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家“双一流”和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背景下,建设一流的高层次人才队伍是关键。地方理工科院校均将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列为工作重点,建设高质量高素质的高层次人才队伍,推动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通过研究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岗位聘任及考核评价机制等,为吉林省地方理工科院校管理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方理工科院校高层次人才问题建议
在国家实施“双一流”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始终是高等院校改革发展的核心问题。当前,吉林省高度重视地方院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制定了一系列配套的政策措施,保障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有力地推动了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特别是地方理工科院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吉林省的地方理工科院校受到政策、办学资金和学科平台等制约,高层次人才建设相对薄弱,还未形成一套完整、科学有效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制机制。
一、吉林省地方理工科院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层次领军人才,尤其是国家标志性高层次人才缺少
高层次人才总量严重不足,难以满足高校的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目前,吉林省地方理工科院校仅拥有两院院士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千人计划”入选者3人,国家特支计划入选者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等在国内外有影响的知名学者、知名专家较少。
2.高层次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
吉林省地方高校普遍存在高层次人才队伍老龄化的现象。院士及部分在各自领域内的领军人才,平均年龄在55岁以上,部分人才都已经超过退休年龄,在延聘阶段。专业结构也不尽不合理,主要表现在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的对比。吉林省理工科院校,自然学科大大超过了人文社会学科;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的比例也严重失调。学缘结构不合理,省内高校毕业的高层次人才,在省内任职的比例超过60%。
3.教师队伍的继续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
与快速发展的高等教育事业和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要求相比,师资队伍在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继续教育的主观能动性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师国际学术活动与交流能力不够,国际合作参与人数少、频次低。吉林省地方理工科院校专任教师中,青年教师比例较大,青年拔尖人才数量较少,青年教师仍需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学历学位层次和教学科研水平。
4.缺乏科学的评价考核体系
当前,吉林省各高校过分看重高层次人才的学历、经历、业绩成果以及各类人才称号,忽略了高层次人才综合素质的全面考察,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重称号、轻业绩,重背景、轻能力”的现象。只看重高层次人才突出的研究背景和科研成果,对其不带动学科建设、专业团队的具体能力进行考察,导致部分高层次人才丧失团队意识,不能成为学科方向带头人,难以对学科发展发挥优势。
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1.高层次人才培养
立足于理工科院校自身培养,增大投入,有针对性、分层次、分类别实施有特色的校内人才支持计划;同时,依托国家、省里的各类人才资助项目,鼓励、帮助申请资助项目,同时积极鼓励申报国家、省里各种高层次人才称号的选拔;发挥科研平台作为人才发展的载体作用。依托学校各种
【关键词】地方理工科院校高层次人才问题建议
在国家实施“双一流”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始终是高等院校改革发展的核心问题。当前,吉林省高度重视地方院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制定了一系列配套的政策措施,保障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有力地推动了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特别是地方理工科院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吉林省的地方理工科院校受到政策、办学资金和学科平台等制约,高层次人才建设相对薄弱,还未形成一套完整、科学有效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制机制。
一、吉林省地方理工科院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层次领军人才,尤其是国家标志性高层次人才缺少
高层次人才总量严重不足,难以满足高校的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目前,吉林省地方理工科院校仅拥有两院院士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千人计划”入选者3人,国家特支计划入选者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等在国内外有影响的知名学者、知名专家较少。
2.高层次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
吉林省地方高校普遍存在高层次人才队伍老龄化的现象。院士及部分在各自领域内的领军人才,平均年龄在55岁以上,部分人才都已经超过退休年龄,在延聘阶段。专业结构也不尽不合理,主要表现在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的对比。吉林省理工科院校,自然学科大大超过了人文社会学科;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的比例也严重失调。学缘结构不合理,省内高校毕业的高层次人才,在省内任职的比例超过60%。
3.教师队伍的继续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
与快速发展的高等教育事业和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要求相比,师资队伍在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继续教育的主观能动性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师国际学术活动与交流能力不够,国际合作参与人数少、频次低。吉林省地方理工科院校专任教师中,青年教师比例较大,青年拔尖人才数量较少,青年教师仍需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学历学位层次和教学科研水平。
4.缺乏科学的评价考核体系
当前,吉林省各高校过分看重高层次人才的学历、经历、业绩成果以及各类人才称号,忽略了高层次人才综合素质的全面考察,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重称号、轻业绩,重背景、轻能力”的现象。只看重高层次人才突出的研究背景和科研成果,对其不带动学科建设、专业团队的具体能力进行考察,导致部分高层次人才丧失团队意识,不能成为学科方向带头人,难以对学科发展发挥优势。
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1.高层次人才培养
立足于理工科院校自身培养,增大投入,有针对性、分层次、分类别实施有特色的校内人才支持计划;同时,依托国家、省里的各类人才资助项目,鼓励、帮助申请资助项目,同时积极鼓励申报国家、省里各种高层次人才称号的选拔;发挥科研平台作为人才发展的载体作用。依托学校各种