]关焕梅,新常态下建筑企业转型发展的思考,《中国市场》2016.2.
作者简介:聂振婕(1968.8—),女,陕西金颖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总經理,研究方向:技术经济与项目管理;王斌(1966.11—),男,西安普迈项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研究方向:技术经济与项目管理。
关键词:新常态 民营 建筑企业 转变 对策
新的经济形势下,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速放缓倒逼建筑施工企业不断调整和转型,生产方式正在变革,新型建筑工业化逐步兴起,建筑业产业结构将加快优化升级;受劳动力、资源、环境等成本上升影响,依赖低要素成本驱动的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技术创新将是建筑企业发展的动力,建筑企业正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为此,我们要正确把握建筑业“新常态”的特征,积极应对,主动适应,使建筑施工企业的规模与质量、速度与效益、增长与转型达到一种新的平衡。对于民营建筑企业来讲,“新常态”下建筑企业发展不但要练外功,更要强内功,走建筑施工技术创新的新路子,着力培养建筑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新形势下,民营建筑施工企业发展应从以下方面锐意改革,逐步调整。积极适应公司企业外部环境变化,着力培养市场竞争能力。
一、新常态下建筑业发展的特点
建筑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民经济投资的需求,与广大业主的需求也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高增长之后的“换挡”是一种必然趋势。建筑业在新常态下有什么样的特征呢?我想主要有三方面:首先在速度上,建筑业产值从年均增长20%以上(22.7%),下降到现在的10%--15%,建筑业尝到了前期投资拉动政策的甜头,现在到了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建筑业从高速增长转到了中高速增长;其次在结构上,经济增长放缓,新型建筑企业对传统建筑企业提出挑战,新型建筑材料、城市发展理念以及新型施工技术和工程管理措施的创新,使得原来的建筑业产业格局重新整合发展;第三是在动力上,劳动密集型的低要素成本发展的建筑业模式难以发展,企业内部强化管理机制创新、外部需求多方战略合作、从单一项目建设向前期的投资合作和后期的运营管理过度,项目建设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等等都对传统建筑施工企业提出新的挑战。
二、民营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思路的转变
新常态下,建筑行业无序竞争的局面正在扭转,市场回归理性,建筑施工企业面临诚信与管理体制创新的考验,企业在转型中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商业模式与服务内涵将逐步发生变化。新常态下,传统民营建筑施工企业在生产经营方式上应做好五个转变1.个人市场商务能力向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转变,强调企业能力而不是个人社会关系,强化企业市场化经营拓展模式。在中国建筑行业高速发展阶段,民营建筑企业机制灵活,项目经理业务能力突出,企业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等为民营建筑企业带来极大的提升空间,新常态下,建筑施工企业更注重市场创新模式和新型施工工艺和技术,所以转变和培养新的市场化经营模式成为民营建筑企业转变的重中之重。
2.劳动资金密集粗放型生产向企业项目精细化管控的转变,生产方式的转变是新形势下建筑企业发展的要务,着力培养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能力,项目过程的全要素精细化管控模式以及新技术、新工艺和优化管控的采用以及生产经营方式等的转变迫在眉睫。
3.市场资本内耗型经营向企业战略性合作经营转变,积极拓展战略性合作资源,建立战略性合作库并积极为潜在业主提供项目前期无尝性服务,由于传统建设项目市场竞标机制中的围标、串标等恶意竞争不仅扰乱正常市场秩序,而且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的市场资本内耗,积极建立长期有效的项目战略合作无疑对民营建筑企业开通了新的绿色通道。
4.项目经理制分散性管理向企业综合管理平台管控转变,强化企业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强化精品项目和相关国家级奖项的申报,进一步提高市场的品牌美誉度,强化优质标杆项目建设管理,对项目及项目经理进行平台化集中管理,引入大采购和集中管理的项目建设思路,强化集中管控。
5.企业内部矩阵式组织结构向扁平化组织结构的转变,强化内部沟通和合作的效率,强化员工企业文化建设,刚性和柔性结合的企业标准化管理制度建设等。
三、民营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方式的转变
民营建筑企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改革,目前的重重困难多数是因为自身改革停止或者滞后;未来发展必须依靠深化改革。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增长动力机制发生改变,已引发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民营建筑企业必须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才能适应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但增长质量提高的形势要求。
1.民营建筑企业条件允许下的企业资本社会化建设,引入资本和股权合作,进一步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2.结合企业发展经验和重点行业项目建设,进行进一步的多方战略合作,设立建筑行业发展研究机构、项目策划专项资金、建设项目征集、投融资研究、城市建设发展等项目前期研究。3.积极与建筑施工产业上下游建立业务合作关系,与开发商、设计单位、材料供应商等通過新型科技、低碳环保以及PPP等资本运营模式建立战略合作关系。4.通过服务外包和相关专家、机构对企业内外部资源进行综合诊断梳理,优化企业内部流程,提高企业内部核心竞争能力。5.在企业现有综合管理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引入标准化管理制度的新型企业内部综合管控理念,对员工奖惩的表单式量化管理,强化企业绩效管理。6.积极进行品牌化项目建设,树立行业标杆式、标志式项目,积极组织国家及相关行业奖项的申报。
四、新常态下民营建筑企业发展的建议
相对于大型国有建筑企业而言,民营建筑企业具备机制灵活、小而活、小而专的优势。但是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了很多问题,比如在管理团队上,其管理队伍素质较低,专业技术人员较少,实力不足难以抵御经营风险等。同时,在政策层面上,国家针对建筑业的特点而出台与民营建筑企业发展相关的促进措施或保护政策仍然较少,民营建筑企业与国有建筑企业尚未真正形成合理的竞争态势。 1.当前,建筑行业大而全、小而全的公司比比皆是,大、中、小企业角色分工基本相同,竞争呈现同质化,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专业化的要求对大企业和小企业同样适用。对大型建筑企业来说,其资金、技术、人才资源都比较丰富,业务领域比较宽,对民营建筑企业来讲可以通过内部资源的整合进行专业化以及战略分包,采用专业化的事业部模式,在内部实现专业人士从事专业业务,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2.建筑业的行业规模是靠人海战术、靠加班加点、靠浪费资源,甚至牺牲生命换来的。走“建筑设计标准化、构件部品生产工厂化、建造施工装配化和生产经营信息化”的新型建筑工业化之路,是现代建筑业发展的方向。要加强技术支撑,通过关键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来建立相应的管理、设计、施工、安装建造体系实施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在提升工程品质和安全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资源和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减少建筑业对日益紧张的劳动力资源依赖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3.低碳建筑施工作为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实现建筑领域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是建筑企业未来市场竞争的重要筹码。为此要把低碳施工理念融入到企业发展中,更加注重建筑全寿命周期,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注重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推广和应用,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能耗,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4.商品化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而经营理念是企业发展的基石,是决定企业发展的方向。制订企业自身发展规划、发展战略、发展愿景、发展目标时,要以市场为导向,紧跟时代主题,紧扣市场脉搏,用开放的思维考虑问题,用超前的市场意识谋划发展、经营企业。充分认识到建筑产品所具有的商品属性,在提供有形的产品之外,更要提供无形的服务。企业要把“服务”贯穿于工程建设全过程,通过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来增加建筑产品的附加值,获得广大业主和用户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宋红军,经济新常态下建筑企业的管理创新,《房地产导刊》2015.5.
[2]黄驿涵,杨昊,刍议新常态视域下建筑企业管理创新的有效办法,《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4.
[3]齐春微,新常态下中小企业管理创新路径分析,《商业时代》,2016.1.
[4]宋来喜,新常态下建筑施工管理创新的必要性,《中国房地产业》,2016.2.
[5]关焕梅,新常态下建筑企业转型发展的思考,《中国市场》2016.2.
作者简介:聂振婕(1968.8—),女,陕西金颖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总經理,研究方向:技术经济与项目管理;王斌(1966.11—),男,西安普迈项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研究方向:技术经济与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